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8)
2023(8021)
2022(6947)
2021(6550)
2020(5653)
2019(13484)
2018(13381)
2017(24994)
2016(14103)
2015(15969)
2014(15900)
2013(15577)
2012(14313)
2011(12902)
2010(12993)
2009(11551)
2008(11298)
2007(9795)
2006(8551)
2005(7332)
作者
(39993)
(33705)
(33128)
(31615)
(21392)
(16413)
(15340)
(13241)
(12959)
(12067)
(11793)
(11327)
(11082)
(10513)
(10393)
(10292)
(9969)
(9734)
(9608)
(9601)
(8424)
(8262)
(8106)
(7776)
(7634)
(7574)
(7417)
(7388)
(6952)
(6688)
学科
(59280)
经济(59230)
管理(34144)
(29825)
方法(25963)
数学(23368)
(22989)
企业(22989)
数学方法(22888)
地方(19078)
(17367)
(14292)
中国(13092)
环境(12603)
农业(12018)
业经(11623)
理论(10940)
(10186)
土地(9727)
(8668)
地方经济(8528)
(8169)
(7852)
生态(7685)
资源(7668)
教学(7604)
技术(7413)
(7289)
贸易(7282)
(7240)
机构
学院(186361)
大学(183826)
管理(72154)
(67202)
经济(65349)
研究(64356)
理学(61948)
理学院(61131)
管理学(59552)
管理学院(59219)
中国(47229)
科学(43572)
(40940)
(35601)
(32762)
业大(32218)
中心(31061)
(30341)
研究所(30091)
(28548)
(27730)
师范(27480)
农业(27434)
(26035)
北京(25674)
(24261)
(24146)
财经(22369)
技术(22368)
师范大学(22039)
基金
项目(133307)
科学(103491)
研究(96627)
基金(92229)
(80928)
国家(80236)
科学基金(68618)
社会(57555)
(57389)
社会科(54263)
社会科学(54241)
基金项目(49825)
(46922)
自然(46398)
教育(45364)
自然科(45114)
自然科学(45104)
自然科学基金(44182)
编号(40411)
资助(38094)
成果(31389)
重点(30736)
(29678)
课题(29675)
(27571)
(27366)
创新(25533)
计划(25517)
科研(25219)
大学(24035)
期刊
(78984)
经济(78984)
研究(50039)
中国(44805)
(31552)
学报(29774)
科学(28521)
教育(26752)
管理(23942)
大学(22111)
农业(21907)
(21377)
学学(20598)
技术(20157)
资源(14165)
业经(13447)
(12678)
金融(12678)
(12406)
统计(10873)
(10151)
问题(10062)
经济研究(9950)
科技(9792)
技术经济(9714)
(9537)
(9397)
图书(9330)
决策(9160)
财经(9085)
共检索到279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如海  聂雷  何方  
针对当前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区域局限性、部分不合理性以及生态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实证项目生态效益为合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为中等,综合效益为中等。尽管生态效益权重较大,但不能决定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其原因是生态效益的权重没有超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之和,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中,不仅要以综合效益评价其效果,而且要充分考虑单项生态效益,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才能体现生态涵养型的整治目的,为建设生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文海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并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利益冲突,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利益协调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张乐勤  汪应宏  陈发奎  
碳排放和土地利用密切相关。依据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方法,测算池州市2000—2010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同时对碳源、碳汇和净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情况,计算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并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池州市碳排放总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碳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35.835 4kt增加到2010年的1 774.016 3kt,碳排放总量递增主要以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递增为主,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与碳排放总量具有趋同的变化趋势。2)2000—2010年池州市碳汇能力基本稳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鲍睿宁  舒家先  
一、引言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以来,PPP于2013年被国家正式作为推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改革的目标模式。按照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财政部等中央部门的强力推进下,我国PPP迎来了新的黄金发展期,不仅构建了从政策法规到操作指引在内的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和配套政策,还加强了机构建设、设立了PPP融资支持基金,分期推出的一批示范项目在全国纷纷落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晓华  张小林  
边缘化地区是指在区域发展中 ,与核心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的地区。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分析其空间边缘化的主要表现 ,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处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低谷 ,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比重持续下降 ,居民生活水平和地方管理水平等方面均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交通区位边缘性日益增强等。并对区域空间边缘化形成的主要机制进行探讨 ,认为空间过程缓慢是边缘化形成的历史基础 ,城镇体系发育不良是边缘化形成的空间因素 ,行政区划频繁变动是边缘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产业结构低级无序化是边缘化形成的经济原因等。区域空间边缘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 :空间边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同林  方志德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与提高农民收入一个极佳的结合点,它已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但在项目推广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建设整体品位不高、技术服务保障滞后、与农村其他发展项目未能有机结合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安徽省池州市的实际,提出了全面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应对之策,并对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价值进行了理性思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乐勤  陈素平  王文琴  许信旺  
针对安徽省池州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展的现状,运用空间分析模型、STIRPAT模型,采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数理分析方法,对建设用地扩展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池州市建设用地年平均扩展速率为3.36%;2000-2005年为1.70%;2006-2010年为4.62%。②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贡献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绿地面积、城镇化水平、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对建设用地扩展的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1835、0.0779、0.1320、0.5821、0.3419、0.1939、0.0415。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强化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严控房地产和工业经济建设用地,明晰发展思路,优化经济结构,适度控制景观用地及城镇化水平,强化政府土地监管是减缓池州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举措。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蔡荷芳  
本文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分别就农村贫困妇女和脱贫妇女思想意识的差异性进行了客观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状况与思想意识之间相关性显著,脱贫妇女的思想意识明显优于贫困妇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凤龙  陆林  杨效忠  
区域旅游合作是整合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空间结构、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文章在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客源市场等方面论证了贵池旅游区融入“两山一湖”旅游区的可行性,揭示了贵池旅游区与黄山、九华山等“两山一湖”重点景区合作的演化关系,最后提出强化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产品开发与客源市场共享是贵池区成功融入“两山一湖”旅游区的3种基本策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莉   孙建平   何小青   刘赵文   潘文武  
为探讨某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情况,采集池州市某典型农用地表层土壤样品,分析Cd、As、Ni、Hg、Pb、Cr、Cu、Zn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As、Ni、Hg、Pb、Cr、Cu、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1,25.80,33.31,0.23,33.17,46.59,37.15,130.28 mg·kg-1,其中,Cd、As、Ni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筛选值;而且除Cr外其他重金属平均值和中值均超过背景值。各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评价污染指数平均值依次为Cd>As>Cu>Hg>Ni>Zn>Cr>Pb,且Cd单项指数平均值为轻度污染等级,其他重金属为无污染等级,表层土壤样品中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的占比分别为15%(6/40)、85%(34/40),各点污染在可控等级范围;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安全、警戒线、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的等级的比例分别为7.5%、15%、45%、30%和2.5%,综合指数平均值为1.77,超过警戒线级别,属轻度污染等级,其中,Cd是最主要影响元素,与单因子评价结果一致;8种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single factor ecological risk index)大小依次为Hg>Cd>As>Cu>Ni>Pb>Cr>Zn,土壤中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平均值为194.73,为中等生态风险等级,其中,Cd是研究区污染风险最高的重金属元素,Hg是潜在生态风险高的重金属,需加强对Cd、Hg的风险管控。该区域农田土壤存在酸化趋势,是重金属累积的重要因素,其他人类活动增加了重金属积累的风险,需强化对该土壤有效的安全利用措施。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黄迪  张红梅  范树平  严静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其利用结构和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着产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基于存量挖潜视角,探寻产业用地调控对策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框架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存量产业用地形成原因为基础,构建了开发区存量产业用地分类识别、有序调控的技术体系,并以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开发区存量产业用地识别、分类、有序调控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马志昂  程久苗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科学评价土地整理效果的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等差法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安徽省郎溪县南丰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对项目整理前后的各种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达到"良好"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小莉  
11月28日,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在京举办第17期"中国PPP沙龙"内部研讨会。安徽省池州市财政局副局长吴庆华详尽介绍了池州海绵城市PPP项目的建设背景、运作概况,并分享了项目建设的创新实践与心得体会。与会专家对池州市运用PPP模式探索与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的特点、难点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季昆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佐民  许信旺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有机茶的生产正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的。本文从有机茶的概念、特征、特色和有机茶对调整池州市茶叶产业结构、提高茶农收入、解决茶叶“农残”、扩大茶叶出口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组织化及标准化的意义方面阐述了有机茶是池州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