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80)
- 2023(12264)
- 2022(10817)
- 2021(10163)
- 2020(8559)
- 2019(19597)
- 2018(19682)
- 2017(37943)
- 2016(20730)
- 2015(23336)
- 2014(23377)
- 2013(22981)
- 2012(20865)
- 2011(18833)
- 2010(18820)
- 2009(17532)
- 2008(17067)
- 2007(14868)
- 2006(13156)
- 2005(11780)
- 学科
- 济(78430)
- 经济(78309)
- 管理(67581)
- 业(58708)
- 企(50542)
- 企业(50542)
- 方法(35513)
- 数学(30132)
- 数学方法(29789)
- 财(23101)
- 农(21180)
- 中国(19731)
- 环境(19443)
- 学(18854)
- 制(18743)
- 业经(18685)
- 地方(15778)
- 务(14632)
- 划(14577)
- 财务(14565)
- 财务管理(14534)
- 和(14469)
- 企业财务(13790)
- 理论(13767)
- 农业(13651)
- 贸(13249)
- 贸易(13243)
- 体(13025)
- 技术(12938)
- 易(12870)
- 机构
- 大学(295445)
- 学院(293245)
- 管理(118295)
- 济(113178)
- 经济(110535)
- 理学(102634)
- 理学院(101490)
- 管理学(99834)
- 管理学院(99303)
- 研究(96218)
- 中国(71012)
- 京(63196)
- 科学(60322)
- 财(54844)
- 所(47753)
- 农(44644)
- 业大(43626)
- 财经(43471)
- 研究所(43436)
- 中心(43337)
- 江(42788)
- 北京(39966)
- 经(39346)
- 范(38584)
- 师范(38262)
- 院(35316)
- 农业(34666)
- 州(34638)
- 经济学(33260)
- 财经大学(32274)
- 基金
- 项目(203516)
- 科学(159931)
- 研究(150227)
- 基金(147573)
- 家(127869)
- 国家(126826)
- 科学基金(109297)
- 社会(94140)
- 社会科(89101)
- 社会科学(89077)
- 省(79340)
- 基金项目(79146)
- 自然(71116)
- 自然科(69318)
- 自然科学(69301)
- 教育(68057)
- 自然科学基金(68021)
- 划(66655)
- 编号(61461)
- 资助(60035)
- 成果(50011)
- 重点(45255)
- 部(44797)
- 发(42563)
- 创(42209)
- 课题(41933)
- 制(40434)
- 创新(39366)
- 科研(38729)
- 教育部(38442)
共检索到424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雪梅 张漾北
生态环境渎职犯罪惩治机制是指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过程中的渎职犯罪行为进行惩办和治理的一系列制度、形式以及相关部门协同惩治的运行方式和过程,包括生态环境渎职犯罪的惩治依据、惩治方式、惩治程序以及相关部门既分工负责、又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有机统一。对生态环境渎职犯罪的惩治,存在刑罚设置不合理、惩治效果欠佳,刑罚适用过于轻缓、缺乏严厉性,免缓刑适用标准不统一,行政执法监督不到位、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不够顺畅,行政执法与监察调查衔接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达到有效惩治生态环境渎职犯罪、助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需要重新考量并设置法定刑幅度,规范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标准,健全公安机关刑事侦查、监察机关监察调查与检察机关指控犯罪三位一体的追诉衔接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监察调查有效衔接工作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雪梅 张漾北
生态环境渎职犯罪惩治机制是指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过程中的渎职犯罪行为进行惩办和治理的一系列制度、形式以及相关部门协同惩治的运行方式和过程,包括生态环境渎职犯罪的惩治依据、惩治方式、惩治程序以及相关部门既分工负责、又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有机统一。对生态环境渎职犯罪的惩治,存在刑罚设置不合理、惩治效果欠佳,刑罚适用过于轻缓、缺乏严厉性,免缓刑适用标准不统一,行政执法监督不到位、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不够顺畅,行政执法与监察调查衔接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达到有效惩治生态环境渎职犯罪、助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需要重新考量并设置法定刑幅度,规范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标准,健全公安机关刑事侦查、监察机关监察调查与检察机关指控犯罪三位一体的追诉衔接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监察调查有效衔接工作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兰香 刘水华 罗辉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司法实践中对污染环境犯罪的裁判却不多见,环境刑事手段在惩治环境犯罪行为中的作用未能得以有效发挥。应当在了解我国环境犯罪惩治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执法原因,分析检察机关惩治环境犯罪的现实困境,通过推进生态环境检察工作专业化、推动建立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等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
检察监督 环境犯罪 联动协作机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为了保护广大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进行,并加强《中国产品质量法》法律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了关于生产和销售伪劣商品的十二条具体犯罪处罚规定:凡销售伪劣商品造成人身伤害,触犯刑律的按刑法188条,187条,146条,处以不同的徒刑直至死刑,并处以财产刑(没收财产和罚款)。这十二条具体、严格的规定,便于司法机关处理这类案件时依法量刑。也是对今年9月1日施行的《中国产品责任法》加重法律力度。无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汉明 张乐
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开启了人类社会利用信息资源、制造信息工具、实现由现代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跨越、创造信息文明的新纪元,也给惩治和预防网络金融犯罪,推进网络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课题。一些国家的专门立法、政府管制与行业监督相结合,立法执法与专业化监管并重,审慎监管与法律防控等模式的创设运行,给国际网络金融治理提供了新的视野。构建大数据时代惩防网络金融犯罪体系,需要注重法律规制与全面监管相兼顾,统筹打击犯罪与有效预防目标双实现,立足本国国情,实现网络金融犯罪的依法治理、多元治理、源头治理和共同治理,提升网络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大数据 网络金融犯罪 惩治 预防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明高
资金外逃是一种不正常的、非法的资金流动。无论对资金外逃给出何种定义,要想准确测算其规模都是相当困难的,尤其在中国,要作出准确的统计更加困难,但综合各种统计数据,可以勾勒出资金外逃的大致规模和趋势。预防和惩治腐败,必须阻止腐败贪官在外逃前将其在国内收敛的腐败资金逃往国外,从经济上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建立和完善中国惩治贪官资金外逃机制。
关键词:
资金外逃 贪官资金外逃 测算 惩治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兰香 罗辉
为遏制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加大了对污染环境罪的惩治力度。司法实践中,惩治污染环境犯罪仍处于立案处罚难、取证难、鉴定难、因果关系认定难等现实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有案不移,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程序不畅;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取证工作有其现实困难;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司法鉴定体系尚未建立;污染环境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本身具有特殊性。应当通过完善"两法"衔接机制、提升侦查取证能力、构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体系以及合理运用因果关系推定方法等措施走出司法困境。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司法困境 应对策略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贺 郭晓琳
在“行贿受贿一起查”的大背景下,行贿人受到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后,社会层面也应对行贿人进行制裁,利用失信惩戒重点规制行贿人,斩断行贿人的资金链,遏制腐败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以限制或者剥夺行贿人的市场参与资格等方式,提高遏制腐败的社会效果。信用之治通过对行贿人施加额外的制裁,促使人们遵守法律,以制约、塑造和规制被治理主体的行为,也为行贿犯罪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屹立 张卫国
通过构建破案率、逮捕率、起诉率和重刑率四个指标来衡量惩罚的确定性和严厉性,借此研究惩罚对犯罪的威慑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无论是惩罚的确定性还是严厉性均对总犯罪率、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产生了显著的威慑作用。其中破案率的威慑力最强。而无论惩罚的确定性还是严厉性对暴力犯罪的威慑作用均小于财产犯罪。这些结论对治理犯罪及刑事政策的完善都颇具启示意义。
关键词:
惩罚 犯罪 威慑效应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邱文 姜南
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背景下,严厉打击象牙贸易犯罪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政策。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间人员流动的增长和贸易设施的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象牙贸易犯罪增长提供了条件。但在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国际合作实践中,缺少完善的国际合作机制,制约了象牙贸易犯罪治理的效率提升。整合国内执法资源,加强以中国为主导的象牙贸易犯罪热点国家合作机制,有助于提高象牙贸易犯罪治理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杨怀平 赵靖
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法学理论界或司法实务界对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提出了诸多质疑,同时围绕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归属也提出了许多设想。反对检察机关拥有职务犯罪侦查权最主要的理由,是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侦查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因此,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侦查行为,完善内部和外部监督,对推进检察制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
检察机关 职务犯罪 侦查活动 监督制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利
网络犯罪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犯罪。与传统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具有波及范围广、侵害客体多、社会危害大、主体年龄轻、智能程度高、侦破取证难等特点。防治网络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综合运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和教育手段,才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网络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
网络犯罪类型 网络犯罪特点 网络犯罪防治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田林
审计犯罪不是刑法学概念,而是犯罪学概念,是以实施主体为视角选取的一种犯罪类型,即审计工作人员在政府审计过程中所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审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所知悉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李雨聪 刘硕 王方明
[目的/意义]面对当今社会犯罪率不断上升的趋势,犯罪预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客观并准确地预测犯罪成为警方情报部门工作、研究的重点。在以往的警务模式中警方常处于被动状态,而犯罪预测可以通过以往积累的犯罪数据来确定一类犯罪模式,并据此预测未来此类犯罪发生的可能性。[方法/过程]与环境犯罪学等相关理论相结合,可以建立以环境犯罪学为基础的犯罪预测模型,综合评价在罪犯、犯罪目标、犯罪环境三个因素相互作用下犯罪发生的可能性。[结果/结论]从新的角度建立犯罪预测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传统犯罪预测中主观因素对预测结
关键词:
环境犯罪学 犯罪预测 预测模型 犯罪预防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印伟
作为一种犯罪现象,旅游犯罪指发生在旅游过程中与旅游者、旅游活动或旅游环境有关所有犯罪现象的总和,而旅游犯罪场是犯罪场的一种具体形态,指存在于具有旅游犯罪心理的潜在犯罪人的内心体验中,促成旅游犯罪原因实现为旅游犯罪行为的特定背景。鉴于旅游犯罪场是旅游犯罪原因与旅游犯罪行为之间的衔接点,所以相比旅游犯罪原因,旅游犯罪场离旅游犯罪行为更近,也更容易控制,这就在形式上弥补了旅游犯罪原因与旅游犯罪控制之间的结构缺损,并且为旅游犯罪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因而,控制旅游犯罪场是控制旅游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而控制旅游犯
关键词:
旅游犯罪 犯罪场 分析 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