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48)
2023(11085)
2022(9898)
2021(9323)
2020(7774)
2019(18112)
2018(18104)
2017(34821)
2016(19206)
2015(21494)
2014(21521)
2013(21341)
2012(19464)
2011(17570)
2010(17397)
2009(15861)
2008(15481)
2007(13365)
2006(11700)
2005(10186)
作者
(56160)
(46153)
(45978)
(43922)
(29700)
(22263)
(20840)
(18379)
(17696)
(16351)
(16028)
(15573)
(14733)
(14521)
(14374)
(14036)
(13902)
(13795)
(13245)
(13052)
(11505)
(11204)
(11075)
(10448)
(10311)
(10272)
(10248)
(10150)
(9324)
(9178)
学科
(76692)
经济(76608)
管理(57827)
(51150)
(43683)
企业(43683)
方法(36116)
数学(30536)
数学方法(30202)
中国(20617)
(19245)
环境(19215)
(18805)
(17844)
地方(17548)
业经(17056)
(14335)
(14058)
理论(13597)
(13201)
贸易(13193)
(12778)
农业(12610)
技术(11742)
(11670)
(11469)
财务(11412)
财务管理(11396)
企业财务(10822)
(10042)
机构
大学(274267)
学院(272017)
管理(111603)
(103986)
经济(101521)
理学(97585)
理学院(96454)
管理学(94853)
管理学院(94379)
研究(90467)
中国(64248)
(59244)
科学(59191)
(45302)
(45264)
(42649)
业大(42200)
研究所(41773)
中心(40229)
(38123)
财经(37364)
北京(37347)
(36814)
师范(36475)
(34006)
农业(33553)
(33542)
(31531)
经济学(30252)
师范大学(29787)
基金
项目(194814)
科学(153018)
基金(141344)
研究(140393)
(123559)
国家(122580)
科学基金(105584)
社会(87713)
社会科(83088)
社会科学(83065)
基金项目(76438)
(75840)
自然(70297)
自然科(68560)
自然科学(68546)
自然科学基金(67269)
(64229)
教育(62932)
资助(57600)
编号(56804)
成果(44988)
重点(43210)
(42114)
(41278)
(39991)
课题(38601)
创新(37250)
科研(37230)
教育部(35693)
大学(35635)
期刊
(110427)
经济(110427)
研究(76760)
中国(45664)
学报(44013)
科学(40967)
管理(38748)
(37168)
大学(32553)
(32416)
学学(30675)
教育(27789)
农业(26606)
技术(21803)
业经(18296)
(17853)
金融(17853)
财经(17016)
经济研究(16516)
问题(16163)
图书(15375)
资源(14472)
(14377)
科技(14105)
(13720)
理论(13682)
现代(12856)
实践(12806)
(12806)
技术经济(12663)
共检索到379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大庆  杨刚  魏勇  
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乃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多方面影响包括自然资源、地区经济、人口状况等等。其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促进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重庆市为例,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探究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要素、结构状况和内部相关性,通过对重庆市2000~200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试构建出城市生态环境分析模型。并通过回归分析探讨生态环境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二者回归模型,试通过各年份重庆生态环境得分值预测出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国生  陆利军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拟以湖南省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深入探究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尝试通过湖南省2004-2008年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关数据的分析,构建区域城市生态环境分析模型并计算湖南省生态环境得分值,预测湖南省城市综合竞争力数据,以期为湖南省建设生态城市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彤  王能民  
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于城市系统各方面与环境中的众多因子的相互动态耦合过程中,存在一定可遵循的演变规律。城市竞争力是城市进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本文基于此构建城市竞争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模型以评价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竞争力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和谐程度,为构建和谐社会进行城市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肖美丹  张梦佳  
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了2010—2019年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城市竞争力、区域创新和生态环境三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各地级市间的空间联系。结果表明:(1)广东省城市竞争力、区域创新和生态环境发展指数均呈稳步增长态势,三系统中生态环境发展趋向良好而区域创新能力滞后;(2)三系统耦合度整体由拮抗阶段向磨合阶段转变,协调度由轻度失调阶段向濒临失调迈进,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整体呈现"中心—边缘"分布格局;(3)三系统协调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空间集聚类型包括"H-H"和"L-L"两种,且集聚演化特征比较稳定,部分城市在空间上随机分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辉  陈国生  王连球  陆利军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拟以湖南省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深入探究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尝试通过湖南省2004~2008年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关数据的分析构建区域城市生态环境分析模型并计算湖南省生态环境得分值,预测湖南省城市综合竞争力数据,以期为湖南省建设生态城市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范佳洁  姚慧琴  
文章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维度入手,构建了包含40个指标在内的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我国西部地区11个省市2010年和2017年进行了竞争力评价,接着又对比分析2017年在不考虑生态环境情况下和考虑生态环境情况下各省份竞争力的变化,最后在上面分析基础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旭东  杜晓娟  
论文通过对品牌生态环境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概述,阐述了培育健康良好的品牌生态环境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就我国企业在品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从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企业培育品牌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芬  邓宏兵  李俊杰  徐博  
城市投资环境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常认为城市投资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城市所拥有的影响和决定投资运行系统健康成长并取得最优(预期)效益的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有机复合体。对湖北省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能全面、客观、科学而真实的了解湖北省各城市投资环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贺建风  舒晓惠  张小小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城市竞争力与投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长坡  赵新军  吴国玺  
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一系列的实证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人居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城市人居环境与城市竞争力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城市人居环境越好,城市竞争力越高,反之,城市人居环境越差,城市竞争力越低;并据此提出了武汉市城市发展的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志  刘耀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微微  赵黎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翟冬平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综合能力的核心,是城市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已得到国内各个城市的高度重视。文章从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科教文化、对外开放、环境建设5个方面共选取31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苏州、无锡、常州城市竞争力进行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接着,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若干对策和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宝英  李军军  
副省级城市在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先锋作用,其创新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和发展经验的复制推广对我国城市群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创新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系统的比较分析和评价,深刻揭示副省级城市创新竞争力的特征及其相对差异性。为各城市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战略,加强创新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