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5)
2023(5507)
2022(4474)
2021(4170)
2020(3622)
2019(8119)
2018(8280)
2017(16323)
2016(8445)
2015(9650)
2014(9620)
2013(9403)
2012(8006)
2011(7341)
2010(7663)
2009(7162)
2008(6789)
2007(5942)
2006(5148)
2005(4615)
作者
(23830)
(19479)
(19448)
(18769)
(12336)
(9257)
(8886)
(7581)
(7317)
(6991)
(6680)
(6634)
(6167)
(6152)
(6037)
(5893)
(5858)
(5670)
(5565)
(5490)
(4834)
(4766)
(4697)
(4508)
(4391)
(4372)
(4306)
(4241)
(3887)
(3824)
学科
(36642)
经济(36613)
管理(26965)
(23443)
方法(20728)
(19816)
企业(19816)
数学(18720)
数学方法(18236)
环境(9369)
(9299)
中国(7822)
业经(7724)
(7662)
理论(7468)
(7342)
(6341)
(6286)
农业(6203)
(6035)
贸易(6032)
生态(5952)
(5839)
地方(5334)
资源(4847)
(4826)
技术(4692)
(4683)
财务(4652)
财务管理(4646)
机构
学院(122878)
大学(119745)
管理(50095)
(47775)
经济(46818)
理学(44128)
理学院(43699)
管理学(42624)
管理学院(42429)
研究(35124)
中国(26992)
(24748)
科学(22471)
(20771)
业大(17495)
财经(17147)
(17061)
(16939)
(16295)
中心(16293)
(15990)
师范(15864)
北京(15650)
研究所(15581)
(15493)
经济学(14266)
(14099)
商学(13375)
经济管理(13301)
商学院(13248)
基金
项目(84630)
科学(67381)
基金(61631)
研究(61000)
(53375)
国家(52964)
科学基金(46617)
社会(39174)
社会科(37152)
社会科学(37142)
(33874)
基金项目(32013)
自然(31014)
自然科(30264)
自然科学(30259)
自然科学基金(29671)
教育(29029)
(28000)
资助(26084)
编号(25103)
重点(19007)
成果(18502)
(17981)
(17611)
(17396)
课题(16947)
创新(16333)
科研(16052)
国家社会(15983)
大学(15744)
期刊
(52400)
经济(52400)
研究(31476)
中国(20753)
管理(18587)
学报(16531)
科学(16343)
(15612)
(13872)
教育(13725)
大学(13086)
学学(12451)
技术(12139)
业经(10550)
农业(9779)
经济研究(9215)
统计(8434)
(8057)
金融(8057)
财经(7945)
(7759)
商业(7689)
决策(6992)
(6753)
资源(6542)
技术经济(6318)
(5963)
问题(5743)
(5554)
科技(5541)
共检索到168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筱薏  赵宏  
生态消费模式主要主张适度消费、消费正义和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模式的三方面内容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是,在消费主义的时代,它拨正了消费主义所蕴含的在人的价值观念上的物化倾向和消费至上的观念,在肯定人的效用价值的同时肯定和高举人的类价值,并摆正了人类与非人类成员的价值地位,实现了对人的价值的真正回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玉湖  
"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包含着人类历史发展与外部自然存在相互创造、相互适应的有机统一。马克思通过分析"环境创造人"的自然基础和"人创造环境"的现实基础,批判传统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片面性,从历史观和认识论两条途径入手,阐述人类支配自然的必要性、条件性和社会性,说明只从"利益集团"的需要来对待自然的局限性和危害性。实现人类与自然协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相互创造关系的思想对于我们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我们面向未来实现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探索社会与自然和谐之有效路径提供思想支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果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问答式教学模式是问答式教学思维理念、问答式教学方式方法、问答式教学主体互动等的总称。发现并准确提出问题是推进释疑解惑的本质要求,直面并科学分析问题是打造“经师”“人师”的内在要求,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凝聚师生共识的必然要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啸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人”,教育学乃是“成人之学”。但价值“关系说”由于从“物”的层面来把握价值 ,因而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考察教育的视角。为此 ,需要从根本上树立“人是价值的存在”的思想。这一思想的确立赋予教育学一种新的内涵 :它内在地要求把人性化、个性化和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这对于扭转教育的“无人”局面 ,确立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教育观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良  易伶俐  
为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教化功能与育人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统探索出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整个课程体系的嵌入式设计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探究社会议题实现价值观的生成,并在学习结果的角度实现知识与价值观的共生,其实践策略在于选择与价值观相关的社会议题、增强价值观与儿童经验的联系、历经反省性探究与系统思维和开展价值观一致性的学习评价等。嵌入式设计模式蕴含的人文取向课程观、整体主义学习观以及生成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对理解、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程等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天凯  翟通  胡明列  贾宏杰  郑刚  
基于单独依赖高校外部开展学科评价难以完全满足学科内涵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高校内部学科自评价与外部评价有机结合、并重施行的价值理念。聚焦“评什么”“怎么评”“如何用”三个维度,创建“AMR”螺旋上升式学科自评价模型,并在指标设计、实施推进、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系统构思和策略探索。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卫东  张典兵  
德育价值是指作为德育价值客体的德育实践活动以及其所内蕴的德育功能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内在道德需要的一种属性,它具有客观性与多维性、主体性与为我性、自在性与自为性、直接性与间接性等突出特征。高校德育价值的顺利实现不仅有赖于德育主体的能动性、德育目标的合理性和德育内容的现实性,而且有赖于德育过程的科学性、德育方法的适切性、德育途径的整合性以及德育环境的优越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磊  
中国传统农业基本是在天、地、人之间的自然循环中展开的,因此,建立在这种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必然具有原始生态性特征,其中蕴含着系统的生态哲学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科技观、生态美学观等生态文化意蕴和取向。这些生态观念为当代生态文化的建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雏形和理论参照,当代生态文化是对传统农业文化中生态思想的扬弃和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洋睿  
良好的乡村环境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群众的福祉,建设美丽乡村,要提高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目前,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着治理理念落后式、治理主体单一式、治理结构碎片式、治理利益不均式等实践难题,要通过构建构筑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稳定投入机制、责权对等机制、多元合作机制、有效参与机制;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理念、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出台激励措施、提供生态环境技术支持等路径来实现乡村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的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文学   马婧杰  
生态农业是基于现代生态学原理、绿色理念及先进技术提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环境友好、资源高效节约的现代农业模式。生态农业可以有效提升单位土地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质量与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贯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生态农业,要从制度层面上健全生态农业保障机制,从思想层面上提高居民生态文明意识,从技术层面上加快生态农业科技创新。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廖粤生  宋欧  罗卫东  白莉莉  冯晓露  
“健康中国”战略对我国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文献资料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慢性病管理模式的价值意蕴、慢性病管理的典型模式及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审视,探索“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慢性病管理模式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认为,我国慢性病管理存在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力度不足、专业医务人员数量紧缺、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不平衡及慢性病管理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基于此,结合“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要求,提出优化路径:行稳致远——提高居民健康教育的力度,强基固本——推进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互联互通——加快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统筹兼顾——搭建慢性病管理的分级诊疗体系。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胡航   王家壹  
机器深度学习在与人类的碰撞和交互中不断突破自身功能界限,以人机融合的态势持续促进人类深度学习。本研究以人类深度学习为核心,基于人与机器在脑科学、认知心理学、计算教育学跨学科视域下的人机一致性,从内涵、实施、机制和测评四方面展现“学习者中心设计”的人机融合,提炼深度学习范式,由此聚焦人机融合走向深度学习的方法,用真实情境、跨学科、智能化、大概念、“个性化—合作”学习、思维与创新等关键词阐述其具体路径,构建人机融合的教育新生态,提高学习者“真问题解决”能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新城  霍忻  
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回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课题。本文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从生成逻辑、理论蕴涵和价值意蕴三重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入研究。在生成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是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逻辑合一的现代化道路。在理论蕴涵上,中国式现代化包含“是什么”的质的规定、“怎么样”的目标设定、“如何实现”的原则遵循在内的完整科学理论体系。在价值意蕴上,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实践和世界等维度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其中,在理论维度,对现代化理论体系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在实践维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路径遵循;在世界维度,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德玉  
儒家传统经典《大学》中的"止于至善",既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人格理想,也是一种以追求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其价值意蕴相当深远:"止于至善"修养境界的设定不仅是人生努力的目标,还是彰显道德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标杆;"止于至善"的人格境界,凸显了修养过程中主体的自觉意识和实践精神;"止于至善"的修养目标,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切实可行的榜样形象。这些思想历千百年而不失其光辉,引导着人们抛弃消极的自我而走向完善的自我,其当代意义和普世价值也日益凸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何宁伶  刘刚  高志刚  翟平忠  
财政精神是财政人在长期的财政实践活动中积累和升华而形成的群体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审美情趣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财政部门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我们认为"公平、精细、创新、廉洁"的财政精神,是财政人仰望星空的思想视角,体现了财政人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内涵,它所包含的"公平正义"、"精细管理"、"开拓创新"、"清正廉洁"等精神元素,充分彰显和诠释了社会主义价值意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