- 年份
- 2024(11677)
- 2023(16630)
- 2022(14032)
- 2021(12889)
- 2020(10626)
- 2019(24036)
- 2018(23479)
- 2017(44563)
- 2016(23374)
- 2015(25906)
- 2014(25276)
- 2013(24935)
- 2012(23061)
- 2011(20905)
- 2010(21035)
- 2009(19366)
- 2008(18470)
- 2007(16069)
- 2006(14319)
- 2005(12930)
- 学科
- 济(117654)
- 经济(117568)
- 管理(68087)
- 业(65344)
- 企(52278)
- 企业(52278)
- 方法(43365)
- 数学(37775)
- 数学方法(37339)
- 中国(31425)
- 地方(30881)
- 农(29390)
- 业经(25333)
- 学(23759)
- 财(22718)
- 农业(20301)
- 技术(19719)
- 环境(19526)
- 制(18501)
- 贸(18135)
- 贸易(18118)
- 地方经济(17879)
- 易(17438)
- 融(16885)
- 金融(16881)
- 银(16595)
- 银行(16565)
- 行(16036)
- 和(15863)
- 理论(15680)
- 机构
- 学院(332831)
- 大学(330405)
- 济(148848)
- 经济(146174)
- 管理(128636)
- 研究(117840)
- 理学(110424)
- 理学院(109162)
- 管理学(107422)
- 管理学院(106786)
- 中国(88465)
- 科学(69873)
- 京(69354)
- 财(63909)
- 所(58160)
- 中心(53392)
- 研究所(52760)
- 农(51881)
- 财经(50873)
- 江(49602)
- 经济学(46643)
- 业大(46358)
- 经(46251)
- 范(45139)
- 师范(44703)
- 北京(43721)
- 院(42840)
- 经济学院(41710)
- 农业(39886)
- 州(39758)
- 基金
- 项目(225141)
- 科学(179542)
- 研究(166522)
- 基金(164235)
- 家(142928)
- 国家(141753)
- 科学基金(122715)
- 社会(109598)
- 社会科(104086)
- 社会科学(104069)
- 省(88415)
- 基金项目(86663)
- 自然(76700)
- 教育(75547)
- 自然科(74909)
- 自然科学(74895)
- 划(73711)
- 自然科学基金(73553)
- 资助(65851)
- 编号(65577)
- 发(54224)
- 成果(52054)
- 重点(51318)
- 部(49536)
- 创(48981)
- 国家社会(46553)
- 创新(45968)
- 课题(45707)
- 发展(43692)
- 教育部(43006)
- 期刊
- 济(170143)
- 经济(170143)
- 研究(102395)
- 中国(66536)
- 管理(50188)
- 财(48209)
- 学报(47690)
- 农(47426)
- 科学(46807)
- 大学(37239)
- 教育(35251)
- 学学(35163)
- 农业(32826)
- 技术(31635)
- 融(31038)
- 金融(31038)
- 经济研究(28271)
- 业经(27787)
- 财经(25705)
- 经(22398)
- 问题(21920)
- 技术经济(18667)
- 业(18020)
- 统计(16200)
- 贸(16131)
- 科技(16032)
- 世界(15825)
- 资源(15807)
- 商业(15791)
- 策(15368)
共检索到504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洪泉 李朝远
生态生产力的实质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两者叠加并有机协调而成的生产力合力。西部民族地区面临的政策环境、经济基础和生态生产力主体状况等现实条件决定了它只有发挥自然生态的比较优势,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改变社会生产力的劣势现状,大力促进生态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生态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增强生态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才能走上以生态产品生产为支柱的特色经济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西部民族地区两个主体的生产力,实现两种生产力的正向耦合,形成强大的生态生产力合力,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佳选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旻
本文认为,西部民族地区具有生态脆弱和贫困集中的特点,二者之间的耦合性呈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加之民族地区特殊的生态地位使其发展中面临两难选择。文章分析认为,造成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系统非良性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文明理念下的传统发展方式是一种以建立在资源消耗基础上的发展,它必然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文章指出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民族地区应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发展生态经济,通过产业生态化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姚旻
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核心增长要素,是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附加值高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产业形态。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性契合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与传统产业耦合是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创意产业的主要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泽仁哈姆
文章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内因和外因两方面阐述了经济发展被制约原因,并针对当前的状况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西部 少数民族 地区经济 经济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曦辉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近年来高强度的西部大开发,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与从前大不相同。这对民族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民族教育要适应发展的形势,培养出大量的能满足改革开放需要和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经济结构 教育结构 适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卉
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现状着手分析 ,讨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需要解决好的三对矛盾 ,进而提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策略。
关键词:
西部开发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矛盾 策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黎昌卫
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存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中,已将缩小东酉差距,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经济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增强,使生产要素大量向东部地区流动和东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在各地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特别是中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与东南沿海差距扩大的速度明显加快。据有关资料预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新才 朱智文
在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从区域产业经济视角入手,构建了一个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并对西北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状况、产业结构转换的速度、产业结构效率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缩小西北民族地区发展差距的根本在于调整、优化其产业结构,促进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成长,提高区域内资源配置的效率。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西北民族地区 区域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基地是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工作重点的学术研究机构。基地队伍以经济学院现任教师为主体,吸收部分外聘专家构成。基地研究人员大多参加了"985工程"二、三期建设,有着较为丰富的建设经验。基地以培育国家新学科、争取重大项目、注重社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覃平
战略研究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民族地区的特点,是经济比较落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处在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因此,民族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不同于全国其它地区的一些情况和特点,研究和认识这些特点,并在发展战略中得到确实的反映,是研究制定民族地区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 由于民族地区经济有着与其它地区不同的情况与特点,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与战略措施,与全国其它地区应是不相同的,经济发展的路子也应是不相同的。经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柳文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作为内陆地区,中西部地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及自然条件的约束,相比较而言。在中西部地区内部,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少数民族地区往往要更为落后。要全面迈进小康社会,必须使城乡得到协调发展,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为此要特别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在此少数民族地区又成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除了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西部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绍东 李靖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其特点在于创新,而激发创新潜能需要理性包容的人文精神。人文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中介环节是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收入分配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要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继承和弘扬人文精神,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上,以“公天下”的共有理念引导先进优质劳动资料顺畅流通;在收入分配关系上,以“均贫富”的共享理念激发劳动主体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上,以“等贵贱”的共治理念促进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三方面综合起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凝聚起磅礴的人文力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栋生
郑长德教授的专著《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多学科角度,分析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得出了一系列理论上的创建,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书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华荣
文化已成为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应重视文化的作用,充分认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化的必然要求,对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等一系列文化观念,更好地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文化观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