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0)
- 2023(12181)
- 2022(10460)
- 2021(9354)
- 2020(7881)
- 2019(18029)
- 2018(17671)
- 2017(34258)
- 2016(18499)
- 2015(20765)
- 2014(21089)
- 2013(21100)
- 2012(20207)
- 2011(18582)
- 2010(18934)
- 2009(17672)
- 2008(17575)
- 2007(16081)
- 2006(14355)
- 2005(13114)
- 学科
- 济(91172)
- 经济(91097)
- 管理(50971)
- 业(49019)
- 企(37061)
- 企业(37061)
- 方法(35341)
- 数学(29858)
- 数学方法(29632)
- 农(26197)
- 地方(26110)
- 中国(25003)
- 业经(20705)
- 环境(20275)
- 学(18624)
- 财(18030)
- 农业(17872)
- 贸(16009)
- 贸易(15999)
- 易(15408)
- 地方经济(14685)
- 制(14325)
- 发(13966)
- 和(13757)
- 融(13663)
- 金融(13661)
- 银(13513)
- 银行(13482)
- 产业(13280)
- 技术(13256)
- 机构
- 学院(279681)
- 大学(275564)
- 济(118499)
- 经济(116044)
- 管理(104041)
- 研究(100551)
- 理学(88572)
- 理学院(87468)
- 管理学(86089)
- 管理学院(85553)
- 中国(74905)
- 科学(63104)
- 京(59722)
- 财(52289)
- 所(52264)
- 农(50473)
- 研究所(47470)
- 中心(45671)
- 江(43952)
- 业大(41722)
- 财经(41289)
- 范(39553)
- 农业(39407)
- 师范(39162)
- 北京(38260)
- 经(37247)
- 经济学(36533)
- 院(36165)
- 州(35180)
- 经济学院(33132)
- 基金
- 项目(182164)
- 科学(143002)
- 研究(133167)
- 基金(130025)
- 家(113678)
- 国家(112716)
- 科学基金(95586)
- 社会(85317)
- 社会科(81023)
- 社会科学(80998)
- 省(73716)
- 基金项目(69693)
- 划(61186)
- 自然(60079)
- 教育(58946)
- 自然科(58493)
- 自然科学(58474)
- 自然科学基金(57412)
- 编号(53396)
- 资助(53019)
- 发(46417)
- 成果(42412)
- 重点(41739)
- 部(39395)
- 创(37815)
- 课题(37736)
- 发展(37488)
- 展(36853)
- 创新(35418)
- 国家社会(35270)
- 期刊
- 济(138356)
- 经济(138356)
- 研究(81317)
- 中国(56389)
- 农(46572)
- 学报(43022)
- 科学(41080)
- 财(39056)
- 管理(36246)
- 农业(31840)
- 大学(31767)
- 学学(30023)
- 教育(27699)
- 融(25819)
- 金融(25819)
- 业经(24914)
- 技术(23638)
- 经济研究(21755)
- 财经(20027)
- 问题(18911)
- 经(17417)
- 业(17262)
- 资源(14969)
- 技术经济(14690)
- 商业(14417)
- 贸(14119)
- 科技(13247)
- 统计(12978)
- 版(12885)
- 图书(12643)
共检索到423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宏
生态环境相关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会影响生态环境,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生态环境与旅游产业间的相互影响,然后借助SPSS软件计算了我国30个省份生态环境的综合评分,建立了分析体系,并基于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生态环境与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门槛效应。结果发现,30个省份的生态环境呈现不同的水平,而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符合双门槛模型,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倒"V"形,旅游产业经济随着生态环境的综合提高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旅游 门槛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椿
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对2005—2015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产业系统、城镇化系统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基于测算结果构建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并选取3个时间截面利用GIS软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山西省各市3个系统指数以及综合评价指数均呈上升态势,但上升速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耦合协调度最高的为太原市,最低的为忻州市。截面数据的分析表明,山西各地级市耦合协调度总体表现出失调衰退—中间过渡—协调提升的转化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维全 王玉霞
基于协调发展理论和耦合度模型,对长山群岛2006—2015年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长山群岛旅游产业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提升阶段,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长山群岛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较差,协调度较低;长山群岛旅游产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阶段性发展。2010年之前,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小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11年之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明显大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生态环境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长山群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维全 王玉霞
基于协调发展理论和耦合度模型,对长山群岛2006—2015年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长山群岛旅游产业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提升阶段,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长山群岛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较差,协调度较低;长山群岛旅游产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阶段性发展。2010年之前,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小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11年之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明显大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生态环境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长山群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向红
旅游经济是属于较高消费形态的消费型经济。在旅游向休闲、度假等更高形式发展的过程中,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从分析旅游经济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对环境责任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保护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异化消费 环境责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丽芳 苏建军 黄解宇
本文运用耦合度模型,对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耦合过程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次第攀升,森林公园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正耦合关系。因此,在发展森林公园旅游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促进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森林公园 山西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丽
在构建旅游用地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两者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协调发展度计算模型,得出两者的协调发展度。对桂林市的研究表明:2001-2010年,该市建成区旅游用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旅游用地利用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内外都比较少,研究力图为旅游用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一个在理论上有指导意义,在方法上可参照实施的模板,并为旅游学术界提出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
旅游用地 协调度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翁钢民 李凌雁
文章构建了我国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并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法探究各省份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的空间关联效应,所用数据为我国31个省市区近六年的旅游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数据,所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为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检验及LISA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5省市属于"高—高"关联区域,是旅游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对整个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正向辐射效应;西部地区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是新疆和甘肃两地,是"低—低"关联区域的集聚点,需要重点引导和扶持;中部地区则主要属于"高—低"或"低—高"关联模式,桥梁纽带作用凸显。根据以上分析,文章对我国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许琴琴 舒斯亮
数字经济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推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在构建模型测度黄河流域城市数字经济和林业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黄河流域5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以环境规制为门槛,构建数字经济与林业产业发展的非线性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黄河流域城市林业产业发展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数字经济正向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对林业产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推进系数分别为1.66和314.91。(2)环境规制通过了双重门槛检验,环境规制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会因规制标准的实施强度不同而呈现阶段性特征。(3)数字经济助推林业产业发展具有异质性,数字经济对林业产业发展的作用整体表现为“下游>上游>中游”的阶梯式特点,对非资源型城市的助推效应较大。文章拓展了数字视域下的林业经济发展理论,揭示了数字经济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基于研究结论和讨论,文章提出加大黄河流域城市数字经济投入和完善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提升环境监管精细度和实施适度环境规制、科学把握黄河流域城市差异,以及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模式等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玮
旅游区域化是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实证分析了我国旅游区域化的发展程度及发展趋势,并以东部长三角、西部成渝经济区和中部华中地区为代表,通过VAR模型检验了旅游区域化对流通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旅游区域化程度总体较高,且呈上升趋势,但西部地区旅游区域化水平明显较低。旅游业区域化对流通业发展具有溢出效应,起初主要表现在本地化作用,之后会不断向其他地区扩散。总体来看,流通业长期溢出效应要强于其短期溢出效应,且长期溢出效应影响更加广泛。
关键词:
旅游区域化 流通产业 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鞠晓伟 赵树宽
技术选择问题是技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技术选择在技术转移、技术扩散与技术变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发展的首要阶段。本文从生态学角度,系统分析了产业技术选择与技术生态环境耦合效应,并以吉林省37个工业产业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吉林省工业产业中技术选择与技术生态环境之间不匹配现象普遍存在,超过80%产业耦合效应处于失调状态,并且产业规模是制约产业选择技术水平的"约束因素"。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戴新环
《旅游可持续发展宪章》指出:“旅游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旅游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旅游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对旅游应该用综合方法进行探讨”。大量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地球出现急剧异常变化的主要原因。如今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自然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干净的水源已经越来越少;新鲜的空气越来越稀少;南极臭氧空洞急剧增大,面积已达两个欧洲大小。北半球也出现臭氧总量下降趋势。森林大量被砍伐,目前,全球的森林,仍以一年消失相当于一个英国国土面积的速度递减;气候异常。灾难频传……。旅游业与其他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秀霞
体验型旅游产业是体验经济时代的重要产物。研究体验型旅游产业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问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通过分析体验型旅游产业的应用模式及其价值链,可知我国体验型旅游产业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过程存在产业协同发展层次较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产业协同发展缺少专业人才的缺陷。针对以上缺陷,提出建立产业协同发展的支撑体系、建立产业融合机制、培养产业系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改善环境4项策略,以期为体验型旅游产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