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64)
- 2023(2708)
- 2022(2306)
- 2021(2226)
- 2020(1775)
- 2019(3903)
- 2018(3821)
- 2017(6835)
- 2016(3777)
- 2015(4021)
- 2014(4212)
- 2013(4144)
- 2012(3587)
- 2011(3224)
- 2010(3505)
- 2009(3355)
- 2008(3326)
- 2007(3065)
- 2006(2944)
- 2005(2560)
- 学科
- 济(14440)
- 经济(14433)
- 管理(10317)
- 环境(8229)
- 业(6468)
- 方法(5790)
- 生态(5409)
- 农(4946)
- 企(4813)
- 企业(4813)
- 学(4537)
- 地方(4214)
- 理论(4072)
- 资源(4024)
- 发(3842)
- 农业(3838)
- 划(3793)
- 业经(3708)
- 数学(3701)
- 数学方法(3621)
- 和(3162)
- 规划(2805)
- 环境规划(2730)
- 发展(2651)
- 展(2645)
- 中国(2462)
- 经济理论(2321)
- 农业经济(2156)
- 域(2137)
- 区域(2135)
- 机构
- 学院(57460)
- 大学(54043)
- 管理(21453)
- 研究(18826)
- 理学(17662)
- 理学院(17422)
- 管理学(16957)
- 管理学院(16865)
- 济(16575)
- 经济(15897)
- 中国(14227)
- 科学(14082)
- 京(12573)
- 范(10370)
- 师范(10230)
- 游(10190)
- 旅(10131)
- 旅游(10001)
- 所(9407)
- 江(9001)
- 农(8878)
- 中心(8845)
- 业大(8729)
- 研究所(8686)
- 北京(8450)
- 师范大学(8243)
- 州(7822)
- 财(7673)
- 院(7260)
- 工程(6801)
共检索到82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斯震 施涵
本文基于我国目前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存在的普遍问题 ,从可持续旅游的观点提出了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四个基本准则 ,同时讨论分析了生态旅游项目可持续设计应遵循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关键词:
生态旅游 项目开发与设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卢云亭
本文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完整定义,从范城上的自然性、层次上的高品位性、利用上的可持续性以及内容上的专业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同时,对旅游从业者和从游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应作出的奉献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管理的对策,展示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来喜
生态旅游是生态学向纵深层次推进而拓展的新领域,亦旅游活动多样化、高级化而萌生的新兴旅游体系。作者认为生态旅游具有六大特征:(1)旅游活动以大自然为舞台;(2)旅游内涵孕育着科学文化高雅品质;(3)旅游活动以生态学思想作为思想依据;(4)旅游活动载体具有多样化特色;(5)旅游者高强度参与性的活动;(6)生态旅游是增强人类环境意识的高品质旅游。因此,生态旅游是万年基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它不但要满足当代人的旅游需求,也要为子孙后代保留足够的旅游空间、良性环境与景物,使之永续利用。因而,界定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基石。作者对生态旅游景物的生成机理,提出内生型(原生型)地域生态旅游系统(AntogenicGeo-ecotoursystem)和外生型(延生型)地域生态旅游系统(AlogenicGeo-ecotoursystem)两大类型新概念。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论述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与生态旅游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实施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方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玉钧
可持续旅游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框架之内,其内涵是针对某个旅游开发区,无论以何种方式来接待旅游者或经营旅游,都不要损害其原有风貌和价值,相反却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存留甚至培育其风貌和价值。而生态旅游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为对象,以可持续旅游为基本原则,通过对它的保护性利用,使游客、当地居民以及旅游经营者都受益,并能使大众受到环境教育的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家明 杨新军
简要总结了两种生态旅游观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可操作性定义。针对旅游地4个方面的限定,提出相应的生态旅游地规划的要求,认为生态旅游地的规划属于微观尺度的社区旅游规划,更注重景点及服务设施的建设设计与布局,而不是宏观的发展战略及中观的规模聚集效应,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从生态旅游地的规划目标出发给出了生态旅游地的规划内容,探讨了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施方略,指出功能分区、游客管理、形象策划及景观设计在生态旅游地开发及规划中的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爱娟
在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下 ,人们已开始认识到旅游发展必需摆脱过去的模式 ,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即为开发生态旅游。然而目前我国生态旅游状况堪忧 ,笔者认为 ,解决这一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本文从我国生态旅游现状及产生原因入手 ,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体制、法制、规划、产品、市场、管理等五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可持续旅游 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晓晶 孙华平 朱孔山
文章把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设施和旅游企业的集合看成一个旅游产业集群,然后基于生态旅游目的地成长的资源禀赋基础,揭示生态旅游目的地演进的动力机制,剖析了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集群成长机理和模式。考察了旅游产业集群升级的四个维度:以旅游资源保护为核心的吸引力,以旅游需求为前提的拉动力,政府和当地社区对供需的驱动力,旅游环境管理下的保障力。文章提出了促进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各地社区的参与度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等促进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集群的升级管理策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荣金凤 闵庆文 郑林
贫困地区与生态系统脆弱地区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就成为这一地区面临的突出矛盾。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常规的产业发展模式受到了限制,但贫困地区所拥有的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则为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本文从贫困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生态系统娱乐文化价值、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出发,指出贫困地区生态旅游发展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最后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与生态旅游的特点,提出了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珍惜资源与环境;协调利益,群众参与;注意保护旅游点的生态环境;努力克服淡旺季的影响;实施生态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良林 周永章 陈子燊 丁健
桂西山区旅游资源优势和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资源的原生态。但桂西属于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少数民族区,使得其旅游资源开发具有特殊性。本文分析了桂西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以及桂西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提出建立多级资源遗产保护、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基因库、元素库等原生态旅游资源安全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肖梅 胡继连
生态旅游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主流,成为世界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山东生态旅游资源的分析、归类,针对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生态旅游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生态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产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丁慧敏 马奔 雷硕 温亚利
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秦岭地区森林生态旅游,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设计生态旅游影响下的农户生计指标体系,比较分析其生计资本差异,并运用二元Probit模型探索社区生态旅游参与的影响因素,得出:(1)秦岭地区农户的生计特征呈现人力、物质资本较好,社会、金融资本较差的组合特征;(2)参与和未参与农户五项生计资本均呈差异显著;(3)生态旅游参与形式单一,各形式之间生计资本无显著差异;(4)社区生态旅游参与受家庭区位因素、是否有项目支持、家庭劳动力比重、人均耕地面积、房屋、交通工具、家中是否有村干部等因素的影响。结论说明:一方面,生态旅游开发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带来了新的生计策略选择,降低生计脆弱性风险;另一方面,生态旅游资源分配不均,地方村干部和少数精英掌握更多资源,需要进一步重视当地众多居民的参与,并规划好有助于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旅游。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伏霞
文章基于DEA模型和灰色聚类评估体系,从资源配置的视角对湖南省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利用问题进行评价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毕兴 张林 粟海军 张明明
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模型和发展水平评价模型,以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梵净山保护区农户可持续生计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产业还有较大的优化和发展空间;1986—2016年,生态旅游发展对缓解梵净山保护区农户传统生计和生态保护矛盾发挥了积极影响;梵净山保护区与地区政府的政策措施对提升农户生计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发展保护区生态旅游提出应充分考虑地区农户生计资本发展的差异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崇东
经济发展与城市的建设是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当其中某一方出现失衡便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今天全国各地每天都在上演的塞车连续剧就是城市基础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所造成的恶果。其实,西方经济发展的百年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城市化进程太过迅猛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问题,塞车仅是其中一小点而已。地球的变暖、环境的污染、能源的紧缺等都是现代经济无序发展所导致的恶果。如果我们仅仅因为塞车就大修公路,用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全华 杨竹莘
生态旅游区在扩大接待能力 ,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破坏了景区生态环境。既要接待更多的过夜游客 ,增加旅游收入 ,又要使旅游区生态系统维持在安全的水平上 ,开发建设规模多大为宜 ,这是许多生态旅游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环境脆弱因子的建设规模容限值计量模型 ,并在典型的生态旅游区张家界进行了验证。通过计算得出了在不同的建设规模条件下 ,张家界景区最为脆弱的环境因子———总磷含量的变化状态。实证研究表明 ,宾馆规模容限值模型是分析生态旅游区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
生态旅游区 环境演变 动态容限值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