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53)
- 2023(21563)
- 2022(18156)
- 2021(16895)
- 2020(13871)
- 2019(31589)
- 2018(31265)
- 2017(59068)
- 2016(32169)
- 2015(36176)
- 2014(35970)
- 2013(35535)
- 2012(32911)
- 2011(30117)
- 2010(30378)
- 2009(28202)
- 2008(27386)
- 2007(24590)
- 2006(22073)
- 2005(19989)
- 学科
- 济(137520)
- 经济(137367)
- 业(89773)
- 管理(87459)
- 企(66164)
- 企业(66164)
- 方法(54296)
- 农(53163)
- 数学(46314)
- 数学方法(45864)
- 中国(42181)
- 农业(35318)
- 业经(33769)
- 财(31798)
- 地方(31525)
- 学(29979)
- 制(27158)
- 贸(25993)
- 贸易(25974)
- 易(25161)
- 银(22735)
- 银行(22686)
- 环境(22390)
- 融(21880)
- 金融(21877)
- 行(21867)
- 理论(21756)
- 发(20845)
- 和(20696)
- 技术(20346)
- 机构
- 大学(462433)
- 学院(461862)
- 济(190004)
- 经济(186043)
- 管理(174789)
- 研究(163966)
- 理学(149694)
- 理学院(147955)
- 管理学(145496)
- 管理学院(144657)
- 中国(125539)
- 科学(100048)
- 京(99854)
- 财(87373)
- 农(86034)
- 所(83128)
- 研究所(75370)
- 中心(73866)
- 江(70010)
- 业大(69738)
- 财经(69021)
- 农业(65990)
- 范(65017)
- 师范(64455)
- 北京(63585)
- 经(62878)
- 院(58767)
- 经济学(57736)
- 州(56438)
- 师范大学(52056)
- 基金
- 项目(307157)
- 科学(242092)
- 研究(228357)
- 基金(222411)
- 家(194035)
- 国家(192341)
- 科学基金(164021)
- 社会(145642)
- 社会科(137645)
- 社会科学(137612)
- 省(118570)
- 基金项目(116948)
- 教育(104284)
- 自然(103437)
- 自然科(100957)
- 自然科学(100934)
- 划(100361)
- 自然科学基金(99139)
- 编号(93575)
- 资助(90399)
- 成果(77325)
- 重点(69576)
- 发(68735)
- 部(68474)
- 课题(65092)
- 创(62912)
- 国家社会(60477)
- 创新(58701)
- 教育部(58574)
- 科研(57913)
- 期刊
- 济(219988)
- 经济(219988)
- 研究(143656)
- 中国(96483)
- 农(83880)
- 学报(75008)
- 科学(69573)
- 财(64407)
- 管理(63198)
- 大学(57461)
- 教育(56838)
- 农业(56748)
- 学学(53816)
- 融(46225)
- 金融(46225)
- 业经(38755)
- 技术(38625)
- 财经(34665)
- 经济研究(34178)
- 经(29780)
- 问题(29639)
- 业(28593)
- 图书(24601)
- 版(23325)
- 世界(22490)
- 贸(22490)
- 技术经济(21851)
- 科技(21576)
- 资源(21325)
- 理论(20834)
共检索到706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涛
生态现代化理论主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利共生。位于长三角地带的兴村正处于生态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上。通过由"大养蟹"向"养大蟹"的转型,兴村凭借水资源,取得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良性运行的协调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科技发挥了重要功能。中国的生态现代化应有自己的基本特征:生态现代化未必是工业化;经济效益是生态现代化的原动力,技术本土化是生态现代化的重要内涵;生态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水环境 现代化 生态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梁 许铁敏 徐广才
[目的]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的高级形态和必然趋势。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理解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提出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支撑。[方法]基于党和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战略考量,综合运用历史、实证等研究方法,在明确城乡融合的重要意义、历史方位和基本特征基础上,提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结果]我国城镇化走过70多年历程,工农城乡关系深刻演进,总体上经历了城乡分治、城乡渗透、城乡统筹、城乡融合等发展阶段,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功能形态融为一体、产业结构日益趋同、现代要素双向流动、发展差距持续缩小等方面基本特征。[结论]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大局,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谋划,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功能融合、产业融合、要素融合、社会融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相伴发展的历史过程。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的个性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同时要正确对待外国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教育规划纲要》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设计了宏伟蓝图,认真学习和落实,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教育 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教育观念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戴林送 杨国才
本文构建评价我国农村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1个地区的农村现代化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从中勾画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并相应地探讨这些基本特征形成的原因。文章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的结论对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农村现代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谢会强 王涵 谭宇航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008—2020年省级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KDE)、Moran’sⅠ指数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除东北区域2014年后出现负增长外,其他三大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均持续上升,但不同省域与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区域发展最好、中部区域发展最快、西部区域发展相对较慢;各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地理空间集聚特征,其空间集聚模式以“高—低”或“低—高”为主;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整体上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但东部区域和中部区域内部差异逐年增大,且东部区域内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非均衡程度尤其突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春艳
系统推进农村生态现代化,要解决好生态环境保护乏力、经济发展道路趋同以及生态制度保障不足等重点问题。要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推动传统农村现代化实现全方位的绿色转型。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现代化 系统 绿色转型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四渭 唐志 姬亚岚 张新华
本文从功能层面、支撑层面和保障层面论述了对浙江林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并根据林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对浙江林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与描述。
关键词:
林业 林业现代化 基本特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课题组 叶兴庆 程郁 张诩 伍振军 殷浩栋 韩丹
本文构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以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测算评价全国各省份农业与农村基本现代化完成度,以及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耦合协调情况。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农业与农村基本现代化实现度存在明显不平衡,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协调性也有待改善,农村现代化滞后仍是协调发展的短板。推动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应在充分把握好两者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和协同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好两者之间的关联带动机制,做好乡村空间规划,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协同推进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元化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营造“宜居宜业”和“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的环境。同时,还要加强资金投入的有机协同,围绕激发要素活力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雪玲
文章首先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与农民现代化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CRITIC-熵权组合赋权方法与TOPSIS评价模型测度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然后,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考察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最后,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探究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1)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各维度水平不一,其中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农民现代化水平稳步上升,农村现代化水平差异较大。(2)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区域间差异较大。(3)不存在引致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单个必要条件,但可识别出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4条组态路径,即农业支持下的农民精神富足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协调型、农民生活与公共服务协调型、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协调型;同时,也存在3条阻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组态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添实 王丹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习近平生态民生观为指导,本文在制度层面、教育层面、社会层面提出三种路径,通过完善农村制度建设、优化农村科教模式、推进农村产业更新来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真正实现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俊婕
建构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产业、农村环境、农村设施、农村经济六大准则层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综合测度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障碍度测算法开展时空特征和障碍因子分析。研究表明:整体来看,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空间视角来看,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空间正自相关,集聚程度随时间演进不断增强;多数省域之间并无明显空间关联性,在显著区域中以“低-低”空间集聚为主。从障碍因子来看,农业经营现代化、农村环境现代化、农村经济现代化是限制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方面。鉴于此,应全面遵循农业农村现代化政策指示,着力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构建农业现代经营体系,以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障碍因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佟国光
论21世纪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佟国光进入80年代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改革,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蓬勃发展,无论是主要农产品产量,还是农民收入,都已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但人口的剧增,农业资源的锐减,始终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特别是拥有12亿人口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春艳 吴佩芬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其根源在于传统现代化的弊端。生态现代化是传统现代化的时代转型,推进生态现代化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为此,要树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现代化理念;培育各种行为主体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依托各种生态技术;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制度。
关键词:
现代化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