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5)
- 2023(13884)
- 2022(11503)
- 2021(10384)
- 2020(8298)
- 2019(18737)
- 2018(17993)
- 2017(33797)
- 2016(18668)
- 2015(20016)
- 2014(19897)
- 2013(19640)
- 2012(18330)
- 2011(16755)
- 2010(16824)
- 2009(15236)
- 2008(15031)
- 2007(13381)
- 2006(11967)
- 2005(10746)
- 学科
- 济(81132)
- 经济(81061)
- 管理(49353)
- 业(48436)
- 企(36424)
- 企业(36424)
- 方法(31110)
- 数学(26485)
- 数学方法(26202)
- 农(23774)
- 中国(23746)
- 地方(22734)
- 业经(19369)
- 学(18558)
- 环境(17129)
- 农业(16928)
- 财(16850)
- 贸(14541)
- 贸易(14531)
- 易(14041)
- 发(13335)
- 银(13326)
- 银行(13268)
- 融(13174)
- 金融(13174)
- 制(13140)
- 技术(13100)
- 行(12828)
- 地方经济(12269)
- 和(11544)
- 机构
- 学院(268816)
- 大学(265135)
- 济(106536)
- 经济(104355)
- 研究(100030)
- 管理(98346)
- 理学(84614)
- 理学院(83513)
- 管理学(81945)
- 管理学院(81468)
- 中国(73291)
- 科学(66616)
- 农(57809)
- 京(57491)
- 所(52768)
- 研究所(48651)
- 业大(46888)
- 财(46705)
- 农业(45571)
- 中心(44542)
- 江(41191)
- 范(37554)
- 财经(37199)
- 师范(37002)
- 院(36502)
- 北京(36367)
- 经(33856)
- 省(33066)
- 州(32940)
- 经济学(31917)
- 基金
- 项目(187354)
- 科学(146399)
- 基金(134479)
- 研究(128748)
- 家(121849)
- 国家(120813)
- 科学基金(101301)
- 社会(82795)
- 社会科(78630)
- 社会科学(78606)
- 省(76175)
- 基金项目(71914)
- 自然(67161)
- 自然科(65511)
- 自然科学(65487)
- 自然科学基金(64291)
- 划(64117)
- 教育(57392)
- 资助(54294)
- 编号(48803)
- 发(46153)
- 重点(43405)
- 部(39224)
- 创(39103)
- 成果(37455)
- 计划(37409)
- 创新(36656)
- 科研(36395)
- 课题(35691)
- 发展(35530)
- 期刊
- 济(120064)
- 经济(120064)
- 研究(74109)
- 中国(55563)
- 农(52317)
- 学报(51987)
- 科学(46319)
- 大学(37703)
- 农业(36139)
- 学学(36112)
- 管理(34327)
- 财(33807)
- 教育(26856)
- 融(24384)
- 金融(24384)
- 业经(21963)
- 技术(21048)
- 业(19649)
- 经济研究(19306)
- 财经(17612)
- 问题(15766)
- 经(15187)
- 资源(14945)
- 科技(14711)
- 版(14346)
- 业大(14128)
- 商业(12952)
- 技术经济(12913)
- 统计(11780)
- 农业大学(11699)
共检索到398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尚晓丽 雷海倩 肖芷竣 陈中琪 王艺琳 罗芬
【目的】发展生态旅游赋能以绿色矿山为代表的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受到广泛关注,研究生态旅游赋能矿山修复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与影响因素,为全国绿色矿山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从科研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休闲游憩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矿区开发条件、城市开发环境6个维度构建了绿色矿山生态旅游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为案例地,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显示,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评价指标综合评分最高为0.84,最低为0.38,开发评价指标综合评分差距较小。旅游资源丰富程度、生态环境质量、政策支持情况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基础设施、相关者的参与度和友善度、交通便利性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与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存在正相关关系,风险安全状况对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影响不显著。【结论】湖南省生态旅游赋能矿山修复开发潜力大,为此,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规划管理,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引导和保障矿山生态旅游开发。加强科学技术与数字化水平,加大创新投入,充分利用矿山遗留资源和当地文化,在生态修复保护的基础上,提高矿山生态旅游价值,打造矿山生态旅游产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粟维斌 钟泓
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桂林市旅游业不断发展,对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速度也在加快,因而对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估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因为通过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估,可以避免生态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从而有利于流域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文章运用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构建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得出"一般适宜"的评判结果。这一结果表明,对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不能大规模地开发,只能实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苏金豹 杨娇娇 李瑞娟
乡村旅游是响应国家振兴乡村建设的重要措施,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是旅游开发前的必要一步。文章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法建立以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条件、旅游基础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为二级指标和14个三级指标为框架的适宜性评价模型。最终得出哈尔滨乡村生态旅游属于高度适宜地区,从而进行适宜度区域划分,为哈尔滨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震 庞赞 张建国
[目的]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乡村资源,在开发前对影响乡村生态养生旅游的因素进行评价,为整体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在分析总结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乡村生态养生旅游景区的特点,运用专家咨询法筛选构建了该文的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确定综合评价分级标准以及各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以兴墩村为例验证本评体系的实用性。[结果]评价模型包括旅游资源、自然环境、区域社会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开发潜力5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由影响该指标的因素组成,共计29个三级指标;通过对兴墩村的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得分为8. 06,适宜性良好,其中自然环境得分最高为9. 52。[结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影响开发的主要因素,兴墩村进行乡村生态养生旅游的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同时存在配套设施条件差以及开发潜力低的缺点,针对各二级指标评价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思路,为今后进行规划奠定了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秀娟 刘伟平 兰思仁
森林旅游产品评价理论,作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于减少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盲目性、提高成功开发的概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利用经济学、旅游学理论分析了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因素,构建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到了各层次指标的权重,明确终极指标的得分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层次构成,B层次包括产品竞争力、市场需求水平、开发效益、产品开发能力和外部关联性5个指标。C,D层次由26个因子构成。最后应用该模型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涛 刘家明 刘锐 琚胜利
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指导区域农业向旅游化方向扩展,适应城市旅游消费新动态,增强农业产业发展能力以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以"三生"理论为指导,构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并结合长三角城市群实证分析,科学准确把握了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特征、形势及环境,明确地区发展方向,并得到:1在空气质量、区域旅游休闲氛围、网络关注指数等关键因素影响下,长三角城市群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2长三角城市群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呈现"π"字形网络状等级式的空间结构特征。3在实现对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可靠性与准确性的实证检验基础上,对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类型进行了划分,以期进一步明确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空间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晓旭 陆玉麒 靳诚 周永博
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禀赋、城镇依托、交通可达性、人口经济基础四方面构建湿地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定量评价江苏湿地资源的旅游开发适宜性。结果是江苏126个湿地资源分布区的旅游开发适宜性总分值在36.64~72.98之间。依据各湿地分项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将江苏湿地资源分为4种旅游开发类型,即高适宜性湿地资源、较高现实适宜性湿地资源、较高潜在适宜性湿地资源、低适宜性湿地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开发高适宜性湿地、适度开发较高现实适宜性湿地、与经济发展同步开发较高潜在适宜性湿地、暂时限制开发低适宜性湿地的建议,并提出坚持湿地资源旅游开发公益性的思想。同时对湿地资源旅游开发中一些未有定论的话...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亚男 王安琦 李琳 谢双玉
探究实践中生态旅游发展的真实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完善生态旅游管理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衡量生态旅游核心目标实现程度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不利于评判现实中生态旅游是否真正生态.该文尝试提出生态旅游的生态性概念,构建生态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对生态性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假说的基础上,选取47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旅游的生态性评价可以从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环境教育、社区福利、自然基础、道德要求6个维度展开.2)案例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性整体处于一般水平,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和自然基础表现相对较好,其余方面需加强.3)生态旅游区类型对生态性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湿地型旅游区的生态性显著高于森林型,不同类型旅游区在各维度上的表现也有差异;同时,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性与其员工的生态旅游认知水平正相关,即员工的认知水平越高,生态旅游区生态性指数以及在自然基础、环境保护、环境教育、文化保护四个维度的得分越高,生态性越好;而地区发展水平对生态旅游的生态性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玉钧 薛冰洁
伴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在发生着变化。有时人们把自然看作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因而称自然为自然资源;有时又通过生物多?样性来表现自然界多样性的程度,它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以及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动态、复杂的功能单元。人类是生态系统的不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游憩活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苏彦 尹立杰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传统的旅游资源及其适宜性评价模型过度强调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已无法满足对于社会和生态环境有较强依赖性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资源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了适应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发展需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指标突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开发的本质,包括旅游资源质量、社会和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和开发潜力四个方面。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中的和积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方琰 殷杰
慢旅游作为长江三角洲旅游一体化的新驱动力,对长江三角洲旅游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RS数据和GIS技术,基于慢城视角,以人类活动强度、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为慢旅游目的地开发的主要参考标准,选取夜间灯光、土地利用现状、地形高程、大气气溶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5个评价因子,对不同因子赋予不同权重后进行空间运算,开展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慢旅游开发适宜区主要位于自然和人文条件均很优越的苏南河网密集区、浙北(宁波)滨海区域及浙南风光优美山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建国 庞赞
在综合分析已有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城市河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探索。①在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河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准则层25个指标因子。②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对各指标的分值测定方法及赋分标准给予了准确界定。③通过对绍兴市5条城市河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实证评价,结果发现该模型的评价区分度显著,资源条件是影响城市河流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自然环境与城市旅游氛围是其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建国 庞赞
在综合分析已有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城市河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探索。①在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河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准则层25个指标因子。②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对各指标的分值测定方法及赋分标准给予了准确界定。③通过对绍兴市5条城市河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实证评价,结果发现该模型的评价区分度显著,资源条件是影响城市河流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自然环境与城市旅游氛围是其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并针对评价结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景峰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为保证其可持续利用,开展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意义重大。首先,在文献分析结合专家意见基础上,利用灰色统计方法,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其次,利用二元比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然后,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可变模糊集理论及二元语义方法,建立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集对分析-可变模糊模型,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集对分析-可变模糊方法;最后,以开元寺、九日山及洛阳桥为例,对其旅游开发适宜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开元寺开发等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景峰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为保证其可持续利用,开展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意义重大。首先,在文献分析结合专家意见基础上,利用灰色统计方法,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其次,利用二元比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然后,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可变模糊集理论及二元语义方法,建立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集对分析-可变模糊模型,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集对分析-可变模糊方法;最后,以开元寺、九日山及洛阳桥为例,对其旅游开发适宜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开元寺开发等级为"适宜"、九日山开发等级为"基本适宜"、洛阳桥开发等级为"适宜",与实际情况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