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8)
2023(13659)
2022(11501)
2021(10491)
2020(8457)
2019(19128)
2018(18955)
2017(35918)
2016(19523)
2015(21662)
2014(21486)
2013(21388)
2012(20161)
2011(18385)
2010(18700)
2009(17288)
2008(17153)
2007(15521)
2006(14230)
2005(13315)
作者
(56099)
(47189)
(46454)
(44216)
(29844)
(22469)
(21134)
(17915)
(17884)
(16833)
(16036)
(15957)
(15359)
(14983)
(14564)
(14468)
(13715)
(13665)
(13651)
(13498)
(12018)
(11492)
(11284)
(10719)
(10552)
(10497)
(10486)
(10461)
(9473)
(9298)
学科
(85163)
经济(85050)
管理(57243)
(52972)
(42133)
企业(42133)
地方(27278)
(26802)
中国(25646)
方法(25468)
业经(22984)
(21718)
(20259)
数学(19942)
数学方法(19745)
农业(17772)
环境(17346)
(16167)
(15322)
银行(15303)
(15132)
(15092)
金融(15088)
(14848)
地方经济(14301)
(13950)
产业(13821)
(13652)
贸易(13633)
技术(13451)
机构
学院(276416)
大学(271724)
(113353)
经济(110664)
管理(101881)
研究(101749)
理学(85296)
理学院(84211)
管理学(82985)
管理学院(82421)
中国(78526)
科学(60202)
(60031)
(55170)
(51034)
中心(46881)
(46107)
研究所(45621)
(45388)
财经(41553)
(40254)
师范(39921)
北京(38692)
(38173)
业大(37812)
(37531)
(37267)
农业(34419)
经济学(33702)
(33463)
基金
项目(178184)
科学(141012)
研究(135761)
基金(126648)
(109579)
国家(108587)
科学基金(92858)
社会(87101)
社会科(82383)
社会科学(82363)
(72223)
基金项目(67542)
教育(60243)
(59457)
自然(56665)
编号(55244)
自然科(55114)
自然科学(55103)
自然科学基金(54106)
资助(50047)
成果(45295)
(44873)
重点(40987)
课题(40081)
(38449)
(37725)
(37494)
发展(36546)
(35939)
国家社会(35815)
期刊
(144353)
经济(144353)
研究(87563)
中国(65793)
(43955)
(42744)
管理(39883)
科学(39262)
学报(38800)
教育(33178)
(30857)
金融(30857)
大学(30220)
农业(29610)
学学(28238)
业经(25444)
技术(23653)
经济研究(21223)
财经(20542)
问题(19038)
(17839)
(15572)
资源(14759)
(13687)
现代(13350)
科技(13318)
(13251)
(12915)
世界(12846)
技术经济(12595)
共检索到446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熊德斌   刘静  
生态资源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是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关注的核心,也是中国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基于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结合新结构经济学要素禀赋结构理论,以贵州桐梓县山堡社区为例,从基层治理视角考察乡村生态型避暑旅游产业变迁过程,挖掘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累积因果机制。研究发现:(1)“禀赋结构优势+乡村能人示范”构成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萌芽发展的内在基础。(2)基层治理对基础设施短板问题的精准识别与解决是降低产业发展成本、吸引外部生产要素进入的关键。(3)基层治理有助于发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运行矛盾,并通过组织创新和制度建设重新整合内外部生产要素,降低产业发展的制度型成本。(4)“有效治理+有效市场”驱动生态旅游产业累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从“量”到“质”的转变。研究结论既为推动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与振兴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基层治理助力乡村产业兴旺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逻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园园  金颖若  
城市经济的发展走特色化、生态化道路已成为一种趋势,各国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对于拥有避暑资源的地区,发展避暑旅游、完善避暑旅游产业体系符合了这一趋势,同时也成为目的地经济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一大举措。文章通过分析世界各地避暑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力图把握避暑旅游产业发展总体现状、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避暑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和基础性指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明琦  魏琴  
近年来,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在给当地农民带来收入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低碳旅游蓬勃兴起,成为旅游业升级转型的有效举措,故生态旅游资源见长的贵州省就在大力推进低碳生旅旅游建设。贵州省在推进低碳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既保护了当地的环境,又使当地居民得到了丰厚利益,实现了良性互动、滚动发展。发展低碳生态旅游要以政府作为主导,充分发挥游客、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合力,着力构建内生驱动机制与外生驱动机制,让二者共同作用,从而推动贵州省低碳生态旅游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瑞  苏维词  滕建珍  
本文论述了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依据和必要性,分析了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从旅游资源性质、游客感知方式及运作管理等不同侧面探讨了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提出了促进贵州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舒小林  黄明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贵州省明确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而发展旅游业是贵州省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在分析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省循环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驱动运行机制,为全国欠发达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探索切实可行的路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方碧姗  
分析生态旅游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出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通过对福建武夷山进行案例实践,着重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研究为具体区域通过生态旅游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慧云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淑新  胡仪元  唐萍萍  
在旅游与生态环境矛盾趋于加剧的背景下,生态化可促进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同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产业生态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具有重要生态战略地位的秦巴汉水区域为例,提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同时指出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以旅游产品与服务供给的生态化为根本形成推力系统,以旅游消费模式的生态化为重点形成拉力系统,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形成支撑系统,以产业生态化发展环境的营造为手段形成保障系统,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显春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将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对我国旅游产业向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在发展生态旅游业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创新的发展思路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红  
生态旅游强调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的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南南阳市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优越的基础条件,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环境破坏等生态旅游开发的共性问题较为突出,今后应结合南阳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盼  孙柏瑛  
以贵州省L县X村的旅游开发为例,探讨基层政府发展村庄产业的“经营平台”机制及其逻辑,将“经营平台”机制看作基层政府保持适度自主权的努力。在推动村庄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基层政府集中体制内资源与村庄社会合作,合力将村庄打造为带动各方市场参与的“平台”,并保持平台稳定运行,尽可能提高平台交易量并从中抽取“平台利润”,形成一种“经营平台”的治理机制。这一治理机制使得基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规避体制-市场-社会三重结构的约束,保持在经济活动中的自主权。“经营平台”是基层政府集中有限资源应对制度约束的结果,在推动村庄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回应多方诉求,也满足自利诉求,但却弱化村庄治理能力,放大经营风险,加重体制负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盼  孙柏瑛  
以贵州省L县X村的旅游开发为例,探讨基层政府发展村庄产业的“经营平台”机制及其逻辑,将“经营平台”机制看作基层政府保持适度自主权的努力。在推动村庄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基层政府集中体制内资源与村庄社会合作,合力将村庄打造为带动各方市场参与的“平台”,并保持平台稳定运行,尽可能提高平台交易量并从中抽取“平台利润”,形成一种“经营平台”的治理机制。这一治理机制使得基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规避体制-市场-社会三重结构的约束,保持在经济活动中的自主权。“经营平台”是基层政府集中有限资源应对制度约束的结果,在推动村庄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回应多方诉求,也满足自利诉求,但却弱化村庄治理能力,放大经营风险,加重体制负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何艺玲  
本文介绍了泰国HuayHee村社区生态旅游CBET(Community basedEco tourism)发展的过程和现状 ,认为要成功地发展CBET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初期需要外界支持 ;逐步建立和完善村民的相关旅游组织 ;成立相应的旅游基金会 ,用于资源保护 ;各利益方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共同制定CBET产品发展计划 ;在CBET计划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监测和评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珊珊  王传胜  
20世纪90年代末期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有效地改善了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恶化的自然环境、缓解了紧张的人地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合理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既有利于生态移民成效的长久维持,也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以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移民的典型县——西吉县为例,在分析其生态移民成效及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开发现状,探索西吉县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以期对将来的生态旅游建设有所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冬英  沈中印  杨云仙  
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潮流,旅游联动发展已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从庐山和鄱阳湖区位上的毗邻、生态旅游资源的互补和互长、旅游市场需求的趋势、便利的交通四方面分析了两者进行生态旅游联动发展的优势条件,提出了实施政府主导、整合旅游市场、整合旅游形象、整合旅游产品的对策,旨在实现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