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2)
- 2023(9672)
- 2022(8442)
- 2021(7917)
- 2020(6956)
- 2019(15990)
- 2018(15617)
- 2017(30169)
- 2016(16710)
- 2015(18797)
- 2014(18923)
- 2013(18566)
- 2012(17675)
- 2011(15977)
- 2010(16507)
- 2009(15500)
- 2008(15848)
- 2007(14606)
- 2006(12841)
- 2005(11681)
- 学科
- 济(70159)
- 经济(70088)
- 管理(49543)
- 业(41911)
- 企(34665)
- 企业(34665)
- 方法(31312)
- 数学(27027)
- 数学方法(26667)
- 财(20101)
- 农(19288)
- 中国(18021)
- 学(16702)
- 地方(16003)
- 制(14186)
- 业经(13879)
- 环境(13555)
- 贸(12590)
- 贸易(12583)
- 易(12160)
- 农业(12139)
- 和(11376)
- 理论(10999)
- 划(10584)
- 银(10555)
- 银行(10519)
- 务(10424)
- 融(10416)
- 金融(10413)
- 财务(10391)
- 机构
- 大学(242689)
- 学院(239624)
- 济(96101)
- 经济(93918)
- 管理(89465)
- 研究(84387)
- 理学(76369)
- 理学院(75465)
- 管理学(73959)
- 管理学院(73500)
- 中国(64149)
- 科学(52909)
- 京(52472)
- 财(47851)
- 所(43936)
- 农(43438)
- 研究所(39590)
- 中心(39208)
- 江(37837)
- 财经(36812)
- 业大(36706)
- 农业(34046)
- 北京(33400)
- 经(33221)
- 范(32696)
- 师范(32374)
- 院(30247)
- 州(29952)
- 经济学(29625)
- 财经大学(27100)
- 基金
- 项目(156006)
- 科学(121459)
- 研究(113336)
- 基金(112079)
- 家(98335)
- 国家(97558)
- 科学基金(82017)
- 社会(71059)
- 社会科(67237)
- 社会科学(67211)
- 省(61103)
- 基金项目(59045)
- 自然(52429)
- 教育(52217)
- 划(51844)
- 自然科(51080)
- 自然科学(51060)
- 自然科学基金(50104)
- 资助(46069)
- 编号(45788)
- 成果(39048)
- 重点(36024)
- 部(34703)
- 发(33782)
- 课题(32291)
- 创(31679)
- 科研(30010)
- 创新(29734)
- 教育部(29365)
- 国家社会(29310)
- 期刊
- 济(109934)
- 经济(109934)
- 研究(71295)
- 中国(51381)
- 学报(41655)
- 农(39488)
- 财(39183)
- 科学(36432)
- 管理(31683)
- 大学(31082)
- 学学(29064)
- 教育(27470)
- 农业(26359)
- 融(21319)
- 金融(21319)
- 技术(20325)
- 财经(18506)
- 经济研究(17149)
- 业经(16927)
- 经(15921)
- 业(14791)
- 问题(14692)
- 版(13333)
- 图书(12574)
- 贸(12354)
- 技术经济(12023)
- 统计(11858)
- 理论(11177)
- 资源(11129)
- 科技(10926)
共检索到367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余敏江
鉴于已有的命令—控制、互动—妥协、政治动员模式之积弊,以及生态治理中地方机会主义和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或隐或现的共容性利益的存在,有必要从结构—行为互动的视角,将协调结构作为自变量、协调行为作为中间变量、协调结果作为因变量,以考察生态治理中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各因素之间的关联,从而建构一个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协调的理论框架。文章提出,"协调结构—协调行为—协调结果"分析框架对于透视和理解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相关政治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生态治理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府际间协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谢思全 张熇铭 李泰宏
本文通过一个协调博弈的分析框架,对区域内参与协调博弈的地方政府主体的偏好、相互间的策略互动和一致性行为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区域内地方政府之间协调博弈的均衡条件以及协调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解决协调失败的对策,如建立基于地方收益增大的合作动力机制,加强地方主体之间协调互动的互惠机制,以及中央政府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机制等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永生
本文建立了一个关于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分析框架。根据该框架,上下级政府间有效的纵向制衡和对政府权力有效的横向制衡是一国实现国家稳定和取得良好经济绩效的根本性制度保证。政府间能否形成有效的纵向制衡,取决于在人事权和财政权这两个维度上能否形成上下制衡,它同(狭义)民主以及财权与事权的划分有关;而对政府权力的横向制衡,则同民主与法治有关。本文进而运用这一框架分析了未来中国政府间关系可能的演进路径。
关键词:
政府间关系 财政转移支付 权力制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高生 熊小彤
鉴于企业内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的事实 ,作者认为应该把管理费用区分为组织协调费用和内部交易费用两部分。员工认同感、程序化程度、规模是决定组织费用三个主要因素。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单独只强调这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 ,而忽略其他二者的影响 ,都将导致组织畸形、缺乏效率、组织协调费用增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现祥 舒元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强调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而国内现有文献并没有提供一个考察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根据趋同文献的最新进展,本文提供了一个能够同时考察经济增长及其差距的分析框架:增长分布演进。在实证上,本文采用非参数估计的Kernel密度函数发现,在1978~1998年间,我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不断向右平移(反映各省区都快速地增长),而且逐渐呈现双峰状(反映增长中的不协调),从而把省区内生地分为两类:左边峰和右边峰;从模拟结果看,左边峰最终会缓慢地趋于消失。这意味着,我国能够实现省区协调发展,但过程较漫长。"中部开发"利于早日实现省区协调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增长分布演进 协调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菲易
推进制度化和有效的跨界合作是近年来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新趋势,跨部门协调相应地成为政府改革的热门实践和国际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以上海自贸区为个案,从结构性机制和程序性机制两个层面,构建了"参与主体—管理客体—实现机制"的分析框架,对上海自贸区跨部门协调机制进行归纳、描述和分析,为自贸区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上海自贸区跨部门协调机制主要以结构性协调机制为主、程序性协调机制为辅,程序性协调机制的建构主要是为了推进结构性协调机制的实现和完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在富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土地调控上的博弈色彩越来越浓,中央政府"地根"调控的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均衡有序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其决策是符合全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的。但是,作为具有"经济人"思维的地方政府,也有与中央政府利益不一致的地方。研究发现,由于中央对地方政府在土地调控中的投机行为不可能百分之百查处,加之官员任期存在阶段性,现有的成本收益布局决定了地方政府会在土地调控中采取欺骗行为,造成中央土地调控政策的梗阻。制度创新、GPS等技术手段的运用等改变成本收益布局的措施,将有利于减少地方政府的投机行为,增强中央宏观调控的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艾华 王亦奇
要解决现阶段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角度进行变革,使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的经济行为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厘清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管制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论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实证研究文献,在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的"表现形式—作用机理—协调机制"这一逻辑框架下,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发展受限制区域的土地产权受到抑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外部性未能有效地内在化;2)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在于保护型区域生产的生态产品可贸易性较差,使其落入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厘清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管制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论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实证研究文献,在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的"表现形式—作用机理—协调机制"这一逻辑框架下,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发展受限制区域的土地产权受到抑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外部性未能有效地内在化;2)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在于保护型区域生产的生态产品可贸易性较差,使其落入比较优势陷阱;3)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下的区域经济协调机制主要包括土地发展权漂移、税费调节和地役权保护。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空间规划管制从诞生起,就面临效率的争议,但在资源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之下,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在实践层面又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区域经济协调机制的设计。这对我国在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时代背景下,为避免新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爱民
构建了一个制度分析框架,认为城乡流通体系失调、关系失调源于流通制度、落后的农村经济基础和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约束。对城乡流通体系协调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分析,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和谐城乡流通统筹路径选择:(1)解除城乡流通不协调的经济约束;(2)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流通的制度环境;(3)创新城乡流通尤其是农村流通的制度供给模式;(4)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以流通技术促进农村流通效率的提高,实现城乡流通协调;(5)树立现代农村大流通意识,鼓励农村流通主体的创新;(6)以"公平高效"为目标,改进农村流通监管。
关键词:
城乡流通 协调机制 路径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惠宁
协同治理理论发端于西方,植根于西方的一套理论谱系和实践基础。为了避免陷入"拿来主义"的窠臼,本文对协同理论、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三者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界定;现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具备西方协同治理模式运行的基础,试图在协同治理分析框架下,勾绘出现代财政的基本特征:社会共同需要和集体决策是现代财政的基础,现代财政的治理主体日趋多元化,现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卫薇
长期以来,资源型地区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积累了众多的矛盾,如何促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地方政府治理在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研究是资源型地区地方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关键词:
资源型地区 地方政府治理 创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雪霏 邵梓捷
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基层实践遵循的是嵌入式的生长路径,高度仰赖地方政府的制度性供给,也就必然受其目标理念、组织结构以及政治环境等要素的影响。在体制性塑造下,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整体呈现出民主与治理间的徘徊与整合,表现为当前各地以"协商民主"为名的基层实践存在回应型、自治型和咨询型协商三种不同类型;协商制度设计和运行中更多地"利用"体制内资源和手段而非"探索"科学的协商技术;在协商参与者的选择上沿袭着以群体为本位的代表逻辑,在代表类型和范围上有所拓展;推动实践的主导力量由政治精英扩展到例如人大、政协等体制内组织,它们由此激活了原本被"虚置"的政治权力。当前的基层协商实践呈现出本土性特色,但仍需完善与拓展才可能实现国家与社会相互依赖的"双向民主化"转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雪霏 邵梓捷
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基层实践遵循的是嵌入式的生长路径,高度仰赖地方政府的制度性供给,也就必然受其目标理念、组织结构以及政治环境等要素的影响。在体制性塑造下,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整体呈现出民主与治理间的徘徊与整合,表现为当前各地以"协商民主"为名的基层实践存在回应型、自治型和咨询型协商三种不同类型;协商制度设计和运行中更多地"利用"体制内资源和手段而非"探索"科学的协商技术;在协商参与者的选择上沿袭着以群体为本位的代表逻辑,在代表类型和范围上有所拓展;推动实践的主导力量由政治精英扩展到例如人大、政协等体制内组织,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