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1)
- 2023(6507)
- 2022(5381)
- 2021(5073)
- 2020(4096)
- 2019(8659)
- 2018(8852)
- 2017(15343)
- 2016(8679)
- 2015(9633)
- 2014(9214)
- 2013(8226)
- 2012(7277)
- 2011(6515)
- 2010(6659)
- 2009(6332)
- 2008(5956)
- 2007(5450)
- 2006(4827)
- 2005(3889)
- 学科
- 济(22966)
- 经济(22946)
- 管理(21585)
- 业(14490)
- 企(12554)
- 企业(12554)
- 中国(10425)
- 农(9449)
- 环境(8930)
- 教育(8899)
- 理论(7946)
- 业经(7905)
- 地方(7566)
- 方法(6974)
- 学(6530)
- 和(6500)
- 农业(6071)
- 教学(5884)
- 生态(5618)
- 财(5212)
- 发(5087)
- 划(5060)
- 资源(4652)
- 产业(4391)
- 数学(4322)
- 数学方法(4216)
- 贸(4216)
- 贸易(4208)
- 工作(4171)
- 制(4151)
- 机构
- 学院(103038)
- 大学(102851)
- 管理(34835)
- 研究(34207)
- 济(31557)
- 经济(30527)
- 理学(29128)
- 理学院(28690)
- 管理学(27832)
- 管理学院(27646)
- 中国(23946)
- 京(22538)
- 科学(21880)
- 范(19064)
- 师范(18935)
- 江(17297)
- 中心(16061)
- 所(15832)
- 财(15401)
- 农(14812)
- 师范大学(14748)
- 业大(14371)
- 北京(14319)
- 教育(14288)
- 研究所(14276)
- 州(14172)
- 技术(13759)
- 院(13259)
- 职业(12562)
- 财经(11569)
- 基金
- 项目(69008)
- 研究(56980)
- 科学(53591)
- 基金(44967)
- 家(38116)
- 国家(37706)
- 社会(33861)
- 科学基金(32210)
- 社会科(31751)
- 社会科学(31745)
- 省(30050)
- 教育(28186)
- 编号(26098)
- 划(24801)
- 基金项目(23568)
- 成果(22337)
- 课题(19364)
- 自然(18701)
- 自然科(18126)
- 自然科学(18123)
- 自然科学基金(17724)
- 年(17622)
- 资助(16850)
- 重点(16272)
- 发(15976)
- 项目编号(15632)
- 创(15138)
- 大学(15124)
- 规划(14957)
- 部(13933)
共检索到165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海莲
生态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生态理念引领大学文化建设使大学文化展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特征,必将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分析了生态理念引领下的大学文化特征,并探讨了建设具备生态文化特征的大学文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生态理念 大学文化 教育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好大学”是一个价值概念,是一个可为更多大学提供参照的发展目标,也是校长治校的目标和依据。从反映大学本质属性的大学文化的角度看,好大学应具有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和科学的大学制度。三者形成一个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环境文化处外的同心圆,共同成为建设好大学的基本要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金松
社会转型期的大学文化建设存在文化理念功利化、文化认同碎片化、文化反思简单化、文化创新表面化等文化自觉偏离。文化自觉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具有动力本源、自主择优、自我反思、驱动创新的功能,是大学文化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大学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理念更新、文化认同教育、文化创新实践、文化生态构建,找到一条可持续、有特色的文化建设之路。
关键词:
文化自觉 大学文化建设 文化认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文化建设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并将此写进了新的党章。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上着重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许青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的软实力。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一般而言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大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建设大学文化提出六个方面建议: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构筑共同的理想信念;把以人为本贯穿到大学文化之中;大学文化源于大学实践,是大学特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充分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以培养大学精神为核心,建设现代大学文化。
关键词:
大学 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宁华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工业文明造成的生态危机中陷入困境时,生态文明就成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化建设成为全球人类的共同呼声。大学具有引领生态文化建设的传统优势、资源优势、身份优势;大学应通过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民族特色生态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加强大学内部生态文化的建设等途径来实现对生态文化建设的引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蔡蕾
高校海归高层次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人才思想日趋多元逐渐增加了教职工思想引领的难度。要实现全面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宏伟目标,必须注重加强对高校各类人才尤其是海归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坚持党管人才,必须引领全体教职员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本文从质性角度分析,提出形成多渠道、全覆盖、立体型的文化融合机制为具体着力点的整体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把大学文化建设的"软实力"转化为加强高校海归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的"硬力量",为团结凝聚各类人才协同奋进共同事业提供强大精神激励,加快推进高等教育"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高等教育强国梦。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红旗 俞海平 丁青
从大学文化建设与历史的渊源关系入手,揭示大学文化建设的历史认同感及其传承性,一方面今天的文化建设是昨天文化的延续,另一方面我们在书写着明天的历史,故而,我们将反思所做的一切,这样才能站在历史的契合点上,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开创大学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关键词:
大学 文化 大学文化建设 历史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徐平 刘春晓
建设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大学文化必须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我国的社会价值观与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趋向,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仁爱、诚信、正义、求大同的核心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文化建设中,清除不良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层面的侵蚀。通过智慧校园建设,丰富网络文化传播手段,构建多元化的大学文化传播体系。以网络文化传播、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大学文化评价体系建设的视角,论述我国当今大学文化建设方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奇
多层次的大学文化诊断和一体化的文献分析显示,我国大学文化包含一个三维的概念框架,它主要由场域属性、符号统治和院校承诺三个维度构成,各个维度都内含一套核心的概念要素,可用于大学文化的解释、诊断和建设。基于这一框架,我国大学文化都应增强独特性,优化大学文化建设应以透明、创新和卓越为核心,根据各校的定位、使命和办学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和再造。
关键词:
大学文化 文化框架 文化场域 文化资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大学文化首先是体现大学精神的本体性文化,而不是作为修饰的手段性文化。大学之为大学的本体性文化,是以大学师生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与文化生活为中心的大学生活方式,这是大学文化之为大学文化的根本所在。大学文化建设的中心是人,大学文化建设应始终基于大学师生,且为了大学师生。今日大学文化建设需要超越功利主义和行政化,让大学回归大学之人的大学,凸显大学作为大学问的根本意义,由此凸显大学教授在大学事务中的主导性地位,切实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确立大学之本,"本立则道生"。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大学师生 教授治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柳礼泉 胡港云
新常态下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文化自觉的过程,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对于大学而言,也就是自觉认识大学文化在大学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觉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规律,自觉担当大学文化发展的责任。唯有如此,才能完整而全面地理解大学文化自觉,真正实现新常态下的大学文化自觉。
关键词:
大学文化建设 文化自觉 文化责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显章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大学提出了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育人的要求;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令。这必将促进广大师生提高对文化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规律,主动担当起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一、大学文化建设要有宏观视角和战略眼光大学文化不仅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肩负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任。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站在国家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瑞波 李琳
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培育时代精神,对社会进步起到精神导引作用。高校必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培养师生的法治理念,用兼具时代特色和校本特色的大学文化教育、鼓舞、感染师生,发挥文化擎旗铸魂的聚力作用,引导师生为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共同奋斗。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凤勇 康小莉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即将胜利的新形势下,组建创办了马列学院、华北军政大学和华北大学等三所大学,三所大学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建设培养了政治理论强、专业水平高的各类人才;其办学实践实现了西柏坡精神与大学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建设的有机融合,形成了西柏坡时期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引领了新中国新文化的新风尚,从而为社会主义大学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广博的精神财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