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0)
- 2023(12639)
- 2022(10476)
- 2021(9315)
- 2020(7391)
- 2019(16721)
- 2018(16116)
- 2017(29943)
- 2016(16395)
- 2015(17757)
- 2014(17420)
- 2013(17143)
- 2012(16208)
- 2011(14991)
- 2010(15144)
- 2009(13725)
- 2008(13600)
- 2007(11975)
- 2006(10895)
- 2005(9870)
- 学科
- 济(73939)
- 经济(73863)
- 管理(45078)
- 业(42839)
- 企(31559)
- 企业(31559)
- 方法(25747)
- 地方(23156)
- 农(22676)
- 中国(22580)
- 数学(22269)
- 数学方法(22031)
- 环境(17944)
- 学(17756)
- 业经(17692)
- 农业(15963)
- 财(14658)
- 贸(14183)
- 贸易(14171)
- 易(13663)
- 发(12988)
- 融(12685)
- 金融(12683)
- 地方经济(12484)
- 银(12358)
- 银行(12303)
- 技术(12227)
- 行(11949)
- 制(11668)
- 和(11078)
- 机构
- 学院(240939)
- 大学(238446)
- 济(98115)
- 经济(96241)
- 研究(92210)
- 管理(87521)
- 理学(75439)
- 理学院(74452)
- 管理学(73013)
- 管理学院(72612)
- 中国(67106)
- 科学(61145)
- 农(53772)
- 京(51774)
- 所(48899)
- 研究所(45153)
- 业大(43217)
- 农业(42404)
- 财(41854)
- 中心(40372)
- 江(37069)
- 院(33513)
- 财经(33371)
- 范(33357)
- 师范(32878)
- 北京(32763)
- 经(30293)
- 省(30171)
- 经济学(29728)
- 州(29671)
- 基金
- 项目(168878)
- 科学(132034)
- 基金(121910)
- 研究(115448)
- 家(110732)
- 国家(109816)
- 科学基金(91873)
- 社会(75198)
- 社会科(71382)
- 社会科学(71361)
- 省(68102)
- 基金项目(65401)
- 自然(60770)
- 自然科(59237)
- 自然科学(59213)
- 自然科学基金(58129)
- 划(57839)
- 教育(50413)
- 资助(47964)
- 编号(43326)
- 发(42822)
- 重点(39276)
- 创(35652)
- 部(35328)
- 计划(33970)
- 创新(33509)
- 成果(33330)
- 发展(33118)
- 展(32579)
- 科研(32574)
- 期刊
- 济(112343)
- 经济(112343)
- 研究(68136)
- 中国(49655)
- 农(49356)
- 学报(48053)
- 科学(42478)
- 大学(34748)
- 农业(34047)
- 学学(33415)
- 管理(30853)
- 财(28915)
- 融(22584)
- 金融(22584)
- 教育(22272)
- 业经(20745)
- 业(17948)
- 经济研究(17947)
- 技术(17906)
- 财经(15775)
- 问题(15050)
- 资源(14065)
- 业大(13639)
- 经(13575)
- 科技(13539)
- 版(13308)
- 商业(11732)
- 技术经济(11414)
- 农业大学(11223)
- 贸(11021)
共检索到360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正根 邓志康 张普伟 吴雨凤
文章基于2000—2018年生态文明试验区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SE-SBM模型静态分析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及其演变特征,进一步利用GML指数及其分解指数动态分析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探讨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存在10%的提升空间,总体呈现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跃进的阶段特征,局部呈现福建省>贵州省>江西省>海南省的格局和高、中、低水平正态分布现象;GML指数总体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且由技术革新的增益作用引起,局部绿色发展效率增速存在差异,福建省与海南省两极化加剧,贵州省与江西省逐渐聚拢;城镇化水平、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绿色发展,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结构抑制区域绿色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蕾 文秀
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近年来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措施,其本质是引导企业积极低碳转型,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选取2010年至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从产业类别切入,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立后,对试验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效率影响的差异性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有助于提高试验区内企业的发展效率,并且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扩大企业可获资金规模和优化资金配置结构是该试点政策发挥提高企业发展效率的主要途径。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转化两阶段来看,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于不同技术资源禀赋的企业会产生非对称性影响。研究结论不仅为考察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提供了经验数据,并且对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政策效果,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加友 李鲜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测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其效果的评估对于凝聚改革合力、增添绿色发展动能、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uper-SBM和GML指数测算出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2010~2020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双重差分法及其扩展的空间形式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试验,考察其政策效果及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动态时间窗、安慰剂等一系列检验下仍具有稳健性;渠道分析表明降低能源强度、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低碳技术和发展绿色信贷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政策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路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生态基础较差和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为评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政策效果提供了分析视角、总结了有效经验,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苑
绿色金融是破除绿色资金瓶颈的有效手段,更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正向激励制度安排。本文从国内和省内两个层面分别探究了绿色金融支持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机遇与发展潜力。结合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江西绿色金融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即总体规模尚小、收益激励不足、缺乏行业指导、面临信息瓶颈、缺乏技术支撑。从健全机制建设、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创新开发模式、完善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江西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策略,以期破解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瓶颈,助推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政策机遇 存在问题 策略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木西 肖宇博
基于2014—2021年城市相关数据,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的实施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表明:试验区政策能够显著推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较于非试验区城市,试验区政策的推行可以提升试验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且政策具有空间溢出正效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试验区政策对不同资源禀赋和不同行政等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试验区政策通过资本产出效应和绿色要素替代效应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以绿色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边际效益更大化为指引,及时并有针对性地扩容试验区和推广相关政策,可优先选择资源型城市和低级别城市进行扩容或推广相关政策,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施行区域差异化引导政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雪松 曾宇航
根据研发驱动理论,通过构建包含R&D投入的超效率DEA—SBM模型,分别测算2001—2017年中国不同区域传统型、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借助广义最小二乘法(GLS)模型对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创新要素下中国及四大经济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均高于传统要素下传统型绿色发展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逐渐收敛。东部地区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最高,西部、东北部地区有所提升,而中部地区并未得到较大提升;②2001—2017年全国创新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变化趋势与技术进步变化趋势一致,技术进步是促进其增长的主要因素;③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正相关,城镇化水平、FDI与全国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正相关,而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起负向影响作用。R&D投入规模、R&D投入强度、R&D投入成果与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在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域有不同的表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修华 刘锦华 赵亚雄
研究目标: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影响成效。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试验区的整体企业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了污染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绿色企业的创新发展,且存在约束效应大于激励效应的现象,说明企业仍未形成超过遵循制度成本的"补偿性收益"。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提升了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治污成本,挤出了其研发支出,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而对于绿色企业,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则明显增加了绿色企业的商业信用和研发支出,促进了其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国有、大规模企业的影响效应更强,并呈现出显著的上市年龄异质性。研究创新:从微观企业视角论证了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影响效应及其在污染企业和绿色企业之间的效应差异和作用机制。研究价值:为深化创新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战琪 夏杰长
绿色消费是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金融政策有助于绿色创新,对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冲击,以2017年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5个省份为实验组,以未设立或较晚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其他25个省份为控制组,构建199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我国绿色消费发展;无论是在东部、中部地区,还是在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均有助于绿色消费发展,但相比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消费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绿色金融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绿色消费发展。为更好地促进绿色消费发展,各地应积极进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中部和西部地区要高度重视绿色金融政策的促进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和农牧户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着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战琪 夏杰长
绿色消费是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金融政策有助于绿色创新,对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冲击,以2017年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5个省份为实验组,以未设立或较晚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其他25个省份为控制组,构建199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我国绿色消费发展;无论是在东部、中部地区,还是在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均有助于绿色消费发展,但相比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消费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绿色金融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绿色消费发展。为更好地促进绿色消费发展,各地应积极进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中部和西部地区要高度重视绿色金融政策的促进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和农牧户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着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琼 钟美瑞 程慧 张淑文
ICT资本赋能旅游业绿色转型,驱动旅游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文章创新性地核算了中国30个省(区、市)的ICT资本和旅游绿色发展效率,采用SYSGMM和空间杜宾模型验证了ICT资本对旅游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 ICT资本对旅游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持续的积极影响。(2)ICT资本主要通过激发旅游技术创新、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人力资本来提高旅游绿色发展效率。(3) ICT资本对旅游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间接效应强于直接效应。在地理矩阵下,ICT资本对东部和西部省(区、市)的旅游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在经济矩阵下,东部和中部省(区、市)旅游绿色发展效率受ICT资本影响较显著。这为中国充分释放ICT资本红利,塑造中国旅游绿色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旅游绿色发展效率提供了价值指导。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马勇
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了我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江西凭借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能源的优势,成为了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本文根据江西的绿色产业特点和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继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建议。
关键词:
江西 绿色金融 改革创新试验区 发展路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爱忠
在文献回顾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行政管理、产业引导、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消费安全、科技支撑共六个方面分析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两型"试验区)服务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出"两型"试验区要以绿色政绩观为导向创新服务业绿色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要以绿色创新与绿色控制统一为思维创新服务业绿色发展的产业引导体制机制,要以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有机结合为手段创新服务业绿色发展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消费安全体制机制,要以加大投入为着力点创新服务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体制机制。
关键词:
服务业 绿色发展 体制机制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马勇
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了我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江西凭借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能源的优势,成为了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本文根据江西的绿色产业特点和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继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建议。
关键词:
江西 绿色金融 改革创新试验区 发展路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爱忠 杜静 唐宇
流通业绿色发展是流通业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类健康安全协调统一的发展。借鉴绿色发展的相关理论,在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流通业绿色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长沙零售业、物流业绿色度进行分析,得出长沙流通业绿色发展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不同流通企业绿色度等级差异明显的结论,并据此提出提升"两型"试验区流通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法规标准、经济、技术、人才、文化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业 绿色发展 “两型”试验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蕾 寇家豪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要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设立雄安绿色金融产品交易中心。文章首先分析了雄安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借鉴学习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成功经验,提出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设想:明确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定位;找准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建立具备国际标准的绿色金融体系;二是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发展绿色保险、发展绿色债券等促进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三是要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机制、构建绿色金融防范化解机制等完善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四是要发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发行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发行地方政府债、鼓励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开展并购重组等拓宽融资渠道。
关键词:
绿色金融 雄安新区 改革创新试验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