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8)
2023(1820)
2022(1611)
2021(1562)
2020(1204)
2019(2492)
2018(2599)
2017(4110)
2016(2698)
2015(2967)
2014(2739)
2013(2604)
2012(2341)
2011(2151)
2010(2360)
2009(2043)
2008(2036)
2007(1832)
2006(1711)
2005(1508)
作者
(9232)
(7792)
(7775)
(7327)
(4680)
(3811)
(3217)
(3196)
(2932)
(2721)
(2651)
(2563)
(2535)
(2476)
(2390)
(2376)
(2361)
(2261)
(2176)
(2176)
(2068)
(1938)
(1915)
(1793)
(1775)
(1732)
(1725)
(1678)
(1673)
(1663)
学科
(6928)
经济(6922)
管理(6916)
环境(6706)
生态(4899)
(4567)
(4547)
(3589)
(3383)
企业(3383)
(3044)
资源(2942)
地方(2560)
规划(2518)
环境规划(2489)
农业(2359)
(2255)
(2144)
中国(2077)
(2009)
区域(2007)
业经(1974)
区域环境(1884)
(1861)
方法(1773)
教育(1701)
(1618)
小麦(1618)
发展(1346)
(1341)
机构
学院(36503)
大学(34842)
研究(16466)
科学(13306)
(13149)
中国(11119)
(10484)
农业(10395)
经济(10180)
(9973)
管理(9788)
研究所(9420)
业大(9150)
理学(8312)
理学院(8133)
(8033)
管理学(7865)
管理学院(7809)
中心(6884)
(6711)
农业大学(6570)
科学院(6538)
(6202)
(6063)
(5919)
(5861)
实验(5686)
(5628)
师范(5519)
实验室(5502)
基金
项目(27811)
科学(20773)
基金(19244)
(18889)
国家(18748)
研究(17680)
科学基金(14431)
(12136)
(10565)
自然(10238)
社会(10211)
基金项目(10155)
自然科(9841)
自然科学(9836)
自然科学基金(9627)
社会科(9588)
社会科学(9581)
资助(7401)
重点(7088)
教育(7051)
计划(7004)
科技(6955)
(6744)
编号(6266)
(5670)
(5624)
科研(5457)
创新(5319)
专项(5178)
(5166)
期刊
(14412)
经济(14412)
(12403)
学报(12087)
中国(9078)
科学(8646)
农业(8245)
研究(7931)
大学(7543)
学学(7323)
(4788)
资源(3718)
教育(3671)
业大(3649)
生态(3149)
林业(3060)
(3060)
管理(2992)
(2990)
农业大学(2962)
业经(2831)
中国农业(2783)
科技(2618)
自然(2228)
(2071)
金融(2071)
农学(1808)
华北(1808)
技术(1734)
科技大(1720)
共检索到53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瞿波  周发松  金晓萍  
用电镜观察了生态核不育大麦早播和晚播材料的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小孢子败有的关键时期是小孢子形成后的单核靠边期(即大液泡时期),进入这一时期后,早播材料不能有效地形成中央大液泡,各种细胞器及液泡膜解体或退化,从而导致败育。因此,液泡系的行为似可以作为生态核不育大麦小孢子败育的最早标志。极少数小孢子长期停留在单核靠边期,直至抽穗时仍未进入二核或三核,可能也是败育的原因之一。晚播材料小孢子表现为正常的发育进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发松  瞿波  朱旭彤  程鹏飞  王前和  
对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成熟花粉以及对照品种8909和鄂啤2号的成熟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均含有空秕状和圆形、饱满两类花粉;两对照品种的花粉为圆形、饱满类型。生态核不育大麦可育株的圆形花粉与对照品种花粉一样,其萌发孔有明显突出的孔盖;而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的圆形花粉则无孔盖。因此,可认为萌发孔孔盖的有无是生态核不育大麦可育与不育花粉的典型鉴别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永清  曾志红  陈学群  康彪  
对芥菜胞质型雄性不育系CMSS9010、CMSJL44及其保持系S9010、JL44不同发育时期小孢子观察表明, 不育系与保持系在减数分裂期无可见差异, 在单核期不育系小孢子呈现败育特征, 细胞质内容物减少, 花粉壁四周出现空腔, 整个小孢子停止膨大。成熟花粉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 不育系花粉粒较小、干瘪、形态不规则, 畸形花粉粒78% ~89% 。说明芥菜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单核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静  张自国  曾汉来  李玉珍  王前和  程鹏飞  
生态核不育大麦9111-2-3(H.distichum)在自然条件下具有育性转换特性,温度是诱导其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低温诱导不育,高温诱导可育。抽穗前28~14d是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此时为大麦穗分化的药隔形成中期至四分体形成期。诱导育性转换的不育上限温度为10℃,可育下限温度为1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发松  朱旭彤  程鹏飞  王前和  谢志雄  
生态核不育大麦是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选育的由核基因与环境条件互作而致的雄性不育材料。我们对该材料在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其雄性不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核不育大麦选系9211在武汉市正常播期播种(10月20日)和早播(10月10日)条件下,表现为高度雄性不育,不育度分别为98.97%和99.96%;晚播(11月19日)条件下,则表现为部分可育,结实率为48.52%。不育花粉可分为典败、圆败和染败3种类型,其中以典败为主,占99.82%。10月20日播种,常规密度下,9211主穗和分蘖均表现高度雄性不育,主穗与分蘖的各项育性指标没有显著差别;但稀植条件下,晚生分蘖的花粉典败率比主穗明显下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如霞  武玲萱  崔贵梅  
为了确定其花粉败育的时期和细胞学特点,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春萝卜雄性不育系4-05A及其保持系4-05B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不育系和保持系小孢子母细胞都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四分体可以释放出小孢子,不育系4-05A败育发生在单核靠边期,解体后的绒毡层原生质团急剧而彻底地进入花粉囊,渗入花粉母细胞周围,并与花粉母细胞黏连在一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鹏飞  宋瑜龙  张改生  赵新亮  巴青松  刘红占  祝万万  李志宽  王军卫  牛娜  
【目的】研究小麦遗传型雄性不育系花药绒毡层降解及营养物质代谢,并揭示其与花粉败育的关系。【方法】以小麦S型1376不育系[(S)-1376(A)]及其保持系[(A)-1376(B)]为试材,在三核期分别用DAPI和KI-I2对花粉粒内淀粉积累进行染色观察;采用半薄切片技术对不育系(S)-1376和保持系1376绒毡层发育过程及多糖、脂类和蛋白等物质积累进行观察和比较;采用软件cellSens Entry和IPP 6.0分别计算图片中小孢子和绒毡层细胞的面积及分析各发育时期图像中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与保持系1376比较,(S)-1376花粉粒被KI-I2染成浅黄色,表明三核期其花粉中无淀粉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兰  徐珍秀  聂以春  
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观察技术,研究陆地棉品种鄂荆1号花粉不同发育时期的超微结构。观察到成熟花粉母细胞胼胝质壁的一段断裂成2~3节,断面光滑整齐。花粉壁的形成是从四分孢子期中的小孢子开始产生原外壁。单核花粉早期(核在中央)细胞壁加厚,内、外壁已形成,其上有少量细小的刺状突起。单核靠边期花粉壁的形成过程全部完成,壁上已有密集的发育完好的刺状突起和萌发孔,棉花花粉壁形成所需时间较有些被子植物短。在单核早期的花粉中,观察到核仁上有一个突起的似孔状结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洪生  孙荣锦  蒋婉如  邓迎海  孙天恩  
采用高灵敏度的显微荧光术研究同一背景材料的细胞质不育和细胞核不育小孢子发育过程,目的在于比较同核异质及同质近等基因系的小孢子发育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现象。结果表明,几种不育类型小孢子均表现核物质的降解,只是降解的时期不同。由此认为,雄性不育的细胞学实质就是细胞的自我降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罗双霞  范妍芹  申书兴  陈雪平  刘云  严立斌  
以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为试材,对不育株与可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花药和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未见异常,败育发生在四分小孢子形成之后。导致小孢子败育的原因与四分体胼胝质壁不适时解体和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延迟解体有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召铎  刘植义  沈银柱  司智海  郑建卫  张步升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4种细胞质类型普通小麦(T. aestivum)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共16个材料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不同细胞质类型雄性不育系之间的花粉粒形状及花粉粒表面纹饰有一定的差异,但花粉粒的大小、花粉粒萌发孔特征与不育细胞质类型无相关关系。不育系与其保持系在花粉粒形状、花粉粒表面纹饰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旸  腰希申  许煌灿  曾炳山  
In this paper, we have compared veins and stomates in the leaves of Calamus egregius, C.simplicifolius, C.tetradactylus, C.dioicus, Daemonorops margaritae and D.jenkinsiana. Still farther with the E.M., we have observed the ultrastructure of seedlings and culture seedlings of C.simplicifo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发松  刘为兵  朱旭彤  
用生态核不育大麦选系9201与可育大麦品系1154杂交,以自然结实率、目测花药等指标分析了F1、F2及F3代群体在武汉正常播种期(10月20日)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F1代完全可育,结实率达98%;F2代的育性表现出明显的可育株:不育株为3:1的分离比例,F2单株结实率频率分布曲线至连续双峰分布。F3代不育株行:分离株行:可育株行为1:2:1。表明生态核不育大麦的雄性不育性由核内1对隐性生效基因控制,且受微效多基因的修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润红  郭桂梅  何婷  杜志钊  任金宝  刘成洪  陆瑞菊  
[目的]为了提高大麦游离小孢子培养效率,幼穗取材需要建立更为精细的形态学指标以获得更多处于适宜时期的小孢子进行培养。[方法]将同一天取材的幼穗根据旗叶与倒二叶的叶耳间距离(旗叶距)的大小(cm)分为六组,每组材料分别观察了低温处理前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变化,同时研究了不同旗叶距对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及绿苗再生的影响。此外,还对不同分组材料来源的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倍性进行了鉴定。[结果]在取材当天的幼穗不论旗叶距大小,所有游离的小孢子均处于单核期,而低温处理17 d后,处于单核时期的小孢子的比例随着旗叶距的增大而显著降低。随着旗叶距的增大,小孢子愈伤产量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而绿苗分化数量却显著降低。按旗叶距分组获得的小孢子再生植株不同倍性的比例分布相近,二倍体占70%左右,单倍体和四倍体为30%左右。对于‘花30’而言,0.5~2.0 cm的旗叶距的小孢子再生绿苗数量最高。[结论]旗叶距可作为大麦小孢子培养中幼穗取材的一个形态学指标,适宜的旗叶距可确保低温处理后游离获得更多单核时期小孢子以及获得更高的再生绿苗数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腰希申  许煌灿  曾炳山  
对单叶省藤CalamussimplicifoiusWei、白藤C.tetradactylusHance及黄藤Daemonoropsmargaritae(Hance)Becc茎的微观及超微观结构进行了电镜解剖观察,对藤茎中段的表面,表皮,皮层及维管束分布,基本薄壁组织,叶的表面纹饰和气孔都作了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利用藤茎的微观构造特征来分类鉴定藤种及选育良种,改善栽培技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