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59)
2023(3894)
2022(3068)
2021(2816)
2020(2209)
2019(4849)
2018(4887)
2017(8641)
2016(4706)
2015(5097)
2014(5105)
2013(4742)
2012(4456)
2011(4143)
2010(4249)
2009(3877)
2008(3881)
2007(3724)
2006(3482)
2005(2740)
作者
(13648)
(11319)
(11307)
(10709)
(6962)
(5401)
(5033)
(4317)
(4268)
(4103)
(3884)
(3827)
(3650)
(3529)
(3492)
(3463)
(3307)
(3229)
(3181)
(3180)
(2900)
(2777)
(2676)
(2584)
(2568)
(2566)
(2490)
(2483)
(2271)
(2243)
学科
管理(17466)
(16627)
经济(16622)
环境(13335)
(9518)
(7840)
企业(7840)
(6805)
生态(6234)
(6218)
地方(6037)
中国(5863)
规划(5709)
(5700)
环境规划(5554)
资源(5541)
(4796)
方法(4737)
业经(4614)
(4541)
农业(4045)
(3935)
(3472)
区域(3465)
数学(3452)
理论(3448)
数学方法(3408)
区域环境(3275)
发展(3065)
(3060)
机构
学院(64094)
大学(62440)
管理(23331)
研究(22912)
(22427)
经济(21762)
理学(19318)
理学院(19081)
管理学(18690)
管理学院(18592)
中国(17036)
科学(15026)
(14269)
中心(11104)
(11048)
(10971)
(10623)
(10435)
研究所(10053)
业大(10020)
(9977)
师范(9901)
北京(9157)
(9105)
(8784)
技术(8105)
农业(7958)
财经(7869)
(7819)
师范大学(7817)
基金
项目(45135)
科学(35249)
研究(34943)
基金(30875)
(27248)
国家(27004)
科学基金(22920)
社会(21682)
社会科(20404)
社会科学(20395)
(18991)
基金项目(16630)
(15696)
教育(15641)
编号(14423)
自然(14112)
自然科(13581)
自然科学(13578)
自然科学基金(13295)
成果(11457)
资助(11433)
课题(10872)
重点(10849)
(10775)
(9310)
(9180)
(8974)
国家社会(8944)
(8881)
发展(8692)
期刊
(29550)
经济(29550)
中国(17589)
研究(17008)
教育(11146)
学报(9980)
(9657)
科学(9080)
管理(7943)
(7918)
大学(7658)
农业(6894)
学学(6890)
技术(6363)
资源(5991)
图书(5705)
业经(5459)
生态(4591)
书馆(4364)
图书馆(4364)
(4296)
金融(4296)
职业(3985)
问题(3591)
(3563)
财经(3559)
科技(3496)
(3419)
论坛(3419)
经济研究(3369)
共检索到100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礼先  
该文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指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是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再生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划分的8个生态环境建设类型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配置的必要性。并以黄河流域上中游为例,重点探讨了其生态环境建设分区的方法与成果。作者采用综合的生态经济指标,以县为单元,将西北地区黄河流域划分为6个生态环境建设区,即:风沙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沿河阶地与平原区、土石山区、河源区。在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生态经济目标及相应的措施配置模式。针对生态环境建设中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健  
文章界定了高职教育资源生态环境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高职教育师资匮乏是"软肋",财力不足是"通病",设备短缺是"硬伤",政策制约是"命门",封闭办学是"瓶颈",课程错位是"怪圈"的资源生态环境的现状;并提出了提升师能水平、优化人力资源,健全分担机制、扩充经费资源,完善制度环境、创优政策资源,组建职教集团、共享校际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整合企业资源,实施课程改革、重构课程资源,举办民办高职、扩大增量资源等高职教育资源生态环境优化配置与重组的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钱爱民  付东  
本文从金融生态环境视角,研究金融资源配置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在中国金融抑制和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差异化的背景下,金融资源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负相关,与产能过剩概率正相关。金融生态环境改善,一方面能提升产能利用率,但另一方面却会通过金融资源配置降低产能利用率。金融生态环境越好的地区,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更为严重,引发产能过剩的概率更大,但债券融资影响产能利用状况的地域差异性没有得到验证。金融生态环境增强银行借款与产能利用率负相关性的作用情况,只存在于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产能扩张的深层动因在于,股东利用金融生态环境优势,进行负债扩张,可以提升净资产收益率。银行借款与发行债券这两种负债融资方式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钱爱民  付东  
本文从金融生态环境视角,研究金融资源配置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在中国金融抑制和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差异化的背景下,金融资源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负相关,与产能过剩概率正相关。金融生态环境改善,一方面能提升产能利用率,但另一方面却会通过金融资源配置降低产能利用率。金融生态环境越好的地区,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更为严重,引发产能过剩的概率更大,但债券融资影响产能利用状况的地域差异性没有得到验证。金融生态环境增强银行借款与产能利用率负相关性的作用情况,只存在于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产能扩张的深层动因在于,股东利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科  
本文从银行与企业的角度,构建博弈模型,定量探析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对优化贷款配置的作用机理,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贷款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海东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运  许涤龙  
从金融生态环境视角分析资本的自由流动及其配置效率,是学术界研究经济金融理论的新探索。文章以我国工业企业2008—2016年的季度数据为例,研究金融生态环境因素对我国工业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济水平、金融状况、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都是资本配置效率波动的原因,且都是显著影响社会资本配置的重要因素,而来自金融市场的信息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更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运  许涤龙  
从金融生态环境视角分析资本的自由流动及其配置效率,是学术界研究经济金融理论的新探索。文章以我国工业企业2008—2016年的季度数据为例,研究金融生态环境因素对我国工业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济水平、金融状况、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都是资本配置效率波动的原因,且都是显著影响社会资本配置的重要因素,而来自金融市场的信息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更为明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立冰  
本文首先论述了地球濒临“生态破产”及其原因,国际社会对环保的努力与形势;继而论述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建设是我国基本国策,提出必须解决的思想观念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红帅   董战峰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任务。伴随国家战略体系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发展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呈现一系列新特征,生态环境治理面临新的治理任务和治理需求,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重要的先导性课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强调形成与治理任务和治理需求适配的治理能力,要求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重视推动绿色发展、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科学精准、加强空间治理、强化法治保障、深化国际合作,具体可遵循“深化制度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基础支撑”框架确定关键任务,以形成多方共治新局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顺林  陈一芳  
本文结合学者们对生态关系的研究,分析了智慧生态环境的内涵与外延,提出智慧生态环境应该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虚拟空间环境等三大环境。文章结合浙江宁波的实际情况,对智慧生态环境三大构成环境作用机理进行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航  李成明  曲扶摇  白柠瑞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实现高等教育资源有效配置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重要课题。本文使用中国1995-2014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测度全国范围内以及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通过全国范围内及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变化趋势和对比分析。本文研究发现,全国综合效率水平整体都有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规模效率提高趋缓,有保持稳定的状态;而纯技术效率20年间未发生明显变化,对整体高等教育效率有所抑制。同时,分地区对比分析了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情况,进一步印证了上述结论。由此可以得出,就大部分地区来说,通过"内涵式"发展以提高高校的综合效率具有普遍应用性,这对"双一流"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制定依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姚耀军  黄林东  
基于中国大陆分省数据,文章使用随机系数模型测算了信贷资金跨区域配置效率,并实证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对信贷资金跨区域配置效率的作用。文章发现,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显著提升了信贷跨区域配置效率。文章主要政策含义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提高信贷资金跨地区流动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向琳  李季刚  
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标准,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衡量指标体系,运用Tobit计量模型分析各指标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程度,分析表明:中国农业银行分地区人民币贷款累计回收率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其他指标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加强农村诚信环境的建设是优化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重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冯玥  成春林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发挥金融生态的"资金洼地"效应,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选取2001-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测算该流域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指数和资本配置效率,再应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法,先后探究金融生态环境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和影响效果。研究表明,金融生态环境通过作用于金融主体显著影响资本配置效率,金融生态环境越好的地区,金融主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资本配置效率与经济基础、制度和诚信水平正相关,而与政府行为负相关,政府干预越多,就越不利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最后,据此提出了改善长江经济带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