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11)
2023(10136)
2022(9055)
2021(8485)
2020(7151)
2019(16324)
2018(16148)
2017(30182)
2016(16630)
2015(18610)
2014(18736)
2013(18210)
2012(16774)
2011(15327)
2010(15735)
2009(14817)
2008(14737)
2007(13576)
2006(11667)
2005(10413)
作者
(48733)
(40847)
(40538)
(38968)
(25687)
(19676)
(18691)
(15875)
(15117)
(14725)
(13776)
(13700)
(13033)
(12865)
(12673)
(12630)
(12574)
(11870)
(11836)
(11822)
(10337)
(9918)
(9801)
(9358)
(9243)
(9225)
(9122)
(9074)
(8259)
(8193)
学科
(63651)
经济(63578)
管理(46271)
(42874)
(31866)
企业(31866)
方法(28077)
数学(24309)
数学方法(24030)
(22986)
(17116)
中国(16618)
农业(15984)
(15833)
地方(15558)
环境(14288)
业经(13902)
(13583)
贸易(13576)
(13161)
(12073)
(11517)
理论(11052)
(10548)
财务(10512)
财务管理(10472)
(9966)
银行(9939)
企业财务(9771)
(9612)
机构
学院(236938)
大学(231977)
(89987)
经济(87756)
管理(85389)
研究(78731)
理学(72511)
理学院(71630)
管理学(70158)
管理学院(69729)
中国(60167)
科学(51430)
(49294)
(43859)
(42890)
(41195)
(37850)
中心(37551)
研究所(37252)
业大(37224)
农业(34373)
财经(33540)
(32540)
师范(32206)
北京(31128)
(30661)
(29989)
(28552)
经济学(27287)
技术(27235)
基金
项目(153895)
科学(118309)
研究(113584)
基金(107183)
(94009)
国家(93196)
科学基金(77999)
社会(68604)
社会科(64733)
社会科学(64712)
(62528)
基金项目(56833)
教育(52453)
(52124)
自然(50165)
编号(48900)
自然科(48663)
自然科学(48643)
自然科学基金(47716)
资助(43632)
成果(39638)
重点(35514)
(34324)
课题(33952)
(32671)
(31623)
创新(29566)
科研(29529)
(28611)
大学(28503)
期刊
(104703)
经济(104703)
研究(65723)
中国(47829)
(40163)
学报(39039)
(35063)
科学(34466)
大学(28275)
教育(28140)
管理(27864)
农业(26955)
学学(26614)
技术(20937)
(19835)
金融(19835)
业经(19608)
经济研究(16025)
财经(15825)
(14594)
问题(13965)
(13598)
(13004)
图书(12797)
资源(12587)
商业(11421)
技术经济(11191)
(11080)
科技(10803)
财会(10714)
共检索到351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进  雷浩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实现其精准脱贫对于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和脱贫攻坚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文明视阈入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外驱动力,以激发思想活力为内生动力,以政策制度为保障,加快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政策的落实、完善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筑牢生态理念,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扶志、扶智的方式转变其发展理念与思路;实施金融扶持政策、严格法律制度、厉行生态恢复保护制度以及探索建立加速机制,不断加大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治理力度,使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以破解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双重压力,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精准扶贫脱贫路径进行深度探析,以期为2020年实现该地区精准脱贫提供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全生1  汪有奎2  李进军2  郭生祥2  张建奇2  王零2  
摘 要:祁连山天然林生态服务功能巨大。2001 ~ 2010 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加强了森林保育。采用样地调查及“3S”技术监测资料对该天然林保护工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期间,保护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面积分别增加了 4.8%、26.9%、54.3%、283.6%,每年新增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155.82 亿元 a-1;森林覆盖率增长 1.3%,活立木蓄积增加 212.47 万 m3;封山育林区与未封育区相比,天然更新幼树密度、青海云杉幼树年均高生长量、植物种数量、灌木盖度、灌木平均高分别增加了557.6%、28.7%、18.8%、57.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虹  冯宏元  汪有奎  郭生祥  李进军  孙小霞  
明确主要保护对象及保护区类型是开展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制定保护区管理法规政策的主要依据。应用"3S"技术,调查了保护区内林地、草地、湿地、冰川等主要资源分布现状,认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应包括:(1)我国特有树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和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组成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2)保护区内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组成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的草地、森林、湿地、冰川资源。根据保护区生态功能定位及《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认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应为"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类和"野生生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伟宏  王莉娜  张金龙  
及时掌握祁连山草地植被生长状况、演变趋势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对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科学评估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采用MOD13Q1与Landsat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等,分析了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2000–201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与不同草原类型的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草地面积减少,主要转出为林地、耕地和水域;2) 2000–2018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夏季草地植被NDVI的改善状况最佳,其他季节均以轻微改善为主;3)不同草原植被NDVI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以荒漠草原的增加速率最大,其次是典型草原与高寒草原和高寒草原;4)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降水量变化对不同草原植被NDVI的影响高于气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家寿  唐华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弄岗自然保护区是祖国西南边陲重要的热带亚热带自然保护区,是物种资源最丰富、生态环境保存比较完整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世居壮民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在长期的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中,形成了独特的、五彩缤纷的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态环境的执著卫护,对祖国秀美山川的热爱与保护的真情。梳理、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于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将有极大的裨益。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焦玉海  杨洁  
我国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是山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林农最丰厚的家产。多年的扶贫工作实践证明,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林业产业,是一项兴林富民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生态建设与精准脱贫的双赢之策。"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林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丽丽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系统梳理了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设路径。当前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的良好成效,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增加,荒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原生态稳定,生物多样性增加,整体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依然面临自我修复能力较差、保护修复难度较大以及生态产品短缺等问题。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须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坚持保护优先,加强综合统筹谋划;坚持绿色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越  李雨珊  单姝瑶  杨磊  徐浩杰  
基于水量平衡及水源涵养深度计算方法,研究了2000-2018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深度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34.23 mm,水源涵养总量为8.56×10~8 m~3·a~(-1)。林地、草地和湿地的水源涵养深度显著高于耕地和未利用地(P <0.05),与叶面积指数和气温负相关。建议将保护区中东部设为水源涵养保护优先区,强化对林地、草地和湿地的保护。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未来保护区水源涵养深度将保持稳定态势。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燕鸣  
职业教育是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与岗位工作紧密结合的教育类型,是一种更加注重技能知识培养的专业技术教育,它具有显著的生产性导向。这一导向有效迎合了贫困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社会需求,同时也为个体学习一技之长,继而为就业创业脱贫提供了可能。赣南老区作为红色革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在革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特殊地位。在贯彻落实《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过程中,如何通过职业教育实施扶贫攻坚,实现苏区振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结合赣南老区的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情况分析发现,通过职业教育助力脱贫,需要从加强职业教育扶贫的顶层设计、创新职业教育扶贫发展模式、增强职业教育扶贫开发能力等方面施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慧玲  李励恒  
通过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农牧民经济状况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着生活水平低、生产资金短缺、产业结构单一等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对保护区周边农牧民抽样问卷调查,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进行新兴农牧业发展等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傅晓莉  
发展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已成为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经济贫困、人文贫困和知识贫困3个层面分析了西部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贫困状态,并从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两方面论述了导致贫困的深层原因,以期对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及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泽氡  马遵平  如么  
四川西北部连片分布了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其毗邻社区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该区现有的旅游市场是小规模的户外探险观光游。旅游业与该区其他传统行业相比,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少、进入门槛低,可作为扶贫的重要手段。由于当地政府缺乏相应的旅游扶贫意识,旅游开发定位过高且多头管理,使得该地区的村民参与旅游服务的机会少且收益不稳定。据此,课题以该区内的虎牙藏族乡为例,具体分析了其旅游扶贫的障碍及对策。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四川西北部自然保护区毗邻社区旅游扶贫中的旅游开发定位、政府角色转变以及相应的执行机构与措施等关键问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欢  
以精准识别为导向,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转变的视角对我国农村脱贫进行新探析。通过构造洛伦茨曲线法,求出基尼系数和社会财富指数值,研究发现在农村贫困地区扶贫过程中存在绝对贫困线不能完全覆盖贫困者,建立相对贫困线有利于在贫困新形势下精准识别贫困户;通过建立精准识别机制,可以有效遏制扶贫资源分配中精英捕获的瓶颈;针对忽视最贫困等问题提出精准帮扶的对策,以社会救助和社会保护等保障性扶贫政策为主,提高其抵御贫困风险的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欢  
以精准识别为导向,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转变的视角对我国农村脱贫进行新探析。通过构造洛伦茨曲线法,求出基尼系数和社会财富指数值,研究发现在农村贫困地区扶贫过程中存在绝对贫困线不能完全覆盖贫困者,建立相对贫困线有利于在贫困新形势下精准识别贫困户;通过建立精准识别机制,可以有效遏制扶贫资源分配中精英捕获的瓶颈;针对忽视最贫困等问题提出精准帮扶的对策,以社会救助和社会保护等保障性扶贫政策为主,提高其抵御贫困风险的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嘉毅  封清云  张金  
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作用。教育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采取特殊措施、精准发力,着力扩大农村教育资源,在贫困地区普及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依托职业教育拔除穷根,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贡献率,提升贫困地区教师整体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教育特殊支持,畅通贫困学子纵向流动渠道,扩大资助帮扶政策覆盖面,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教育精准扶贫须坚持改革创新、突出重点、确保精准,各项支持政策既要有利于贫困家庭子女自强自立,还要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