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70)
- 2023(3602)
- 2022(2884)
- 2021(2707)
- 2020(1977)
- 2019(4263)
- 2018(4322)
- 2017(7537)
- 2016(4146)
- 2015(4493)
- 2014(4237)
- 2013(3888)
- 2012(3395)
- 2011(3005)
- 2010(3219)
- 2009(2873)
- 2008(2896)
- 2007(2489)
- 2006(2128)
- 2005(1987)
- 学科
- 管理(12877)
- 济(12236)
- 经济(12220)
- 业(8641)
- 企(7904)
- 企业(7904)
- 环境(7286)
- 生态(5029)
- 学(4835)
- 理论(4760)
- 教育(4639)
- 业经(4188)
- 农(4033)
- 划(3762)
- 和(3704)
- 方法(3601)
- 政治(3499)
- 教学(3484)
- 中国(3439)
- 财(3434)
- 资源(3356)
- 地方(2874)
- 发(2817)
- 规划(2771)
- 思想(2762)
- 农业(2720)
- 环境规划(2702)
- 务(2593)
- 财务(2592)
- 财务管理(2592)
- 机构
- 学院(52471)
- 大学(50241)
- 管理(17541)
- 研究(17004)
- 济(16434)
- 经济(15933)
- 理学(14975)
- 理学院(14767)
- 管理学(14468)
- 管理学院(14375)
- 中国(12530)
- 科学(11234)
- 京(10898)
- 范(8971)
- 师范(8894)
- 江(8803)
- 中心(7992)
- 所(7874)
- 财(7840)
- 研究所(7255)
- 农(7250)
- 州(7248)
- 技术(7220)
- 业大(7147)
- 师范大学(7127)
- 北京(7047)
- 职业(6675)
- 院(6670)
- 财经(6160)
- 教育(5615)
- 基金
- 项目(36281)
- 研究(29457)
- 科学(27976)
- 基金(24223)
- 家(20887)
- 国家(20676)
- 社会(17867)
- 科学基金(17625)
- 社会科(16682)
- 社会科学(16677)
- 省(15360)
- 教育(14524)
- 基金项目(12755)
- 编号(12723)
- 划(12530)
- 成果(10352)
- 自然(10278)
- 自然科(9879)
- 自然科学(9877)
- 自然科学基金(9692)
- 课题(9420)
- 重点(8763)
- 资助(8713)
- 年(8544)
- 发(7940)
- 创(7873)
- 部(7446)
- 项目编号(7374)
- 规划(7372)
- 国家社会(7268)
共检索到78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辉
现代社会因受技术理性以及持续膨胀的资本逻辑的强力钳制与支配,充满着风险与不确定性。致力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的当代中国转型社会,包括政治伦理在内的伦理生活重建与道德治理的立足点和基本目标,在于以政治合法性的名义,切实保障当代道德生活主体合法地谋求、享受幸福生活的生态权利与权益,致力于良好的生态社会的整体性的制度筹划,一种生态理性自觉基础上生态型政府的理念与实践自觉。此一目的的达成,有赖于现代社会生态正义理想以及相应的伦理文化和价值目标的共识性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依托现代生态政治理念,对一种生态
关键词:
生态正义 道德治理 生态公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尹怀斌 刘剑虹
"两山"理念深刻关切当代中国发展进程及其重大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道义制高点。这一理念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践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以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主线,从面向社会整体的伦理建构、人的自由本质及其社会历史性体现、实践理性运用与美好生活的价值规定等方面作出了理论贡献。其伦理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价值;美好生活之实践论价值;对"中心论"、"技术批判论"、"资本批判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等主要生态理论形态的批判性价值。其实践维度体现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应注重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保障作用,培育生态德性的文化自信力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合国
任何一种文明都蕴含着特定的伦理精神。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为价值诉求的生态文明的伦理精神是建立公平正义的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生态文明之公平正义的伦理精神以解决人与自然的二难困境为逻辑起点,通过代际和代内的公平正义来体现,并具体指导人类的现实实践,共同推动生态文明由理想向现实、由实然向应然转变和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公平正义 天人关系 人际关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姜勇 庞丽娟
技术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更多关注教学知识与能力,而忽视教师的精神成长。为确保教师质量的改善,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进行新的转向。普通教育类课程应该发生"文化"转向,以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类课程应转向"伦理"关注,以帮助教师成为具有人文伦理品性的教育者,学科专业类课程应关注"智慧"品性,以促进教师成为有教育机智的教育者。
关键词:
教师教育课程 文化 伦理 智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中国旅游空间实践蓬勃发展之际,在一些地区或领域出现了空间生产和空间不正义问题,这违背了社会主义国家旅游空间实践的根本价值取向,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未来旅游业的理性发展,中国旅游空间实践正面临一个将空间正义思想和理论应用于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大好时机。只有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才能建立并推动空间正义的中国化,以及在旅游实践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这也是旅游空间实践和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在人类发展史上,"正义"曾经获得过许多人的赞美。柏拉图的正义观强调的是一种美德。西塞罗则认为正义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取向。在当代西方,罗尔斯的正义更倾向在公平层面。在政治哲学研究中,和谐合理的社会关系的价值追求和制度安排又是关注度较高的两个探讨维度。很显然,空间正义具有多重面向。在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空间正义是一种社会空间正义,必须落实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在人类发展史上,"正义"曾经获得过许多人的赞美。柏拉图的正义观强调的是一种美德。西塞罗则认为正义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取向。在当代西方,罗尔斯的正义更倾向在公平层面。在政治哲学研究中,和谐合理的社会关系的价值追求和制度安排又是关注度较高的两个探讨维度。很显然,空间正义具有多重面向。在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空间正义是一种社会空间正义,必须落实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中国旅游空间实践蓬勃发展之际,在一些地区或领域出现了空间生产和空间不正义问题,这违背了社会主义国家旅游空间实践的根本价值取向,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未来旅游业的理性发展,中国旅游空间实践正面临一个将空间正义思想和理论应用于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大好时机。只有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才能建立并推动空间正义的中国化,以及在旅游实践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这也是旅游空间实践和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在人类发展史上,"正义"曾经获得过许多人的赞美。柏拉图的正义观强调的是一种美德。西塞罗则认为正义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取向。在当代西方,罗尔斯的正义更倾向在公平层面。在政治哲学研究中,和谐合理的社会关系的价值追求和制度安排又是关注度较高的两个探讨维度。很显然,空间正义具有多重面向。在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空间正义是一种社会空间正义,必须落实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中国旅游空间实践蓬勃发展之际,在一些地区或领域出现了空间生产和空间不正义问题,这违背了社会主义国家旅游空间实践的根本价值取向,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未来旅游业的理性发展,中国旅游空间实践正面临一个将空间正义思想和理论应用于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大好时机。只有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才能建立并推动空间正义的中国化,以及在旅游实践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这也是旅游空间实践和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博京 刘婵娟
科技发展与科技伦理的关系,在时代更迭的大背景下,变得愈加复杂。如何有效地解决二者间的"二元对立",保留人们对丰富多样的"意义"和"价值"的敏锐触觉,对于解析科技伦理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引入"高概念"主张,旨在阐明科技伦理通过其祛魅、统合和自觉而实现与科技发展的并行统一、过程与结果的并重、滞后与先验的调和。以人工智能伦理的具象化场景应用为例,将"高概念"主张嵌入至人工智能伦理中,不仅有利于客观地呈现科技发展与伦理之间的全新关系,而且有利于完成科技伦理自身在时代背景下的反思与重构,即在再认知策略共同体的基础上促使科技发展与科技伦理的均衡发展,进而助力科技伦理发展全新环境的营造。
关键词:
高概念 科技伦理 科技发展 人工智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庆成 尤玉军 洪成文
在高等教育经费渠道多元化的时代,社会筹款已成为国内外诸多大学领导肩负的重任之一。然而筹款过程中涉及相关伦理问题,筹款伦理不仅关涉大学募款行为的正当性也关系到未来大学筹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大学筹款伦理内涵、价值和产生伦理冲突的诱因分析,探讨大学筹款规避伦理风险和管理危机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我国日益蓬勃的高校基金会管理提供经验。
关键词:
大学 筹款伦理 内涵与价值 大学领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苗泽华 郑浩
生态伦理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规范研究。西方的生态伦理经历了"人类中心伦理"、"生命中心伦理"两个阶段,正向"生态中心伦理"阶段发展,其发展历程呈现"阶梯型"发展趋势,生态伦理研究的每个重大突破,都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的基石。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发展所导致的资源与环境危机愈发严峻,工业企业要谋求生存与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伦理为价值取向,尊重生命,遵循生态规律,坚持"市场位与生态位"并重,按照复合生态系统原理与原则规划、设计并实施生态工程,推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瑜 周江伟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大量的人工智能治理原则。这些文件通常采取“原则主义”的策略,通过提取“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对伦理共识进行清单化的列举。这种策略固然有益于回避争议、促进协同,但也难免在具体情境中陷入概念模糊和自相矛盾。为了明晰概念、澄清语境、促进对话,本文搜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88份原则文本,在伦理学理论脉络中定位人工智能治理核心议题和相关主张。研究发现治理原则围绕着价值立场、价值目标和正义原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在不同的理论脉络和现实情境中,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系统的问题域。推动人工智能的治理实践,需要在静态的对话框架之上进一步构建动态的规制措施,而整合原则文本的伦理基础和治理框架,有助于推动抽象的伦理主张转变为具体的治理实践,以应对复杂现实情境中的道德选择和行动需求。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原则主义 治理 伦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侯亚丁
HRM伦理的道德框架,首先应明确HRM过程中所涉及的伦理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HRM伦理原则与伦理导向,从而寻求组织公正的产生与组织员工普遍认同,促使组织成员个体伦理行为的产生。HRM伦理的实践框架,是在HRM伦理的道德框架基础上,通过对具体管理实践中HRM伦理结构的分析,进一步发现HRM伦理冲突的原由及表现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HRM伦理困境的状态,并由此寻找HRM伦理实践的方法,用以克服组织伦理冲突及困境,最终向伦理型组织发展。个体行为与组织形态的伦理化,也即为HRM伦理的最终实现。
关键词:
HRM伦理 道德框架 实践框架 伦理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