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9)
2023(6015)
2022(5240)
2021(4763)
2020(4018)
2019(8878)
2018(8890)
2017(16628)
2016(8970)
2015(9791)
2014(9815)
2013(9540)
2012(8611)
2011(7897)
2010(8179)
2009(7906)
2008(7977)
2007(7253)
2006(6624)
2005(6162)
作者
(25637)
(21490)
(21408)
(20376)
(13631)
(10255)
(9537)
(7941)
(7899)
(7684)
(7378)
(7362)
(7178)
(6813)
(6741)
(6547)
(6376)
(6261)
(6236)
(6158)
(5384)
(5282)
(5133)
(4892)
(4866)
(4852)
(4831)
(4798)
(4286)
(4174)
学科
管理(34812)
(32430)
经济(32360)
(27523)
(24173)
企业(24173)
(13959)
(12216)
方法(11661)
环境(10857)
(9751)
业经(9652)
(9469)
(8802)
银行(8794)
体制(8591)
数学(8466)
(8466)
数学方法(8386)
中国(8054)
(7900)
金融(7898)
(7616)
(7530)
财务(7511)
财务管理(7489)
企业财务(7138)
(6997)
理论(6247)
地方(6154)
机构
学院(130960)
大学(128951)
(50660)
管理(49962)
经济(49442)
研究(43043)
理学(42002)
理学院(41488)
管理学(40907)
管理学院(40629)
中国(34753)
(29093)
(26995)
科学(25770)
财经(22063)
(21335)
(21030)
(19800)
中心(19758)
研究所(18671)
(18084)
(18047)
师范(17889)
北京(17190)
(16714)
业大(16584)
财经大学(16236)
(16011)
经济学(15390)
师范大学(14500)
基金
项目(85020)
科学(67985)
研究(63328)
基金(62679)
(54031)
国家(53620)
科学基金(46703)
社会(42266)
社会科(40095)
社会科学(40088)
基金项目(33955)
(33648)
自然(29210)
自然科(28379)
自然科学(28371)
教育(28117)
自然科学基金(27877)
(27534)
资助(25101)
编号(24338)
(22329)
成果(19706)
重点(19297)
(18710)
(18434)
(17763)
国家社会(17756)
课题(17434)
创新(16669)
人文(16431)
期刊
(63643)
经济(63643)
研究(38219)
中国(26689)
(23846)
管理(18910)
科学(18319)
学报(18055)
(17166)
(14746)
金融(14746)
大学(14296)
学学(13653)
农业(11342)
财经(11132)
教育(10965)
业经(10884)
(9457)
技术(8859)
(8851)
经济研究(8395)
问题(8064)
资源(6764)
(6598)
旅游(6598)
(6598)
(6368)
财会(6241)
科技(5857)
现代(5776)
共检索到201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文明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一种天然的耦合关系。在人类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挺进的历史进程中,生态旅游被赋予对游客进行生态管治,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践行环境伦理,培植生态文化,造就"绿色"旅游消费者和"绿色"公民的历史责任。而现阶段生态旅游游客生态管治面临的诸多机制问题又妨碍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生态旅游游客生态管治要不辱使命,就必须在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调控约束机制、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机制、对游客生态管治内容和形式的系统规划机制、对生态旅游者环境行为的监控和奖惩机制、多元管理主体的联动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生态旅游游客生态管治的科研保障机制等方面完成机制的系统再造,实现质的飞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玲  诸江  
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现行生态旅游立法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合理、行业准入制度不严格、生态资源权利义务关系不清楚等诸多问题。应当完善生态旅游立法,改进生态旅游管理制度,建立行业准入和游客流量管理制度,提升环境教育水平,理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依法促进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莉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既是旅游目的地开发的新探索,又是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旅游目的地开发的时代要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和资源开发现状所出现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分析,并提出今后这一领域研究开发的几个侧重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肖胜和  俞益武  李健  倪慧丽  
通过对浙江临安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市场及锦城镇在临安生态旅游形象中的地位的分析 ,提出锦城镇建设生态旅游形象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锦城镇生态旅游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 ,认为锦城镇的生态旅游形象应是 :MI———山水城市 ,吴越源流 ;BI———友善文明 ,高效优质 ;VI———绿色雅致 ,整洁和谐。表 2参 6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机  代姗姗  徐红罡  高凌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哲学上事实与价值的二元划分理论建构了游客生态旅游观的概念模型。以海南的中外游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于2009年7月14日至31日在海南的14个地方发放问卷收集第一手资料,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论认为中外游客的生态旅游观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态旅游属性观和特征观方面,而中外游客在生态旅游的功能观和影响观方面的差异不太明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方炜  王莉丽  许亚玲  
在回顾中外游客满意度测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游客生态旅游满意度多层次测评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提取生态保护、旅游景观、旅游价格、生态体验、配套设施、旅游服务与管理6个公因子,分析各因子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旨在为生态旅游企业有针对性地改进产品、制定经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红梅  王喜莲  
目前我国许多旅游区的大多数游客素质不高,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不强,直接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究其原因,是对游客的管理不善造成的。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生态旅游区在游客管理上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齐丽云  曹海燕  
提出了滨海生态旅游区游客重游意愿模型,并以"过去行为"为基点,将游客分为初游和重游两组,对具有不同旅游经历的游客其重游意愿形成机制进行差异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共收集389份有效问卷,采用AMOS 5.0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滨海生态旅游区初游游客与重游游客的重游意愿形成机制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初游游客对表象的东西更加敏感,如社会影响、人际影响和景区形象;而重游游客对于内在深层次的东西更加敏感,如服务品质、滨海生态旅游认知。最后,针对数据分析结果提出景区的管理者可以根据初游游客和重游游客的差异来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的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丽丽  朱创业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主要表现在认知与感知两大层面,并探讨了实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最后将理论加以应用,以格萨拉旅游区为例,提出了发展当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策略,并希望对其他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程兴火  周玲强  
生态旅游认证产品能否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取决于旅游消费者对它的接受程度,本文通过对浙江省4个景区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旅游消费者对生态旅游认证产品的认知和态度,并运用假设评价方法评估了旅游消费者对生态旅游认证产品的支付意愿。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消费者对生态旅游认证产品的选择意愿受性别、教育程度、月收入、旅游频率、旅游方式、过去一年旅游花费、对生态旅游进行专门的认证并授予生态资格证书的赞同程度,以及未认证生态旅游产品的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而差别显著;计算所得的支付意原表明,平均而言,旅游消费者愿意支付比未认证的生态旅游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强  程兴火  
由于生态旅游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并能为旅游者解除工作压力,使其获得身心健康,一经出现便风靡全球,成为当今世界的旅游热点。我国生态系统类型众多,近年生态旅游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旅游者的个人价值取向决定其目的地选择偏好",在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开展游客感知价值研究,将有助于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以游客为中心"了解如何认识、评价旅游产品价值,进而了解游客对景区、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动机。本文对与生态景区游客感知价值有关的概念、理论及模型进行系统的论述与评价,使读者对相关研究有更深入的认识,为景区管理者分析相应的问题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施尔薇  
旅游教育刍议施尔薇北京联大旅游学院教务处随着我国现代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有了一定发展,并初步形成了一个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兼备、从培训初级人才到高级人才、基本上能满足旅游事业发展对人才之急需的旅游教育体系。根据1994年(中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先跃  
导游环境解说是生态旅游区实施有效环境教育的关键。本研究以生态旅游区游客环境解说需求和对导游环境解说评价为切入点,以湖南省长沙市石燕湖生态旅游区作为问卷调研场所,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探究游客对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需求特征以及影响导游环境解说满意度的具体因素。结果显示:石燕湖生态旅游区游客对环境解说的动机目的、内容需求与时间期望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游客对导游"环境解说内容"、"所具备环境知识"、"环境解说时长"满意度对"导游环境解说整体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引入人口特征变量后,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曾武灵  汪克夷  李珊珊  
游客的重游对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顾客满意理论的滨海生态旅游区游客重游意愿的理论模型,并以大连、青岛等北方滨海城市的游客为样本进行实证。最终验证了游客满意、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景区形象以及过去行为是影响游客重游意愿的主要因素,同时过去行为、服务品质通过游客满意和态度,景区形象、滨海生态旅游认知通过态度间接影响游客重游意愿,并针对分析结果对滨海生态旅游区的发展和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最后讨论了研究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曹辉  陈秋华  
生态旅游景区游客量的预测与分析是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本文根据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的基本规律,利用趋势外推模型,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历年的游客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其在未来15年后,游客量将在140万人次左右水平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