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6)
- 2023(11277)
- 2022(9541)
- 2021(9016)
- 2020(7562)
- 2019(17415)
- 2018(17610)
- 2017(32603)
- 2016(17933)
- 2015(20411)
- 2014(20499)
- 2013(19457)
- 2012(17918)
- 2011(16045)
- 2010(16581)
- 2009(15257)
- 2008(15059)
- 2007(13528)
- 2006(12079)
- 2005(10585)
- 学科
- 济(68995)
- 经济(68910)
- 管理(47481)
- 业(42048)
- 企(34039)
- 企业(34039)
- 方法(29305)
- 数学(24495)
- 数学方法(23840)
- 农(21450)
- 中国(18254)
- 地方(17874)
- 学(17333)
- 业经(15641)
- 理论(14869)
- 农业(14177)
- 财(13602)
- 制(13589)
- 环境(13222)
- 和(11173)
- 贸(10641)
- 贸易(10631)
- 体(10508)
- 易(10223)
- 划(10157)
- 融(10125)
- 金融(10117)
- 银(9972)
- 银行(9945)
- 行(9528)
- 机构
- 学院(248914)
- 大学(245778)
- 管理(91528)
- 济(86903)
- 研究(85776)
- 经济(84565)
- 理学(78088)
- 理学院(77013)
- 管理学(74934)
- 管理学院(74482)
- 中国(64541)
- 科学(57958)
- 京(55168)
- 农(45247)
- 江(44211)
- 所(44202)
- 财(41071)
- 研究所(40459)
- 中心(40297)
- 业大(39617)
- 范(37610)
- 师范(37163)
- 农业(35368)
- 北京(34098)
- 州(32542)
- 院(31941)
- 财经(31799)
- 技术(30691)
- 师范大学(29696)
- 省(29221)
- 基金
- 项目(169169)
- 科学(131336)
- 研究(121853)
- 基金(118696)
- 家(105873)
- 国家(104655)
- 科学基金(88343)
- 社会(73639)
- 省(70206)
- 社会科(69358)
- 社会科学(69337)
- 基金项目(62844)
- 自然(58924)
- 划(57926)
- 自然科(57438)
- 自然科学(57421)
- 教育(56739)
- 自然科学基金(56323)
- 编号(50434)
- 资助(49679)
- 成果(41049)
- 重点(38766)
- 发(36900)
- 课题(36550)
- 部(34806)
- 创(34384)
- 科研(32169)
- 创新(32051)
- 计划(31803)
- 大学(30704)
共检索到378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琨 唐承财 侯兵
让游客在生态旅游中获得幸福感是国家公园创造社会福祉的重要途径,相应幸福感受主客体因素共同影响。本文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为研究区,通过质性分析识别生态旅游客体条件及主体体验内容;调查评价旅游主体获得的快乐及实现幸福感;通过比较、普通最小二乘与分位数回归,分析主体对客体体验特征、各种体验感受对其快乐、实现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主体对客体接触与了解、在客体中沉浸与享受是其游中幸福感最主要来源,而研究区客体内容丰富且变换性强,需主体以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行接触和感受,但大部分主体主动性不强,旅游体验与客体特征契合不够;另外,不同主体在各种体验中的幸福感形成特征不同,但这些特征尚未被充分认知和关注,致使旅游客体配置方式与主体幸福感形成特征契合不够。主客体契合不充分对游客幸福感造成负影响。因此,运营者需实行互为优化参照的主客体契合模式,既根据客体特征调适优化主体体验,又根据主体幸福感形成特征进行客体优化配置,以提升生态旅游者幸福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琛
三江源国家公园在注重生态保护的同时,通过挖掘生态旅游价值的实现机制,探索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共同推进,开发与保护相互促进"的新路径,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的双赢。
关键词:
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地区 生态旅游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加琪 郭剑英
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游客的基本特征、环境影响行为态度进行调查。结合spss18.0软件分析游客的基本特征与其保护环境的行为态度的相关性,并且对景区提出针对游客破坏环境行为的管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游客的基本特征与其破坏环境行为有相关性,特别是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关性较大。大部分游客都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能约束自身行为,但其环境责任感不强。景区应该加强对游客的约束管理、教育管理和引导管理。
关键词:
生态景区 游客特征 行为 相关性 溱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军 岳梦婷
国家公园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试点之一,是实现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生态资本。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借助SPSS 22.0和AMOS 21.0对游客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相关性与结构性关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1)游客涉入中,"核心生活方式"和"风险性"维度对地方依恋和支付意愿的影响作用较低,验证结果不显著;(2)游客涉入中,"吸引力"和"自我表达"维度对地方依恋和支付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地方依恋对支付意愿的影响较小,验证结果不显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卜诗洁 王群 卓玛措
通过构建生计韧性框架,运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24位居民生计变化情况的半结构化访谈资料,采用三级编码的方法,分析了在现行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下影响国家公园居民生计韧性的因素及促进其生计韧性提升的策略。结果发现:生态旅游发展演变过程中居民生计韧性变化显著,多样化生计组合方式有望提高其生计韧性水平;物质资本增加、自组织能力增强、居民认知明确和态度积极是国家公园居民生计韧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游客量减少、生态旅游经营和管理不完善、金融资本不足、学习能力较弱和生计缺乏多样性成为主要制约因素;生计韧性受到旅游发展环境变化、缓冲和适应能力变化两条路径影响,二者的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生计韧性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海霞 汪宇明
国家公园理念已经得到了全球1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国家公园是可以实现游憩公民权维护、自然遗产资源全民共享、自然与生态环境保护、国民认同感培育等多重目标的场域保障,是可持续自然旅游的有效组织模式之一。分析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自然保护运动+社区参与型决策+强势制度保障"模式和科里国家公园的"环境教育+生态标签地建设"模式,指出可持续的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培育和旅游规制是可持续自然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计划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旅游 可持续旅游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燕 李庆雷
作为自然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成功模式,国家公园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形式。西部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特殊的政策、既有的旅游业发展基础等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部门利益、既得利益、政策法规、资金、技术与人才等方面因素的挑战。文章在对国家公园与生态旅游关系认知的基础上,分析西部地区建设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可行性、限制因素,提出对策措施,以期促进西部地区国家公园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曹辉 陈秋华
生态旅游景区游客量的预测与分析是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本文根据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的基本规律,利用趋势外推模型,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历年的游客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其在未来15年后,游客量将在140万人次左右水平发展。
关键词:
生态旅游 预测模型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立 葛健 龚箭
旅游业作为统筹推进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尽管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大多集中于居民视角,基于游客视角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文章以游客重游意愿作为切入点,基于神农架国家公园游客的283份问卷调查数据,引入地方依恋作为调节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国家公园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旅游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情感价值、成本价值以及服务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4、0.32、0.26;旅游感知价值对于重游意愿的影响部分成立,其中情感价值、成本价值对重游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2、0.18;游客满意度对重游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23。(2)游客满意度在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3)地方依恋在游客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地方依恋较高群体路径系数为0.32;地方依恋较低群体路径系数为0.15。基于研究结论与讨论,提出政策启示:一是重视对游客感知价值的维护与提升;二是重视对游客满意度的提升;三是不断挖掘特色文化,增强游客地方依恋情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雷硕 甘慧敏 郑杰 温亚利
[目的]通过探究农户对国家公园试点区发展生态旅游的认知、态度、参与及支持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何从主观意识层面提升农户对生态旅游的支持度和参与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方法]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提出农户对发展生态旅游的成本/收益感知、满意度、参与行为、支持行为等5个潜变量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论假设并进行验证,同时探究各个观察变量对潜变量的影响程度。[结果]农户对于生态旅游呈支持态度,其收益感知高于成本感知,对未来发展政策的满意程度高于现状满意度,参与方式主要是参加相关部门或旅游景区组织的管理培训和市场推广活动;农户生态旅游收益感知、满意度及参与行为与其支持行为正向相关,成本负面感知与支持行为负向相关。[结论]农户的支持和参与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为提升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和支持度,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农户利益诉求,建立社区参与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和宣传,从而激发农户对生态旅游的正面认知和态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向宝惠 曾瑜皙
生态旅游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生态系统(SESs)理论作为新兴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方法,为试点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在SESs框架下,构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E-SESs),并探讨其运行机制。研究表明:(1)鉴于国家公园资源属性,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运用于试点区生态旅游研究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2)试点区生态旅游系统由管理、运营、社区参与和公众支持4个子系统有机构成,以实现四维目标;(3)从系统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系统运行机制包含政府主导、分区利用、绿色运营、游客管理、环境教育、社区参与、公众支持7个方面。最后,提出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向宝惠 曾瑜皙
生态旅游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生态系统(SESs)理论作为新兴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方法,为试点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在SESs框架下,构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E-SESs),并探讨其运行机制。研究表明:(1)鉴于国家公园资源属性,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运用于试点区生态旅游研究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2)试点区生态旅游系统由管理、运营、社区参与和公众支持4个子系统有机构成,以实现四维目标;(3)从系统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系统运行机制包含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马永强 张孙博文 武耀杰 梁晶璇 郜玲云 陈佑成
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武夷山国家公园游客作为研究对象,从敬畏感角度出发,将地方依恋和生态价值观引入游客亲环境行为的研究中,基于武夷山国家公园386名游客的问卷数据,采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对游客亲环境行为进行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及异质性分析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敬畏感、地方认同、生态价值观对游客亲环境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47、0.37、0.92,表明既要重视游客对大自然的敬畏,又要提高游客对国家公园的认同感和树立生态价值观;(2)敬畏感能够通过生态价值观和地方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游客亲环境行为,表明地方认同和生态价值观是游客亲环境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在敬畏感向游客亲环境行为转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游客年龄能够调节敬畏感对亲环境行为和地方认同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表明要重视游客年龄因素对亲环境行为带来的影响。文章探讨了敬畏感、生态价值观对国家公园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家公园研究的理论体系,应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拓展了游客亲环境行为研究方法的应用。这既为深入探讨国家公园旅游的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内在驱动机制提供新思路,也为促进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