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33)
2023(12644)
2022(11134)
2021(10462)
2020(8916)
2019(20476)
2018(20486)
2017(39259)
2016(21759)
2015(24344)
2014(24753)
2013(24097)
2012(22011)
2011(19696)
2010(19619)
2009(18103)
2008(17572)
2007(15306)
2006(13506)
2005(11622)
作者
(63999)
(52999)
(52630)
(50312)
(33657)
(25639)
(23976)
(21024)
(20174)
(18916)
(18348)
(17756)
(17075)
(16760)
(16285)
(16285)
(15923)
(15683)
(15183)
(15115)
(13350)
(13035)
(12796)
(12094)
(11864)
(11823)
(11808)
(11597)
(10792)
(10561)
学科
(84548)
经济(84450)
管理(62481)
(56428)
(47514)
企业(47514)
方法(39505)
数学(33561)
数学方法(33159)
(22281)
(21858)
(21012)
中国(20163)
地方(19285)
业经(18227)
环境(16234)
理论(15494)
农业(15006)
(14857)
(14669)
财务(14597)
财务管理(14569)
(14254)
企业财务(13888)
(13363)
贸易(13356)
(12905)
(12667)
技术(12641)
(11771)
机构
大学(304865)
学院(304665)
管理(121531)
(112742)
经济(110029)
理学(105104)
理学院(103868)
研究(103163)
管理学(101970)
管理学院(101434)
中国(74467)
科学(67866)
(65841)
(52590)
(52049)
(51705)
研究所(48357)
业大(48200)
中心(45856)
(44323)
(42002)
财经(41877)
北京(41852)
师范(41561)
农业(40444)
(38494)
(37904)
(36499)
师范大学(33657)
技术(33221)
基金
项目(214004)
科学(166456)
研究(154205)
基金(152882)
(134633)
国家(133525)
科学基金(113503)
社会(94205)
社会科(89089)
社会科学(89060)
(84664)
基金项目(82539)
自然(75937)
自然科(74026)
自然科学(74005)
自然科学基金(72605)
(71687)
教育(70128)
资助(63334)
编号(63235)
成果(50769)
重点(47799)
(45853)
(45371)
课题(43874)
(43703)
科研(41016)
创新(40703)
计划(39710)
大学(39023)
期刊
(124960)
经济(124960)
研究(85309)
中国(55762)
学报(51831)
科学(47015)
(45973)
管理(42460)
(38730)
大学(37988)
学学(35839)
教育(34614)
农业(32204)
技术(25995)
(22140)
金融(22140)
业经(21075)
财经(19145)
经济研究(18378)
(16771)
问题(16286)
(16182)
图书(16177)
科技(15640)
资源(15556)
(14523)
技术经济(14339)
理论(14290)
实践(13307)
(13307)
共检索到437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秋华  赖启福  
从目前旅游区投资效益评价现状、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三大效益”的内在逻辑关系等方面阐述生态旅游区投资效益的界定;从评价对象、评价阶段化、动态分析等方面对评价的前提与条件进行分析;以专家组、当地主管部门、社区居民、旅游企业、生态旅游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群体作为评价主体,构建生态旅游区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子系统相应的指标要素、评价标准与得分,评价的方法与原则,评价结果的分析方法等;介绍了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概况,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投资效益进行整体地综合评价,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春前  何艺玲  韦新良  
根据森林生态旅游效益的基本构成和特点,应用系统学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的标准与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4个方面的36个指标所构成,并对每个指标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方法。将所有指标分为三类,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效益值计算方法,为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先跃  
导游环境解说是生态旅游区实施有效环境教育的关键。本研究以生态旅游区游客环境解说需求和对导游环境解说评价为切入点,以湖南省长沙市石燕湖生态旅游区作为问卷调研场所,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探究游客对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需求特征以及影响导游环境解说满意度的具体因素。结果显示:石燕湖生态旅游区游客对环境解说的动机目的、内容需求与时间期望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游客对导游"环境解说内容"、"所具备环境知识"、"环境解说时长"满意度对"导游环境解说整体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引入人口特征变量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媚珍  谢双喜  陈志云  许阳萍  姜喜东  
通过对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的实地调查、监测和资料的收集,根据景区资源分布和旅游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南昆山生态旅游区进行功能分区,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对景区自然环境质量各单项指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南昆山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进而为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红梅  王喜莲  
目前我国许多旅游区的大多数游客素质不高,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不强,直接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究其原因,是对游客的管理不善造成的。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生态旅游区在游客管理上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文凤  段晶  宋连久  刘天平  
西藏作为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高原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使得生态旅游业已成为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同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在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和生态旅游开展的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更客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根据西藏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案,兼顾行政区划与生态系统协调性原则、遵循资源同质性原则、生态功能区划原则和注重生态文化性原则,对西藏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梳理和分类,采用四级区划分类单位系统,将西藏生态旅游目的地划分为3个生态旅游大区,即藏东南生态旅游大区、藏西北生态旅游大区、藏中南生态旅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建萍  吴亚东  于玲玲  
环境解说与教育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大众旅游的本质特点之一,是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教育缺失现象的表现及原因的剖析,构建了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十大解说教育功能系统和基于目标管理的浅层、中层和深层三大教育目标系统的设计框架,并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了初步的规划设计,最后对系统的运行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全华  
生态旅游在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掀起了热潮。正如DavidWester所说,生态旅游如海啸一般席卷旅游界和环境保护界。作为实现生态旅游的物质空间———生态旅游区,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国内外旅游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加以回顾、借鉴并及时总结经验,有利于更加科学地建设生态旅游区,并使之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从"鸟瞰"生态旅游研究进程、现状出发,逐步"聚焦"到生态旅游区建设的核心问题。以古今时序演进为"经线",以中外地域差异为"纬线",简洁地勾勒生态旅游区发展历程、理论研究进展以及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历史轨迹和现时轮廓。最后提出了生态旅游区建设热潮中出现的一系列"反生态"问题及经验教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益民  吴楚材  吴章文  
为了规范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建设,满足居民对健康长寿、舒适快乐、优雅安全的环境需求,本文编制了生态旅游区建设的等级标准,主要包括3个等级层次、3项建设内容和18条建设纲要,即一级、二级和三级生态旅游区;设施建设标准、交通建设标准和环境建设标准;建筑容积率、建筑材料等18条要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莹  
尽管国有资本要逐步退出旅游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对旅游业投资管理可以袖手旁观、听其自然。论文从旅游区投资角度出发,分析和强调了政府在宏观调控、政府管制、投资模式选择等5个方面应起的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秋华  李欠强  
将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生态旅游景区,从四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旅游景区质量管理体系框架。首先在组织准备上,要求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与质量培训机制;其次,提出了四个步骤的质量策划与六个方面的质量控制;第三,ISO质量与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为生态旅游景区提供质量保证;最后,通过对游客满意度的测评对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并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文庆  沈涵  吉琛佳  刘宏博  
本文在参考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法构筑了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价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该层次评价体系进行验证,明确了各层次指标的权重,构建开发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参考国家标准和部委标准建立总体评价等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向荣  时玉坤  
乡村生态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山东省房干生态旅游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生态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房干乡村生态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并给出其服务质量的提升对策,以促进房干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其他乡村生态旅游区的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万雯  
在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强化综合效益评价有助于提升旅游景区开发的效益,对于提升建设的科学性和效益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综合效益评价问题,分析了评价目标导向,提出评价思路,然后建立相关评价模型,并设立了综合评价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路琪  石艳  
旅游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投资是旅游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源头,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构建旅游投资效益评估体系,关键在于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位一体的宏观效益的综合评估。通过EDPSIR模型得出,旅游投资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人口增长、投资回收等方面,给区域带来综合能耗、环境质量、人口密度、环境容量等变化,导致旅游资源存量减少、自然景观多样性等指标的改变,这种改变又反过来影响游客满意度、旅游乘数,因此应在引进投资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正确测算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指数和环保经济效益指数,通过完善环境法规与制度,确保旅游设施完好,保障旅游投资取得较高的综合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