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87)
- 2023(5992)
- 2022(5412)
- 2021(4946)
- 2020(4504)
- 2019(10478)
- 2018(10399)
- 2017(20422)
- 2016(11508)
- 2015(13024)
- 2014(13419)
- 2013(13566)
- 2012(12770)
- 2011(11711)
- 2010(11934)
- 2009(11294)
- 2008(11507)
- 2007(10610)
- 2006(9131)
- 2005(8031)
- 学科
- 济(50503)
- 经济(50452)
- 管理(30775)
- 业(28464)
- 方法(26100)
- 数学(22292)
- 数学方法(22119)
- 企(21968)
- 企业(21968)
- 农(14972)
- 学(12348)
- 财(11795)
- 环境(11294)
- 地方(10694)
- 中国(10604)
- 农业(10112)
- 业经(9941)
- 贸(8988)
- 贸易(8988)
- 易(8693)
- 和(8454)
- 理论(7937)
- 制(7708)
- 务(7443)
- 财务(7426)
- 财务管理(7402)
- 划(7160)
- 企业财务(6966)
- 生态(6780)
- 银(6463)
- 机构
- 学院(175240)
- 大学(173537)
- 济(67557)
- 经济(65984)
- 管理(65226)
- 研究(59293)
- 理学(55942)
- 理学院(55235)
- 管理学(54168)
- 管理学院(53836)
- 中国(43713)
- 科学(40424)
- 京(36999)
- 农(35271)
- 所(31658)
- 财(30558)
- 业大(29551)
- 研究所(29079)
- 农业(27928)
- 中心(27555)
- 江(27110)
- 范(24678)
- 财经(24655)
- 师范(24418)
- 北京(23476)
- 经(22123)
- 州(21573)
- 院(20863)
- 经济学(20466)
- 师范大学(19580)
- 基金
- 项目(115700)
- 科学(88992)
- 基金(82211)
- 研究(80945)
- 家(72799)
- 国家(72214)
- 科学基金(60162)
- 社会(49883)
- 社会科(47202)
- 社会科学(47180)
- 省(47126)
- 基金项目(44934)
- 自然(40021)
- 划(39301)
- 自然科(38890)
- 自然科学(38872)
- 自然科学基金(38167)
- 教育(36703)
- 资助(34551)
- 编号(32724)
- 重点(26540)
- 发(26033)
- 成果(25893)
- 部(24919)
- 创(23105)
- 科研(22777)
- 计划(22762)
- 课题(22687)
- 创新(21653)
- 大学(21022)
共检索到248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顾蕾 姜春前
以太湖源生态旅游区为例 ,采用二手资料收集、实地观察与测定、座谈访问和旅客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生态旅游的效益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 ,生态旅游的效益由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部分构成 ,具体表现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生物资源 ,改善了生态环境 ,为当地村民增加了就业岗位 ,拓宽了农副产品销售渠道 ,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增强了社会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等。生态旅游效益具有综合性、传递性、交互性和时间性。生态旅游值得发展。参 8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旅游效益 特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毅菲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建设模式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更新与转换。如今,物质享受得到基本保证的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体验,体验式经济自然油然而生,而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体验经济的主打产品,是当下体验式服务不断推陈出新的重点。本文将从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出发,进行体验经济下乡村生态旅游的效益分析,以此剖析体验经济与乡村生态旅游建设脱节的表现,并通过理论思考与实践构建相结合,提出体验经济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瑞
发展生态旅游需要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协调和分配机制 ,而利益相关者角色的错位、缺位 ,其间关系的交叉、矛盾是制约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为了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对现有的利益相关者角色和关系进行调整 ,真正使政府、当地社区、旅游企业、保护地、旅游者、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及相关机构、媒体分别扮演好调控者、参与和受益者、执行者、执行监督者、实践者、协助者、研究指导者、宣传监督者的角色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利益相关者 博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晓杏 胡振鹏 傅春 余达锦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主要形式,建立各利益相关者的均衡机制是实现生态旅游的关键所在。文章从生态旅游的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入手,构建"政府-旅游企业""旅游企业-社区"两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和讨论利益相关者的动态演化过程,利用雅可比矩阵的稳定性判断影响博弈方策略选择的几个参数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方最终策略的选择受博弈初始支付矩阵及关键参数选择的影响;引入社会舆论机制监督政府;政府通过补贴倡导旅游企业实施生态旅游;旅游企业通过分享旅游收益,改善社区的公共设施及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等途径来促使社区居民与其合作,可最终实现博弈三方利益共赢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利益相关者 演化博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建萍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热点 ,然而不适当或不科学的生态旅游开发已使很多生态保护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本文以曾经是世界生态旅游成功的典范国家肯尼亚为例 ,分析了生态旅游的成功与当地居民利益之间的关系 ,试图提供给旅游企业开发者和经营者一个发展良好生态旅游的借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秋华 赖启福
从目前旅游区投资效益评价现状、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三大效益”的内在逻辑关系等方面阐述生态旅游区投资效益的界定;从评价对象、评价阶段化、动态分析等方面对评价的前提与条件进行分析;以专家组、当地主管部门、社区居民、旅游企业、生态旅游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群体作为评价主体,构建生态旅游区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子系统相应的指标要素、评价标准与得分,评价的方法与原则,评价结果的分析方法等;介绍了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概况,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投资效益进行整体地综合评价,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生态旅游区 投资效益 评价体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东和
1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市场研究状况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据估算,生态旅游年均增长率为20%—25%,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1]。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中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看法。笔者认为,瓦伦丁(Valentine...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贺春艳
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其追求的三大效益之间由于存在复杂的关系而难以同时达到最大化。如果严格限制所有的生态旅游为特殊专项化的活动形式,则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为了达到生态旅游持续的综合效益最大化,我们应该遵循生态经济学的原则和规律,同时引入技术手段,根据不同生态旅游系统的旅游承载量来开展不同形式的生态旅游活动,而对于人工自然型地域生态旅游系统则应积极开发大众化的生态旅游产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霞
[目的]以河南省济源市为研究对象,探究济源市观光采摘旅游的效益构成,并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济源市观光采摘旅游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采用统计数据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搜集济源市观光采摘旅游相关的数据,分析其对济源市经济、文化等各项发展带来的影响,详细说明济源市观光采摘旅游效益构成。[结果]20082015年,济源市观光采摘旅游的人数占旅游总人数比例的年平均增长率41.03%,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例的年平均增长率44.41%;星级酒店数量减少5个;果蔬种植面积和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4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桠楠 王治轶 苏日古嘎 张乐 李艳龙 程建伟 李永宏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畜牧生产、调节环境和文化休闲等多种服务功能。开展草原生态旅游是充分发挥草原生态系统多服务功能、增强牧区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对锡林郭勒盟5个旗(市)的45对"旅游+牧业"型牧户和"纯牧业"型牧户家庭牧业、旅游业经营状况和草地状况的调查表明:1)"旅游+牧业"型牧户年均净收入为6.06万元,显著高于"纯牧业"型牧户1.14万元(P 0.05);3)"旅游+牧业"型牧户草地植被盖度不低于"纯牧业"型牧户,草地优势植物中出现退化指示种的比例低,表明草地状况优于"纯牧业"型牧户。这个研究表明,在草原家庭牧场兼顾发展季节性旅游业,投资小,经济与生态效益大,是草原牧区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双赢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积极引导和大力促草原生态旅游,并增强旅游中生态知识和保护意识的普及,是草原可持续利用和牧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部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艳葵
20世纪80年代,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被引入生态旅游治理领域,如何推动各利益相关主体积极参与到生态旅游发展具体实践并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目前社区居民地位边缘化的问题,并为生态旅游治理主体行使权利确立法律依据、建立治理方式多元化的制度通道、搭建利益分配平台、提供司法保障,从而推动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多元共治"目标的实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晓云 赵黎明
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农村社区生态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对两个核心问题研究出发,利用利益相关者图解法,对农村社区旅游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认定,并区分其属性,得出结论,社区是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最关键群体,树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农村社区生态旅游发展观是实现旅游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尽量界定产权的基础上,对社区旅游进行企业化经营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农村社区 生态旅游 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震
长久以来农牧经济一直是西部农牧区经济的主体形式,尽管随着工业的发展、矿产的开采,目前农牧业在当地GDP中的份额明显降低,甚至已不再占居主导地位,但仍为当地主要的经济形式,是当地普通民众通行的经营活动和主要的收入来源。可当前,西部地区的农牧业由于水源短缺、草场退化、采矿破坏、工业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效益普遍偏低,提升农牧业效益就成为西部地区必须着力推进的问题。但由于很多农牧产品的市场已经饱和,很难卖出高价,靠农牧业本身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益,已十分困难,必须另寻途径。发展生态旅游就是个好办法。
关键词:
农牧经济 西部地区 生态旅游 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晓亮
近些年来,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海南省农村的农业生态旅游已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发展模式,但是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但阻碍旅游开发而且还阻碍海南农村地区建设有效的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模式,研究农业生态旅游的效益问题势在必行。文章基于海南农村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开发及对其效益研究的一些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确定农业生态旅游与其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发展条件。采用层次分析法评判模型,对农业生态旅游景点开发进行分析评价,通过确定效益评价指标,得到适合的模式效益。进而改变当地农村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可持续的农村生态旅游,全面提升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春前 何艺玲 韦新良
根据森林生态旅游效益的基本构成和特点,应用系统学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的标准与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4个方面的36个指标所构成,并对每个指标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方法。将所有指标分为三类,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效益值计算方法,为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森林生态旅游 效益 评价 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