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6)
- 2023(12101)
- 2022(10716)
- 2021(10371)
- 2020(8795)
- 2019(20396)
- 2018(20574)
- 2017(39336)
- 2016(21680)
- 2015(24627)
- 2014(24722)
- 2013(24187)
- 2012(21991)
- 2011(19774)
- 2010(19958)
- 2009(18201)
- 2008(17833)
- 2007(15612)
- 2006(13599)
- 2005(11782)
- 学科
- 济(83847)
- 经济(83757)
- 管理(62917)
- 业(57018)
- 企(48533)
- 企业(48533)
- 方法(42457)
- 数学(36814)
- 数学方法(36086)
- 农(21936)
- 学(21864)
- 中国(20108)
- 财(18952)
- 业经(18478)
- 理论(16382)
- 地方(16272)
- 环境(15914)
- 和(14970)
- 农业(14484)
- 贸(14471)
- 贸易(14462)
- 易(14032)
- 制(13562)
- 技术(13315)
- 划(13121)
- 务(12343)
- 财务(12266)
- 财务管理(12240)
- 企业财务(11513)
- 教育(11475)
- 机构
- 大学(307403)
- 学院(306446)
- 管理(122567)
- 济(111387)
- 经济(108674)
- 理学(106978)
- 理学院(105722)
- 管理学(103246)
- 管理学院(102741)
- 研究(99515)
- 中国(72981)
- 科学(67756)
- 京(66684)
- 农(52581)
- 所(51037)
- 业大(50299)
- 财(49371)
- 研究所(47029)
- 中心(45287)
- 江(43852)
- 北京(42291)
- 范(41254)
- 农业(41237)
- 师范(40829)
- 财经(40173)
- 州(36437)
- 经(36419)
- 院(36407)
- 技术(34735)
- 师范大学(32858)
- 基金
- 项目(215532)
- 科学(167735)
- 基金(154747)
- 研究(152523)
- 家(136326)
- 国家(135230)
- 科学基金(115677)
- 社会(92442)
- 社会科(87400)
- 社会科学(87373)
- 省(85241)
- 基金项目(82565)
- 自然(79079)
- 自然科(77194)
- 自然科学(77175)
- 自然科学基金(75739)
- 划(72080)
- 教育(70918)
- 资助(65278)
- 编号(62480)
- 成果(49616)
- 重点(48506)
- 部(45976)
- 发(44776)
- 创(44147)
- 课题(43080)
- 科研(41640)
- 创新(41100)
- 计划(40458)
- 大学(39721)
- 期刊
- 济(120504)
- 经济(120504)
- 研究(83601)
- 中国(56061)
- 学报(54351)
- 科学(48795)
- 农(47440)
- 管理(44681)
- 大学(40585)
- 学学(38286)
- 财(36182)
- 教育(35975)
- 农业(33391)
- 技术(28138)
- 融(21188)
- 金融(21188)
- 业经(20607)
- 财经(18497)
- 经济研究(18366)
- 业(17681)
- 图书(17421)
- 科技(16502)
- 经(15664)
- 版(15499)
- 资源(15356)
- 问题(15101)
- 技术经济(15062)
- 理论(14770)
- 业大(14765)
- 林业(14071)
共检索到434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汤佳浩 裴毅 姚邦松 陈曦 王文立
以模型植物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在模拟生态沟渠中当布设位置(沟壁和沟底)、生理特征(高度和叶片形状)和布设密度变化时植物对水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底和沟壁同时布设植物时阻水作用最显著,沟底植物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植物布设密度越大阻水作用越强,水葫芦型叶片的阻水作用大于水草型叶片,植物高度越高阻水作用越强;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布设密度的阻水作用最显著,叶片形状次之,植物高度最小。本研究结果为生态沟渠中植物种类选择和空间布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例娜 李裕元 石辉 邹刚华 余红兵 肖润林 吴金水
以亚热带红壤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2 m底宽、1 m深的小型农田排水沟渠,种植美人蕉(Canna indica)、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灯心草(Juncus effusus)、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水芹菜(Oenanthejavanica)等6种多年生水生植物,研究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阻控技术措施及其效果。结果表明,6种水生植物的生态阻控效果差异显著(P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孙耀 于淼 张秀梅 唐启升
研究在室内大型玻璃钢水槽中进行 ,在流水条件下 ,以卤虫幼体为饵料 ,应用Eggers模型研究了黄、东海主要小型经济鱼类玉筋鱼(Ammodytespersonatus)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等生态能量学特征。结果表明 ,玉筋鱼体重与空消化道重量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W =0 .2 71e79.984·ESW加以定量描述 ,通过这一定量关系 ,可推导出其瞬时全消化道内含物量计算公式为St=1 0 0× [SW -(LnW +1 .30 5) / 79.984] /W ;全消化道内含物随时间变化的拟合曲线为St=1 .784e 0 .2 1 4t,公式两边取负对数可求得瞬时排空率为 0 .2 1 ...
关键词:
玉筋鱼 摄食 生长 生态转换效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峰
植物结构、植物形态以及植物生长过程的仿真与模拟 ,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深受农林工作者的重视。基于L系统的基本思想 ,讨论分形的计算机生成技术在植物的结构和形态的仿真模拟方面的应用 ,所做的主要工作为 :将Lindenmayer方法应用于植物形态的模拟 ,同时利用TurboC ++语言编程实现。图 5参 5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洋 余红兵 杨知建 肖润林
为研究降水径流过程中非点源污染物氮、磷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降水作用下长沙县金井河小流域农业源头沟渠水中氮、磷的流失特征与生态拦截效应。结果表明:在降水初期非点源污染物氮、磷浓度与降水径流量的变化均呈逐渐递增趋势,雨后均呈递减变化;降水作用下沟渠系统总氮输出的最大值为4.67 mg/L,总磷输出的最大值为0.38 mg/L,其氮素输出的主要形态为氨态氮和硝态氮;雨后各断面氮、磷的输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总氮与总磷含量分别在雨后第3天和第2天达到最高;菖蒲–茭白段的生态拦截效果明显高于自然段的自然净化效果,表明植物拦截和吸收是植被段氮、磷去除的重要途径,菖蒲、茭白在6月吸收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巍 淮永建 付慧
虚拟植物生长模拟研究是数字林业的研究热点。为了在植物生长过程模拟中考虑植物的生理特征,真实地反映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各组织器官形态结构及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基于植物的光生长环境仿真,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照模型的植物器官形态结构动态演替生长算法。采用双三次Bezier曲面构建植物叶片组织器官,并引入曲面影响因子、植物光属性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和叶序分布进行真实感建模。根据光照对植物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光作用的碳汇动力学仿真和植物分枝结构的动态演替方法。为了验证本算法的有效性,依据不同光照条件下绿萝的生理特征数据,对该生长模型算法进行了有效验证,获得了较好的真实感效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运林 孙萍 胡海清 张俪斌
以红松针叶床层为例,研究风速对其失水系数的影响,为在更多的可燃物类型、更多样的可燃物床层结构和更大的风速范围研究风速对可燃物失水系数的影响提供支持。以当年凋落的红松针叶为材料,设置不同的风速和床层密实度,在实验室内近恒温湿条件下,每隔0.5 h测定一次针叶床层的含水率,获得含水率动态数据。根据Simard平衡含水率模型,计算各床层的失水系数。利用方差分析研究风速和密实度对失水系数的影响,确定影响因子。以密实度为分类条件,拟合红松针叶床层失水系数和风速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模型,分析风速对失水系数的影响。结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方平 汤楚宙 吴彬 李亚芳 康江
为了改善试验手段 ,科学评价耕耘机械的性能 ,研究设计了能够测试耕耘机械牵引性能的测试系统 .该系统集机械、电器、仪表技术于一体 ,由土槽、台车总成、试验装置、测试记录系统、土壤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可通过调节土槽水分 ,模拟不同的土壤条件 ,测试装置由框架结构定位 ,传感器适时感受信息 ,准确及时显示测试数据 ,符合实际测试要求 .
关键词:
耕耘机械 测试系统 传感器系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旭斌 邵建均 应珊珊 朱逸阳 姜培坤
【目的】综合评价生态沟渠在农业面源污染过程阻断中的作用,科学评估生态沟渠各环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方法】选取在浙江省桐庐、临安、建德、东阳、义乌、诸暨已建成的6条生态沟渠进行水质监测,计算生态沟渠对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总氮、铵态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并分析了沟渠建设内容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去除影响。【结果】6条沟渠的总氮、铵态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8.31%、38.74%、13.49%、23.97%,其中对铵态氮的去除效果较好。义乌沟渠、桐庐沟渠通过建造生态边坡增加了边坡粗糙度,并依靠较窄的沟渠宽度增加了水流与边坡接触面积,延长了水流停留时间,对总氮、铵态氮表现出较高的去除效果,并与进水负荷呈线性关系(P<0.05)。诸暨沟渠植物密度高,表现出较好总磷去除效果。同时,反硝化除磷装置数量对总氮、铵态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P<0.05),是生态沟渠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因素。【结论】在浙江省生态沟渠中,建设生态边坡,增设反硝化除磷装置,增大植物密度均可强化生态沟渠的水质净化作用。图4表2参3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乃壮 张永红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在应用Talling 公式计算浮游植物日光合生产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模拟计算年光合生产力及通过水温订正后得出其气候生产力的方法。用上述方法联系我国湖泊一般特性,计算了在理想条件下我国大陆东侧 36个点淡水光合生产力的季节变化及气候生产力的地理分布。东部淡水水域的年气候生产力大致呈纬向分布由南向北递减,这与大气光合有效辐射、年日照时数和水温的时空变化有密切关系。各地的气候生产力在 1.6~24.4gc/m~2·年之间,与世界相近气候下贫营养湖的浮游植物生产力大致相当。只是东北北部偏低,主要原因是浮游植物有效生长期太短。此外,四川盆地的气侯生产力亦低,主要原因则是夏秋两季光合生产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明安 黄明斌
在讨论土壤-植物系统中水流行为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线性电模拟模型的优越性,并借助于该模型定量地研究了土壤-玉米系统中各部分水流阻力、水容的大小及相对重要性,同时讨论了反映非线性模型的特征参数-时间"常数"的变性问题,丰富和完善了土壤-植物系统中水分运移的瞬态流理论。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瞬态水流 电模拟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莫治新 杜海燕 刘彩婷 梁滢 叶尔克古丽 冯源
【目的】研究氮素沉降对土壤氮素矿化及硝化作用。【方法】以喀什地区疏附县尔库萨克乡盐渍化土壤为试材,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氮素沉降对盐渍化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结果】表层土壤(020 cm)的矿质氮含量最高。氮沉降后其各土层矿质氮含量均高于无氮素沉降的结果,即氮沉降增加了土壤矿质氮的含量。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氮沉降后的土壤氮素净硝化速率逐渐增加,没有氮素沉降的土壤氮素净硝化速率依次减少。【结论】氮素的沉降加速了原有土壤氮素的硝化作用。氮沉降后其氮素的净矿化速率变化规律性不强。
关键词:
盐渍化土壤 氮沉降 氮素矿化 氮素硝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建康 Wolfgang H.Pfeiffer
传统植物育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表型选择和育种家的经验,分子生物学积累的大量遗传数据使得在基因水平上进行目标性状的选择成为可能,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工具,大量的遗传信息尚未在育种中得以有效利用。模拟方法可以利用各类遗传信息,在育种家进行田间试验之前,对杂交组合的表现、后代选择效果以及整个育种过程进行模拟,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杂交和后代选择策略,从而提高常规育种的预见性和效率。本文介绍育种模拟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遗传模型的构建、杂交类型和选择方法的定义等,概述育种模拟工具QuLine的基本功能及其在育种方法的比较、利用已知基因信息的亲本选配和设计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模拟方法通过定义复杂的遗传模型和育种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红兵 肖润林 杨知建 张树楠 刘锋
为了研究长沙县金井河流域农业源头生态沟渠氮和磷的输出特征,对灌溉和降雨条件下及不同季节生态沟渠水体氮、磷的变化特征进行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和降雨期间,生态沟渠中总氮的输出最大值为2.70mg/L,其输出的主要形态为氨态氮和硝态氮,总磷的最大值达0.32mg/L。灌溉后,生态沟渠氮、磷的输出均呈单调递减变化,在灌溉初期均最高。降雨后,总氮、总磷沿程变化趋势均呈递减变化;生态沟渠对水体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达64%、70%;各断面氮、磷的输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总氮、氨态氮含量在雨后第3d达到最高,总磷含量在雨后第2d达到最高。在不同季节中水体氮、磷的变化以冬季总氮、氨态...
关键词:
生态沟渠 氮 磷 输出特征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震 刘伸伸 胡宏祥 何金铃 马友华 王一帆 代宇雨 徐微
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施放化肥,农田氮、磷流失从而对周边水体产生一定的面源污染。为探讨水生植物种植对农田排水沟渠中流失氮、磷的吸附拦截效果,在农田沟渠内种植水芹Oenanthe javanica,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和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测定植物对农田沟渠内氮、磷营养物质的消减作用。结果表明:通过种植植物,沟渠内总氮去除率为56.18%~74.58%,铵态氮去除率为36.23%~59.33%,硝态氮去除率为34.35%~66.88%,总磷去除率为44.38%~76.35%;随水流路径的延长沟渠中氮、磷的质量浓度均呈递减趋势;随时间增加,沟渠内各采样点氮、磷质量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水芹、石菖蒲和刺苦草对农田沟渠中氮、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应用于湖泊及其周边等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