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39)
2023(15026)
2022(13107)
2021(12103)
2020(10272)
2019(23251)
2018(22845)
2017(43905)
2016(24387)
2015(26713)
2014(26568)
2013(26289)
2012(23995)
2011(21796)
2010(21571)
2009(19594)
2008(19227)
2007(16593)
2006(14507)
2005(12312)
作者
(73984)
(61498)
(61287)
(58240)
(39141)
(29716)
(27601)
(24134)
(23410)
(21875)
(21086)
(20962)
(19855)
(19230)
(19086)
(18946)
(18927)
(18318)
(17711)
(17616)
(15701)
(14949)
(14901)
(14085)
(13840)
(13765)
(13619)
(13452)
(12470)
(12451)
学科
(91686)
经济(91581)
管理(66799)
(63090)
(51584)
企业(51584)
方法(44616)
数学(38061)
数学方法(37605)
(25360)
(24874)
(22403)
中国(22380)
业经(20901)
地方(18110)
环境(17796)
农业(17426)
(16866)
贸易(16862)
理论(16418)
(16360)
(15107)
(15021)
技术(15013)
(14552)
财务(14490)
财务管理(14468)
(13801)
企业财务(13781)
(13186)
机构
大学(349035)
学院(347256)
管理(134102)
(128748)
经济(125943)
研究(119232)
理学(117718)
理学院(116254)
管理学(113919)
管理学院(113309)
中国(84057)
科学(81705)
(74325)
(68179)
(62018)
业大(60494)
研究所(57850)
(56962)
农业(54325)
中心(52618)
(49297)
(47432)
财经(47222)
师范(46797)
北京(46240)
(43120)
(43061)
(40180)
经济学(38219)
师范大学(38108)
基金
项目(250383)
科学(194736)
基金(181274)
研究(172733)
(162881)
国家(161580)
科学基金(136162)
社会(107751)
社会科(102050)
社会科学(102021)
(98743)
基金项目(97550)
自然(92771)
自然科(90558)
自然科学(90526)
自然科学基金(88886)
(84387)
教育(78721)
资助(74480)
编号(68032)
重点(56851)
成果(53701)
(53690)
(53211)
(51835)
计划(49282)
科研(49050)
创新(48438)
课题(47225)
大学(45150)
期刊
(134116)
经济(134116)
研究(92730)
学报(68731)
(60799)
科学(59677)
中国(58706)
大学(49662)
学学(47328)
管理(45040)
农业(42328)
(40442)
教育(34765)
技术(25831)
(24076)
金融(24076)
业经(23229)
财经(21962)
(21808)
经济研究(21362)
业大(18968)
(18955)
科技(18863)
(18701)
问题(17813)
资源(17046)
图书(16952)
林业(15824)
理论(15460)
技术经济(15351)
共检索到478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亚男  王安琦  李琳  谢双玉  
探究实践中生态旅游发展的真实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完善生态旅游管理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衡量生态旅游核心目标实现程度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不利于评判现实中生态旅游是否真正生态.该文尝试提出生态旅游的生态性概念,构建生态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对生态性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假说的基础上,选取47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旅游的生态性评价可以从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环境教育、社区福利、自然基础、道德要求6个维度展开.2)案例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性整体处于一般水平,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和自然基础表现相对较好,其余方面需加强.3)生态旅游区类型对生态性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湿地型旅游区的生态性显著高于森林型,不同类型旅游区在各维度上的表现也有差异;同时,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性与其员工的生态旅游认知水平正相关,即员工的认知水平越高,生态旅游区生态性指数以及在自然基础、环境保护、环境教育、文化保护四个维度的得分越高,生态性越好;而地区发展水平对生态旅游的生态性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方炜  王莉丽  许亚玲  
在回顾中外游客满意度测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游客生态旅游满意度多层次测评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提取生态保护、旅游景观、旅游价格、生态体验、配套设施、旅游服务与管理6个公因子,分析各因子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旨在为生态旅游企业有针对性地改进产品、制定经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先跃  
导游环境解说是生态旅游区实施有效环境教育的关键。本研究以生态旅游区游客环境解说需求和对导游环境解说评价为切入点,以湖南省长沙市石燕湖生态旅游区作为问卷调研场所,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探究游客对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需求特征以及影响导游环境解说满意度的具体因素。结果显示:石燕湖生态旅游区游客对环境解说的动机目的、内容需求与时间期望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游客对导游"环境解说内容"、"所具备环境知识"、"环境解说时长"满意度对"导游环境解说整体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引入人口特征变量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尚晓丽   雷海倩   肖芷竣   陈中琪   王艺琳   罗芬  
【目的】发展生态旅游赋能以绿色矿山为代表的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受到广泛关注,研究生态旅游赋能矿山修复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与影响因素,为全国绿色矿山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从科研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休闲游憩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矿区开发条件、城市开发环境6个维度构建了绿色矿山生态旅游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为案例地,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显示,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评价指标综合评分最高为0.84,最低为0.38,开发评价指标综合评分差距较小。旅游资源丰富程度、生态环境质量、政策支持情况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基础设施、相关者的参与度和友善度、交通便利性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与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存在正相关关系,风险安全状况对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影响不显著。【结论】湖南省生态旅游赋能矿山修复开发潜力大,为此,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规划管理,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引导和保障矿山生态旅游开发。加强科学技术与数字化水平,加大创新投入,充分利用矿山遗留资源和当地文化,在生态修复保护的基础上,提高矿山生态旅游价值,打造矿山生态旅游产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燕  钟家雨  
从生态价值评估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两个层面选取9个指标衡量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生态价值,以大围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例,分析其生态价值评估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价值评估的影响。研究认为生态价值评估的间接影响因素和直接影响因素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价值评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且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价值评估有着正向影响。从长期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价值评估的间接影响因素拉动其生态价值的效应比直接影响因素的拉动效应要大,但短期内,其生态价值评估的直接影响因素拉动生态价值的效应比间接影响因素的拉动效应要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丽云  贾颖超  汪克夷  
近年来,生态旅游得到了广泛提倡,众多滨海旅游城市也纷纷提出打造滨海生态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在滨海生态旅游得到广泛发展的同时,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研究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滨海生态旅游领域相关研究内容,将影响滨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总结为资源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监控四个方面,并运用实证的方法检验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路径和影响程度,结果发现旅游资源、民众环保意识、环保投入、环保宣传教育等因素对滨海生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影响较大。而旅游经济地经济状况、旅游地社会保障及稳定以及资源利用规范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新民  
世界范围的生态旅游活动在经历了近 30年的发展后 ,即将进入一个辉煌阶段。中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在近10年来也十分迅速 ,但对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成功范例 ,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加强基础性工作。必须科学地认识生态旅游 ,推进生态旅游的法制管理和总体规划 ,建立一整套的组织保障体系。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时 ,应持认真谨慎的态度 ,既不可操之过急 ,亦不能自由放任 ,要有节奏地、阶段式地推进 ,以保证此项活动健康地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黄杰龙  幸绣程  王立群  
揭示森林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发展的一般演化规律有助于探索"经济-社会-环境"更加良性协调的发展方式。文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湖南省2004~2014年期间的森林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0年来,湖南省森林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指数逐年增长,但是耦合度增幅不大,2008年以后基本稳定在0.5的水平上;湖南省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度存在"失调期""过渡期"和"协调发展期"3个演变过程,耦合协调度于2014年达到中度协调水平,并有继续向良性协调发展的趋势;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与应用、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建设年限,是影响森林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亚娟  郑向敏  
运用外部性理论分析了生态旅游在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外部不经济性的体现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政府和旅游企业提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怡纯  刘春腊  曾凡超  焦丽鹏  吴丽平  
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区位熵、缓冲区分析等计量与空间分析方法,探讨湘西州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湘西州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态势,沿西北-西南走向呈"凹字形"型结构,形成了四处高密区和一处集中连片地带。2)在各区域分布建设不均衡,大里耶旅游黄金板块数量最多,开发程度最高,大矮寨旅游黄金板块数量最少,开发程度最低;龙山县和凤凰县建设水平较高,品牌影响力大,泸溪县建设水平较低,发展潜力大。3)整体交通通达度较高,高级别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通达度和可步行性较低,各县市中古丈县通达度最低。4)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人均GDP、路网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影响因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怡纯  刘春腊  曾凡超  焦丽鹏  吴丽平  
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区位熵、缓冲区分析等计量与空间分析方法,探讨湘西州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湘西州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态势,沿西北-西南走向呈"凹字形"型结构,形成了四处高密区和一处集中连片地带。2)在各区域分布建设不均衡,大里耶旅游黄金板块数量最多,开发程度最高,大矮寨旅游黄金板块数量最少,开发程度最低;龙山县和凤凰县建设水平较高,品牌影响力大,泸溪县建设水平较低,发展潜力大。3)整体交通通达度较高,高级别文化生态旅游吸引物通达度和可步行性较低,各县市中古丈县通达度最低。4)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人均GDP、路网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影响因子。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毅  周妮笛  徐新龙  熊飘  
以生态旅游城市贵阳的城市居民生态旅游消费为例,通过对230名游客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生态旅游市场主体偏向于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年龄在19~39岁的青年人,以欣赏大自然风光为主要目的,职业以学生、企事业单位上班族居多,景点选择更倾向于草原风情,出游方式主要采取自驾游,出游消费在2000元以下,而消费偏高、路程遥远、交通拥堵、游客过多、景区环境差与商业活动监管不力等是影响城镇居民选择生态旅游的关键影响因素,据此提出贵阳生态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喜洲  
生态旅游近年来发展迅猛 ,得到了人们的参与和喜爱。但是 ,越来赵多的资料显示 :生态旅游资源破坏严重。因此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本文在分析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界定、认识、表现、产生原因基础上 ,提出解决方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小丽  武春友  Holly Donohoe  
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而涌现出的大量生态旅游概念使旅游研究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对生态旅游概念产生了困惑。这种困惑使生态旅游的核心标准和规则在实际的应用中被扭曲和误用。本文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中外当代近10-15年内40个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概念的分析,提炼出生态旅游概念架构所遵循的8个标准规则,它们是:以自然为基础、对保护的贡献、当地社区受益、环境教育、道德规范与责任、可持续性、旅游享受体验和文化。并以这些标准规则为基础,对中外生态旅游的概念进行比较,得出中国未来的生态旅游研究应更加关注旅游目的地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滕容梅  黄旭  杨倩  王婷  欧开航  韩丽芳  
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亦能够为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与提升带来动力。以2010—2019年为时间跨度,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数理模型对广西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省域层面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整体水平从极度失调提升至良好协调,设区市层面两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发展成为北部、中部、西部和西南部相对较高,西北部和东部相对较低的空间格局。(2)对广西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影响力较强的层面为旅游市场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调节管理能力;各层面交互作用后的影响力均强于单层面的影响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