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0)
- 2023(14556)
- 2022(12030)
- 2021(11044)
- 2020(9238)
- 2019(20636)
- 2018(20451)
- 2017(39437)
- 2016(21124)
- 2015(24073)
- 2014(24115)
- 2013(23272)
- 2012(21188)
- 2011(18905)
- 2010(19196)
- 2009(17706)
- 2008(17075)
- 2007(15159)
- 2006(13801)
- 2005(12451)
- 学科
- 济(106017)
- 经济(105916)
- 管理(64674)
- 业(56719)
- 企(46465)
- 企业(46465)
- 方法(40185)
- 数学(34944)
- 数学方法(34383)
- 中国(26279)
- 农(25863)
- 地方(24267)
- 财(22487)
- 业经(22316)
- 学(20874)
- 环境(20020)
- 制(17323)
- 农业(17185)
- 理论(14807)
- 划(14725)
- 和(14723)
- 贸(14723)
- 贸易(14714)
- 地方经济(14593)
- 易(14199)
- 务(13866)
- 财务(13796)
- 财务管理(13755)
- 银(13649)
- 银行(13629)
- 机构
- 学院(303984)
- 大学(303088)
- 济(132894)
- 经济(130286)
- 管理(115130)
- 研究(103158)
- 理学(98537)
- 理学院(97455)
- 管理学(95589)
- 管理学院(95017)
- 中国(78694)
- 京(63319)
- 科学(61451)
- 财(59321)
- 所(51135)
- 中心(47770)
- 财经(47201)
- 江(46268)
- 研究所(45999)
- 农(45484)
- 经(42737)
- 经济学(41998)
- 业大(41924)
- 范(40465)
- 师范(40104)
- 北京(39703)
- 经济学院(37433)
- 院(37316)
- 州(36537)
- 农业(34932)
- 基金
- 项目(200345)
- 科学(159191)
- 研究(147516)
- 基金(146530)
- 家(126762)
- 国家(125737)
- 科学基金(109089)
- 社会(96802)
- 社会科(91700)
- 社会科学(91677)
- 省(77896)
- 基金项目(76816)
- 自然(68745)
- 教育(67618)
- 自然科(67087)
- 自然科学(67075)
- 自然科学基金(65820)
- 划(64838)
- 资助(59707)
- 编号(58694)
- 成果(47141)
- 重点(45436)
- 发(44315)
- 部(44147)
- 创(41091)
- 国家社会(40782)
- 课题(40646)
- 创新(38533)
- 教育部(38456)
- 科研(38139)
共检索到462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学义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它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对后起市场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处理好经济与生态关系、规避生态环境风险的积极借鉴意义。本文主要涉及:(1)问题的提出;(2)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价值取向;(3)后现代主义的生态经济学诉求;(4)后现代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英
本文认为"后工业经济"与其说是产业结构升级,倒不如说是某种"经济解构"。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不同,"后工业经济"结构不见得是一种"更高级"的产业结构,而是某种"不完整的结构体系"。
关键词:
后工业经济 产业结构 经济解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斌 吴欣欣
后现代主义是当前最具影响力和震撼性的学术思潮,它的出现几乎席卷和影响了人类理性的每一处思维领域。作为现代科学理性主义的产物,现代经济学在经济学方法论和经济学研究范式两方面都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质疑和批判。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经济学的挑战,有助于促进对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反思和完善。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 现代经济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国栋 王天娇
作为一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应用学科,科学主义导向下的管理研究遭遇诸多理性困境,在科技发展和哲学渗透的多重影响下发生后现代主义转向。后现代主义直指现代管理研究中的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等哲学根源,主张在组织中消解普遍主义的预设以回归到具体、生动、可体验的生活世界。中国的管理研究在极大地提高科学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缺乏解释力和实践效力的管理知识。未来中国的管理研究应根植于本地人的生活世界,采取主位研究策略,通过高度意会性的努力来自觉建构本土化的管理理论。管理学的范式转换在西方管理学内部很难自觉实现,这为中国管理学进行本土化研究提供了外部契机,中国独特的本土文化、历史和社会脉络也蕴含管理学进行范式创新的内生资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施晓光
后现代主义与高等教育施晓光随着美国日趋从一个生产型的社会转向消费型的社会,及其内外政策日趋从国家型政策转向地方型和国际型政策,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术语和各种假设业已渗透到美国文化的核心,并对美国整个社会乃至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组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明初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已从人文学科转到自然学科。作为人类知识典范的数学也受到这个思潮的冲击,不仅数学哲学观正在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且数学教育也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思维的特点。后现代主义的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对西方这一思潮进行分析与批判,可以为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后现代主义自1870年英国画家查普曼用"后现代绘画"一同,来指称那些比法国印象派绘画还要前卫的作品以来,"后现代"陆续被引进了建筑、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一方面一些急于超越"现代性"的人常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赵军
后现代主义以研究语境、研究文本、研究方法三种形式呈现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这种景观的存在既与教育理论的尴尬处境相连,也与我国呈现的一些后现代征象相关。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标准、对象、方法等都被置换到一个新的参照系框架下。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我国缺少生成的土壤。教育理论界应采取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对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持谨慎态度。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教育研究 教育理念 研究方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姜勇 蒋凯
课程编制是课程研究领域中重要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出发,阐明了后现代主义关于课程的基本理解,并对传统的课程编制,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课程编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刁伟涛
目前,西方的部分经济学家开始利用后现代主义对"经济人"假设进行批判。这些批判分为三个向度: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但是,在针对"经济人"假设提出替代性的建议时,却面临着坚持理论人本主义与放弃主体性,把经济体系看成一系列"没有主体的过程"之间的两难选择。多互决定的本体论和"切入点"的认识论可以化解这个困境,即降低"经济人"假设在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位置,不再把它作为根基或逻辑支撑点,而只是作为构建经济理论的一个"切入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岳龙 王旭
一、引言福利经济学普遍都把福利定义为人的满足感、幸福感或人的快乐,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在本质上把福利、幸福和快乐视为同义词。福利作为人的一种的主观感受具有的不可比较性和不可测量性制约了福利经济学的运用与发展,使福利经济学长期不能真正列入主流经济学行列。本文认为幸福与快乐的本质是自由,如果一个人觉得他是幸福的,那么他必定是自由的,如果他觉得不幸福,那么他必定是不自由的。反之如果一个人觉得他是不自由的,那么他必定是不幸福的。由此福利的本质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栗林林
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提倡平等、差异和多元的价值观,强调对话与交流互动,对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极大的冲击。这种极具包容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为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带来了重要启示。将后现代主义理论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中,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高校教学 教学管理 教学评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建
近年来,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理论思潮的先锋派极大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文章在阐释后现代主义基本观点和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具有方法论的后现代主义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话语框架和分析模式之优势。作为一种全新的反思研究范式,后现代将公共管理活动定性为一种话语体系和发展模式,通过真实、坦白和真诚的对话和沟通,以消解传统公共管理的思维禁锢和理解障碍,达到反抗等级制度、反对权威话语、释放民主价值和超越僵化理性之目标,从而为公共管理的多元发展提供新的范畴、理论和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将后现代分析框架与我国公共管理改革
关键词:
公共管理 管理方法 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邹海燕
后现代主义思潮广泛影响到文化、哲学、教育等领域,高等教育课程也必然受到波及。从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出发对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取向进行思考,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试图建构基于后现代主义视域的高等教育课程观,以期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课程观 高等教育课程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