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5)
- 2023(6473)
- 2022(5543)
- 2021(5058)
- 2020(4325)
- 2019(9721)
- 2018(9728)
- 2017(18575)
- 2016(10346)
- 2015(11909)
- 2014(12212)
- 2013(11790)
- 2012(10934)
- 2011(9983)
- 2010(10069)
- 2009(9345)
- 2008(9076)
- 2007(8284)
- 2006(7066)
- 2005(6029)
- 学科
- 济(46771)
- 经济(46715)
- 管理(32245)
- 业(26720)
- 方法(25567)
- 数学(23436)
- 数学方法(23247)
- 企(21986)
- 企业(21986)
- 财(12012)
- 农(11467)
- 中国(10960)
- 环境(10862)
- 学(10508)
- 地方(9662)
- 制(8784)
- 业经(8258)
- 农业(7492)
- 体(7451)
- 务(7380)
- 财务(7356)
- 划(7346)
- 财务管理(7331)
- 融(7303)
- 金融(7296)
- 理论(7109)
- 和(7083)
- 企业财务(7051)
- 银(6837)
- 银行(6814)
- 机构
- 学院(149779)
- 大学(149256)
- 济(59344)
- 经济(58098)
- 管理(57800)
- 研究(50326)
- 理学(50004)
- 理学院(49465)
- 管理学(48640)
- 管理学院(48386)
- 中国(37342)
- 科学(31990)
- 京(31354)
- 财(28529)
- 农(27360)
- 所(25361)
- 业大(24017)
- 中心(23386)
- 研究所(23265)
- 江(22960)
- 财经(22858)
- 农业(21470)
- 经(20789)
- 北京(19380)
- 范(19307)
- 院(19044)
- 师范(19042)
- 经济学(18373)
- 州(18048)
- 财经大学(16900)
- 基金
- 项目(105501)
- 科学(82594)
- 研究(76024)
- 基金(75520)
- 家(66437)
- 国家(65907)
- 科学基金(56139)
- 社会(48342)
- 社会科(45890)
- 社会科学(45876)
- 省(42769)
- 基金项目(39870)
- 自然(35840)
- 划(35693)
- 教育(35561)
- 自然科(34908)
- 自然科学(34892)
- 自然科学基金(34246)
- 资助(31648)
- 编号(30078)
- 成果(24575)
- 重点(24120)
- 部(23375)
- 发(22460)
- 课题(21916)
- 创(21608)
- 创新(20244)
- 科研(20235)
- 国家社会(20141)
- 教育部(19814)
共检索到216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董敏 齐振宏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求科学构建农村生态文明水平评价体系。因此,文章从产业、人居、文化、保障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准实验研究方案,运用农户调查数据以及加法集成赋权,评价湖北与重庆先行示范区与普通区农村生态文明水平;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评价体系有效性。结果显示:先行示范区的农村生态文明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区,即构建的农村生态文明水平评价体系科学有效。同时,先行示范区农村能力保障子系统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区,但最高的地区只达到了目标值的61.47%;生态环境准则层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区,普通区的生态农户准则层水平高于先行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庆志 国凤兰
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因此构建一套科学、权威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引导显得尤为必要。分析生态文明要素构成,采用层次分析和综合设计相结合方法,从生态本色文明和生态发展文明两个角度研究构建由总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成的山东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设计生态文明五级评价标准并进行实证分析。这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山东,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齐岳 赵晨辉 廖科智 王治皓
文章结合绿色治理背景,遵循协调性、实用性、科学性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分目标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为指标选取理想值,基于单指标处理方法提出绿色评价指数,对京津冀的实证研究表明,地区绿色生态文明现状有所提高但环境单指数明显下降,且地区协同度仍存在差异。首次基于多目标决策提出绿色治理决策选择模型并探讨了决策过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才吉卓玛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科学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风向标”和“指示器”。全面系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可以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和发展趋势,也能够及时发现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青海省地处生态要地,生态价值大、生态责任大、生态潜力大,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但青海省各市州资源环境生态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差异显著。因此,有必要构建青海省市州域生态文明差异化评价指标体系,这不仅有利于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的探索创新,而且有助于精准分析和客观研判当前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和短板,全力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关键词:
青海 生态文明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 市州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才吉卓玛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科学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风向标”和“指示器”。全面系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可以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和发展趋势,也能够及时发现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青海省地处生态要地,生态价值大、生态责任大、生态潜力大,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但青海省各市州资源环境生态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差异显著。因此,有必要构建青海省市州域生态文明差异化评价指标体系,这不仅有利于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的探索创新,而且有助于精准分析和客观研判当前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和短板,全力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关键词:
青海 生态文明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 市州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艳芳 曲建武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AHP),设计了包括生态经济发展、资源能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制度建设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层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对2015年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四个副省级城市的生态文明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沈阳市应在资源能源利用方面,长春市应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哈尔滨市应在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制度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蓝庆新 彭一然 冯科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4个准则层,30项具体指标层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2011年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评价结果显示:在这4个一线城市中,深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北京市应在生态经济方面,上海市应在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广州市应在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关键词: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制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心
根据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理论,提出了由生态自然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组成的衡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杰 曹玉昆
通过对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在充分比较、筛选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从思想教化、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和保障体系6个层面,选取了2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抽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难以获取数据的思想教化层面进行了专门的调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居民生态文明习惯养成率较高,但生态文明行为与思想存在差距;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高;城乡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提高,生态文明情感较深厚,但生态文明知识储备不足。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虽然逐年好转,但各层面发展不均衡,思想教化、生态文化及生态社会层面急需加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静 夏海勇
文章通过对已有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和其他方面指标体系进行借鉴与参考,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构建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用所构建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和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以昆山、大连和东莞3市为例,将3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验证了所建指标体系的可达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天祥 廖杰 魏晓
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是"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界定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在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基础上提出从城市生态文明状态、压力、整治和支撑四个方面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评价,丰富和完善了现有评价体系。最后,以长沙作为案例,实证检验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法 长沙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素波
生态文明绩效审计促使国家审计由事后监督向全面监督转变,将在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文章在详细梳理现有专家学者有关生态文明绩效审计研究观点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生态文明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信息,最后基于手工搜集的样本数据计算得出黑龙江省生态文明绩效审计综合得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态文明绩效审计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评分等级由良向优转变,说明近年来该省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文章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好的客观性和区分度。通过详细分析绩效审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政府部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夏一铭
科学构建一套完整的行业生态文明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推动行业生态文明建设,及时监督、评价行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行业生态文明审计工作的逻辑起点。我国各行业经营特点、经济发展环境禀赋不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挑战也不同,但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所要达到的标准是既定的。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生态文明审计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以健康与卫生、水资源、气候与空气污染3个关键要素为出发点,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管理、生态文化4个维度制定出适合我国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特征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以石油开采企业为例进行分析,论证其可行性,以期为中国行业生态文明审计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彦彬 李红星 李道西 张泽中
[目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引导水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的基础。探索构建适用于乡村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水生态文明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研究当前水生态文明研究发展进展,建立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同时以评价乡村水生态文明现状和未来水生态文明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关键文献指标高频统计和主观补充筛选出适合于乡村实际的具体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建立了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模型。[结果]建立了以“水生态、水管理、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安全、特色指标”7个维度的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确定了包含22项评价指标的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9年数据对典型乡村进行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结论]构建的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有效。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孔雷 刘文国 张良 王海亮
为了不断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基于生态文明本质和特征,构建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41个可获得数据指标进行了2轮打分筛选,最终确定了27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及其权重值。以普洱市为案例,计算结果显示:生态文明排名前3位的县(区)分别是思茅区、景东县和宁洱县,得分分别为1.072、0.87和0.783。本研究得到了普洱市各县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及排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