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19)
- 2023(2636)
- 2022(2249)
- 2021(2291)
- 2020(1860)
- 2019(4162)
- 2018(3923)
- 2017(7122)
- 2016(3809)
- 2015(3641)
- 2014(3554)
- 2013(3444)
- 2012(2968)
- 2011(2864)
- 2010(2954)
- 2009(2799)
- 2008(2707)
- 2007(2457)
- 2006(2443)
- 2005(2044)
- 学科
- 济(13676)
- 经济(13659)
- 农(8981)
- 业(8677)
- 管理(8219)
- 农业(7566)
- 环境(7364)
- 生态(5286)
- 地方(4712)
- 收入(4678)
- 方法(4514)
- 学(4446)
- 分配(4059)
- 业经(3976)
- 企(3566)
- 企业(3566)
- 资源(3493)
- 发(3236)
- 划(3225)
- 理论(3125)
- 中国(3065)
- 规划(2731)
- 和(2687)
- 环境规划(2683)
- 数学(2640)
- 数学方法(2590)
- 农业经济(2455)
- 财(2434)
- 发展(2313)
- 展(2307)
- 机构
- 学院(53149)
- 大学(49735)
- 研究(19220)
- 管理(18136)
- 济(16659)
- 经济(16228)
- 理学(15475)
- 理学院(15202)
- 管理学(14763)
- 管理学院(14666)
- 科学(14218)
- 中国(13810)
- 范(10850)
- 师范(10773)
- 京(10669)
- 游(10158)
- 旅(10105)
- 旅游(9978)
- 农(9537)
- 所(9525)
- 研究所(8903)
- 师范大学(8747)
- 中心(8580)
- 江(7925)
- 业大(7837)
- 财(7682)
- 院(7389)
- 州(7216)
- 农业(7060)
- 北京(7040)
- 基金
- 项目(37527)
- 科学(29506)
- 研究(27190)
- 基金(26823)
- 家(23943)
- 国家(23723)
- 科学基金(19897)
- 社会(17822)
- 社会科(16824)
- 社会科学(16818)
- 省(15816)
- 基金项目(15169)
- 划(12837)
- 自然(12443)
- 自然科(11971)
- 自然科学(11967)
- 自然科学基金(11744)
- 教育(11329)
- 资助(10648)
- 编号(10427)
- 发(9670)
- 重点(8826)
- 成果(7605)
- 发展(7542)
- 国家社会(7520)
- 课题(7515)
- 展(7419)
- 创(7181)
- 部(6994)
- 科研(6952)
共检索到74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运龙
西南喀斯特山区摆脱“贫困陷阱”的根本对策在于扭转人口生存依靠掠夺土地的状况,生态旅游提供了这样的途径。西南喀斯特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通过生态旅游开发,顺理成章地可转换成产品优势,“穷山恶水”就成为“青山绿水”,“穷乡僻壤”就成为“自然生态”和“特色民俗”。这不仅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也使当地的资源潜力得到发挥,而且把资源利用的方式从掠夺、耗竭型转换为可持续型。另一方面,要真正和持续地实现这些资源的价值,必须保护原生态、原文化,这就引入了保护的经济机制,保护与开发的两难悖论可由此突破。本文还以贵州省绥阳县为例,阐述了西南喀斯特山区旅游资源特色和开发生态旅游的目标,为摆脱“贫...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惠远 蔡运龙
针对喀斯特山区的贫困与环境退化的现状 ,提出了喀斯特山区以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人类生态系统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重建战略 ,其核心是整体人地系统的生态优化。基于所提出的生态重建战略构想 ,本文以贫困和环境退化均很典型的贵州织金县为区域案例 ,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 ,针对土地退化为主要形式的环境退化 ,确定以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为该地区生态重建的主要内容。并且采用目标规划模型 ,针对不同的工农业产出要求 ,对土地配置和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 ,为该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生态重建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喀斯特山地 生态重建 土地利用 目标规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子航 张玉玲
流动性陷阱初现"流动性陷阱"这一假说,最早由凯恩斯提出,是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将要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由于此时的利息收入过低,以至于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持有,不会拿去进行投资,这种流动性偏好使得利率失去弹性,货币需求弹性变得无限大。此后,希克斯在其IS-LM模型中提出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小云 苑军军
扶贫背景下,深度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诸多限制性因素导致其自身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存在对起始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交织的最低需要,即投入的"关键性门槛"。从长期来看,提高人力资本是脱贫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无法实现人力资本短期飞跃的现实情况下,则需要关注深度贫困地区外来物质资产的介入。西南M县H村展开的扶贫实践表明,用外来物质资产暂时替代人力资本,通过人工干预扶贫措施来实现村庄产业扶贫的成效显著,结果显示,H村的产业扶贫不仅带来了主营产业收入,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外溢收入,H村采用干预扶贫措施农户的收入显著高于未采用干预扶贫措施的农户。研究表明外部援助对于深度性贫困群体脱贫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意识到摆脱深度贫困这一过程的复杂性,"输血"资源到"造血"功能的转化,需要重视人力资本的提升。
关键词:
深度贫困 产业扶贫 贫困陷阱 关键性门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颜茵
喀斯特地型往往与贫困落后相联系,本文立足喀斯特山区基本情况的分析,对喀斯特山区脱贫道路的选择进行研究,为解决喀斯特山区贫困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喀斯特 山区 脱贫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严志强 廖赤眉 胡宝清 郑耀亮
按照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整治能力三方面来设定喀斯特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桂西北喀斯特斜坡带进行生态安全评价,获得研究区域3个县在1991~1995年和1996~2000年两个时段的不安全指数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提出区域反贫困的生态对策。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反贫困 喀斯特 桂西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任晓冬 高新才
以贵州省为主的南方喀斯特山地地区是我国五大典型脆弱生态区和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其脆弱的喀斯特环境与贫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本文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分析喀斯特环境与贫困的关系,并根据与贫困关系密切的喀斯特环境问题,把喀斯特环境的贫困类型划分为:喀斯特石漠化、水资源缺乏、自然保护与生存冲突、环境污染、自然灾害贫困型。同时,在环境的背景下提出解决贫困的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倡导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的扶贫工作、建立和完善环境补偿机制、加强社区对环境的监测和多部门的共同合作。
关键词:
人地关系理论 喀斯特环境 贫困类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业翠 方玉东 刘彦随
根据贫困的基本内涵,参考国务院扶贫办确定贫困村的方法,以及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国务院扶贫办测度贫困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由资源、经济、人口、社会4个指标类、42项具体指标,综合评价广西喀斯特地区49个贫困县市贫困化程度和地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山区49个贫困县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各县贫困化程度整体上呈现南北、东西差异;贫困度分布基本与岩溶地貌组合形态相一致,呈现出石山环境区→准石山环境区→全石山环境区递增的规律;贫困度分布与区位相关性大,城镇交通对贫困度辐射带动作用较强。
关键词:
贫困 喀斯特 广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媛 吴长勇
为促进喀斯特贫困山区低碳土地利用模式构建,文章运用碳排放计量模型对贵州省200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风险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4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和碳吸收总量均表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分别从2000年的3 320万吨和462万吨上升至2014年的8 240万吨和542万吨,净碳排放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碳吸收储存能力远远低于碳排放能力。(2)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其碳排放量占93.93%以上;林地是主要的碳汇,其碳吸收贮存量占94.82%以上。但林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韩飞舟
目前的多数研究没有正确认识和辩证处理大学的可排名性与复杂性之间的矛盾,使大学排行榜落入指标陷阱。排名数据的精确性与大学质量的模糊性之间的矛盾、核心教育产出难以用客观指标的精确数据表达的矛盾、大学排行榜指标的统一性与大学异质性之间的矛盾,是大学排行榜必须面对的现实。大学排行榜实施的根本前提是依据大学职能定位的大学分类,而且大学排行榜只能是其价值观的体现,需要公布明确的使用目的和使用说明,在此前提下探索大学排行榜的合理指标结构。
关键词:
大学排行榜 指标 陷阱 分类 价值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延国 廖彦淞 王青 邹强
[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准确评价生态旅游影响下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是推动少数民族山区实现旅游资源环境与区域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方法]以岷江上游贫困山区为例,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熵值赋权法相结合,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生态旅游视域下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并将评估指数与经济收入状况及贫困人口分布进行空间耦合。[结果](1)区域当前处于较安全水平,生态旅游开发适度;(2)综合评估指数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旅游收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正相关,且城镇居民在旅游开发中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仕佐 杨明 李波
喀斯特地貌作为贵州典型的山水特征极具观赏价值不容置疑。但仅把此作为区域旅游的主要吸引物,从旅游发展的趋势来看是不全面的,而应该与这块地貌上产生的文化现象联系起来,深入发掘其内涵,从生态环境上做到可持续发展,从自然和人文景观上做到互补协调,从现代意识支配下做到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及从旅游业的发展规律上遵照不同的开发模式,才是贵州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赶上周边省市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锦宏 金彦平
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广泛分布有喀斯特地貌,这是致贫的重要原因。从喀斯特资源的特点与优势出发,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繁荣喀斯特山区的乡村经济,增强造血功能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贵州为例,通过构建喀斯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型,从形式和内容上对喀斯特山区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关键词:
喀斯特 乡村旅游 社区参与 开发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洪松 王克林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一种受地质背景制约的脆弱生态环境,具有地表水缺乏、土层浅薄且不连续、植被覆盖率低等基本特征。由于喀斯特山区水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小生境类型的多样性,该地区土壤水分运移相当复杂,具有许多和其它类型区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在介绍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生态环境特征和土壤水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测定方法、有效性、入渗规律、空间变异性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今后土壤水分研究应以岩石-土壤-植被系统为对象,注重多学科交叉以及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喀斯特生态系统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生态过程影响的研究,重视植被对异质性生境的响应及其适应性调控机理的研究,以实现喀斯...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地区 土壤水 植被恢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