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01)
2023(3250)
2022(2983)
2021(2810)
2020(2386)
2019(5210)
2018(5167)
2017(9824)
2016(5226)
2015(5426)
2014(5299)
2013(5148)
2012(4622)
2011(4342)
2010(4352)
2009(4130)
2008(3978)
2007(3446)
2006(3308)
2005(2826)
作者
(14894)
(12631)
(12484)
(11848)
(7827)
(6050)
(5472)
(4713)
(4531)
(4414)
(4374)
(4148)
(4147)
(3794)
(3769)
(3764)
(3753)
(3706)
(3657)
(3594)
(3101)
(2925)
(2860)
(2850)
(2814)
(2770)
(2730)
(2713)
(2543)
(2492)
学科
管理(20955)
(19616)
经济(19590)
(14401)
环境(13423)
(12701)
企业(12701)
方法(9407)
(7587)
数学(6572)
数学方法(6519)
生态(6316)
(5952)
(5927)
规划(5761)
环境规划(5659)
资源(5268)
业经(5229)
(4717)
(4616)
理论(4593)
地方(4475)
农业(4335)
(3731)
(3691)
财务(3689)
财务管理(3685)
企业财务(3601)
(3391)
区域(3387)
机构
学院(77615)
大学(75128)
管理(33337)
理学(29352)
理学院(29018)
管理学(28545)
管理学院(28422)
(27279)
经济(26697)
研究(23040)
中国(17442)
科学(16052)
(15649)
(12346)
(12272)
师范(12236)
(10968)
(10935)
中心(10920)
(10808)
业大(10688)
(10459)
财经(10429)
(10369)
旅游(10246)
研究所(10070)
师范大学(10041)
北京(9882)
(9409)
商学(9272)
基金
项目(55545)
科学(45345)
基金(42506)
研究(38656)
(37345)
国家(37060)
科学基金(32907)
社会(26508)
社会科(25177)
社会科学(25169)
基金项目(24255)
自然(22576)
自然科(21914)
自然科学(21909)
(21767)
自然科学基金(21529)
(17893)
资助(16970)
教育(16607)
编号(14557)
(12160)
重点(12143)
(11660)
国家社会(11038)
(10989)
科研(10817)
人文(10668)
(10253)
创新(10166)
大学(9950)
期刊
(32413)
经济(32413)
研究(15723)
科学(12033)
中国(11458)
学报(10608)
管理(10519)
(8909)
(8760)
大学(7972)
学学(7756)
资源(7097)
业经(6837)
(6740)
(6522)
旅游(6522)
(6522)
农业(6479)
学刊(5254)
旅游学(5247)
游学(5247)
生态(4950)
财经(4657)
商业(4024)
教育(3989)
(3963)
问题(3937)
技术(3843)
(3806)
金融(3806)
共检索到102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菲菲  罗艳菊  毕华  赵志忠  
根据生态旅游的核心标准,提出了生态旅游者的三个甄别因子,即自然体验动机、学习性动机与环境态度。基于此,将前往呀诺达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的游客划分为生态旅游者、偶然型生态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结果发现:①仅17.4%的访问者为生态旅游者,另有43.7%的访问者为偶然型生态旅游者,大众旅游者占38.9%。这说明并非所有前往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都是真正的生态旅游者,真正的生态旅游者只是少部分人。②生态旅游者主要是年轻人,学历较高,收入中等,女性略多于男性。③与大众旅游者相比,生态旅游者对保护景区及维护景区自然生态系统措施的支持度更高;对环境友好行为的实施意向更高;向景区支付额外费用以保护环境的意愿更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香花  黄静波  程励  黄卉洁  
文章在对已有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构建包含旅游涉入、旅游满意及环境友好行为的概念模型,并纳入感知消费效力作为调节变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省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00个游客进行调查,获得357份有效问卷。借助于SPSS 22.0、AMOS 21.0统计软件对概念模型进行检验,并尝试验证感知消费效力的调节效应。结构模型分析结果揭示,旅游涉入既可以直接对环境友好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也可以以旅游满意为中介对环境友好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多群组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消费效力正向调节旅游涉入与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关系,即相对于低感知消费效力游客群体来讲,高感知消费效力游客群体的旅游涉入对环境友好行为影响效应较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秋成  周玲强  
基于旅游者环境友好行为的"利他主义"和"集体行动"属性,文章探讨了关系社会资本、集体社会资本、广义社会资本与旅游者环境友好行为意愿之间的理论关系,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依据371位游客的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三个层面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情感连带、群体规范、人际信任)对旅游者两层次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情感连带、群体规范对旅游者环境维护行为意愿、环境促进行为意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人际信任对环境维护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环境促进行为意愿的影响则不显著;(3)不同层面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佳钰  徐菲菲  严星雨  殷进  
野生动物旅游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实践,而旅游者行为是改善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价值-态度-行为”层级理论,构建野生动物旅游者“价值观-共情态度-动物友好行为意向”模型,并通过对3类野生动物旅游景区实地收集的1065份问卷进行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分析发现:(1)野生动物旅游者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正向影响共情态度;(2)共情态度正向促进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的生成;(3)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对动物友好行为意向没有直接促进作用,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则能够正向促进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的产生;(4)共情态度在价值观与动物友好行为意向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在不同价值观的人群中也存在不同的中介效应。该研究丰富了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视角,实证分析了价值、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理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人与动物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文章提出的价值观教育与共情培养的实践手段对规范野生动物旅游者行为与促进野生动物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赞才  陈双兰  
感知价值是行为意向的关键前置因素,为促使游客表现出更多的环境负责行为,缓解日益凸显的生态景区环境问题,研究生态旅游景区游客的感知价值对其环境负责行为意向的影响意义重大。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地,构建了游客感知价值对其环境负责行为意向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1)生态旅游者的环境负责行为意向包括知识支持、一般负责、经济行动和主动保护四个维度。(2)生态旅游者感知价值中的服务价值、环境价值、情感价值和成本价值均直接显著影响其环境负责行为意向,而功能价值除外。(3)依据路径系数大小,对生态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意向影响程度最高的是服务价值,其次是成本价值和情感价值。基于上述结论,我国生态旅游景...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明辉  谢辉  
本文基于对当今国内外生态旅游者的动机和行为的调查,分析比较了国内外生态旅游者动机与行为的异同。研究发现:大多数国内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缓解压力"和"欣赏自然",而在国外生态旅游者中,旅游动机为"寻求新的体验"和"了解自然"的居多;环境纯净、风景优美的自然生态旅游地是现今中外旅游者的首选;影响国外生态旅游者选择何种旅游产品的因素主要与旅游地的情况有关,而旅游产品价格、旅行社服务水平对国内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地选择的影响较大;中外生态旅游者的团队在构成上有比较大的差别;导游讲解和导游手册/景区标识牌是国内生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震方  陈志钢  张新峰  
该文在分析国际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沿海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调查研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揭示了国内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基本规律,从而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麟茜  
文章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对部分游客进行深度访谈来收集研究所需的信息。在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生态旅游者的最主要特征,构建旅游者最终的价值层次图,并检验生态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对旅游者所感知价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旅游者所感知的生态旅游价值的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香花  黄静波  程励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构建居民环境友好行为形成机制模型,以东江湖国家风景名胜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获取一手数据,借助于SPSS17.0、AMO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居民环境知识对环境态度中的环境信念和环境敏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环境知识对环境信念的影响程度大于对环境敏感的影响;居民环境态度中的环境信念和环境敏感对环境友好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环境敏感对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程度大于环境信念对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芬  钟永德  
以国内外知名生态旅游地之一的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应用描述性统计、信度分析、因素分析、集群分析等方式,以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视角来分析生态旅游者类群特征。研究表明,在以旅游者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构建的两维坐标系中,可以将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者分为友好型、破坏型、真正型、伪生态、可持续和偶尔型等6类;生态旅游者在环境意识、环境责任、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环境解说、居民利益和行为表现上均有差异;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旅游市场仍然是一般生态观光为主,生态旅游为辅的格局。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朱芳  苏勤  
高尔夫旅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依赖于自然环境,因此可持续性环境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以高尔夫旅游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潜在结构和内部一致性分析,运用专业化的概念,将高尔夫旅游者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类,并进一步检验不同专业化水平的高尔夫旅游者的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高级高尔夫旅游者的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意向得分高于初级和中级高尔夫旅游者;2)因果分析证实了环境态度和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且这两个构念之间的关系在不同专业化水平的样本中均得到了检验;3)高尔夫旅游者的专业化水平对环境态度和行为意向并未起到调节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美风  席建超  
旅游活动是生态旅游区短时段区域性水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以六盘山生态旅游区为案例区,通过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旅游者旅游排污行为及其水环境干扰模式。结果表明:①从旅游活动环节看,住宿活动污染物排放量最高,餐饮其次,游览最低;②从游客类型看,在人均干扰程度方面,以下四类游客的旅游活动干扰综合指数(TADI)依次降低:商务会议(1)>休闲度假(0.57)>科学考察(0.19)>观光游览(0);在总干扰程度方面,以下四类游客的TADI依次降低:休闲度假(1)>商务会议(0.51)>观光游览(0.33)>科学考察(0);③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科学考察和观光游览四类游客对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杰  黄安民  杨飞飞  成汝霞  
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作为联结旅游体验和健康的重要环节,是游客与旅游地环境交融形成的综合性体验,是游客管理研究的新视角,但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对游后行为意向的积极效用还未得到深入理解。文章从注意恢复理论出发,应用Mehrabian-Rusell模型,探讨游客恢复性感知、满意度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及游客涉入的调节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得到547个有效样本,使用结构方程建模。研究发现:游客功能类恢复性感知(一致性、新奇)正向影响情感类恢复性感知(迷人、兼容性、逃逸);兼容性比迷人对满意度的正向影响更大;新奇比逃逸对游后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更大;兼容性与满意度在"一致性、新奇-游后行为意向"的结构中有多重链式中介作用;迷人、兼容性对满意度的影响受游客涉入的正调节。游客恢复性感知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过程表现为"环境刺激认知-情感-意向"三阶段传递机制。最后讨论了上述发现对目的地营销与管理的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维亚  严伟  汤澍  王琴  
交互式在线旅游产品正在深刻影响旅游者的感知和决策行为,研究其影响机理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基于穷游行程助手APP中旅游者制订的旅游行程,以苏州市为例,运用UCINET和NetDraw软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探索互动旅游地图对生态旅游者感知行为和决策行为的影响效果与机制。研究发现:(1)与传统媒体相比,在线互动地图能显著提高用户游览旅游点的可能性;(2)与地理空间距离相比,生态旅游者规划目的地的游览线路时更在意主题关联性;(3)在线互动地图可能改变生态旅游者对于相关主题旅游点的感知和决策,旅游目的地营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学同  张蓓蓓  刘锐  雷若欣  
[目的]乡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是乡村旅游地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实现的重要助推剂。文章旨在建构并验证游客感知价值、地方依恋与环境责任行为之关系模型,以了解乡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驱动因素与影响路径。[方法]该文选取安徽省巢湖市三瓜公社为案例地,使用随机抽样方法共收回有效问卷318份,经文献回顾和相关理论梳理,建立概念性框架,并运用AMOS 21.0软件以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定量实证研究。[结果]乡村旅游感知价值对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与环境责任行为皆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关系,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对环境责任行为亦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关系。并且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在感知价值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结论]感知价值和地方依恋感是乡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提升游客感知价值和强化游客地方依恋情感,从而促使其产生保护环境的负责任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