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4)
2023(10229)
2022(8410)
2021(7681)
2020(5874)
2019(12802)
2018(12558)
2017(22949)
2016(12269)
2015(13297)
2014(12776)
2013(12347)
2012(11330)
2011(10534)
2010(10787)
2009(10050)
2008(9470)
2007(8437)
2006(7818)
2005(7216)
作者
(34521)
(28701)
(28592)
(26912)
(18182)
(13697)
(12756)
(11025)
(10849)
(10199)
(9799)
(9514)
(9049)
(8945)
(8828)
(8767)
(8397)
(8318)
(8283)
(8173)
(7194)
(7131)
(6842)
(6607)
(6516)
(6507)
(6377)
(6281)
(5801)
(5601)
学科
(52038)
经济(51992)
管理(32160)
(29316)
(21378)
企业(21378)
地方(19344)
中国(19215)
(18207)
业经(14642)
环境(13436)
农业(12692)
方法(12221)
(11627)
(10755)
地方经济(10619)
(10078)
金融(10076)
(9926)
银行(9914)
(9738)
数学(9573)
(9513)
贸易(9501)
数学方法(9434)
(9263)
(9196)
(9111)
(8755)
发展(8579)
机构
学院(168751)
大学(160928)
(65998)
经济(64432)
研究(63025)
管理(59063)
理学(49244)
理学院(48612)
中国(48075)
管理学(47725)
管理学院(47419)
科学(39131)
(35650)
(32097)
(30138)
研究所(28885)
(28825)
中心(28540)
(27492)
(25770)
师范(25528)
业大(23689)
(23363)
北京(23096)
(22751)
财经(22701)
农业(21997)
(20385)
技术(20348)
(20307)
基金
项目(109563)
科学(86063)
研究(85364)
基金(75023)
(65148)
国家(64506)
科学基金(54647)
社会(53323)
社会科(50437)
社会科学(50428)
(46327)
基金项目(39068)
教育(38260)
(38039)
编号(36515)
自然(32256)
自然科(31351)
自然科学(31346)
(31139)
自然科学基金(30721)
成果(29288)
资助(28921)
课题(26698)
重点(25631)
发展(25336)
(24869)
(23716)
(22901)
(22199)
创新(22023)
期刊
(87874)
经济(87874)
研究(52512)
中国(40766)
(29287)
教育(25281)
学报(23791)
科学(23457)
管理(23270)
(21412)
农业(20519)
(18447)
金融(18447)
业经(18122)
大学(17956)
学学(16791)
技术(15091)
经济研究(13729)
问题(10662)
(10412)
财经(10206)
资源(9476)
商业(8899)
(8884)
科技(8733)
图书(8322)
(8286)
职业(8262)
(8254)
论坛(8254)
共检索到271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丹阳  张强  周美华  
从联合国通过“千年发展目标”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全球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是世界各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目前存在着以强弱可持续为特征的生态经济范式,以浅绿、深绿和红绿为代表的政治哲学范式,不同学科与境下的交叉融通范式等不同视角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范式,但这些理论范式在助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中国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在文明形态、发展维度、生态向度和实践深度各方面都有所创新。展望后2020时代,生态文明在宏观上引领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新路径,在中观上引领可持续发展实践行动新路径,在微观上引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丹阳  张强  周美华  
从联合国通过“千年发展目标”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全球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是世界各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目前存在着以强弱可持续为特征的生态经济范式,以浅绿、深绿和红绿为代表的政治哲学范式,不同学科与境下的交叉融通范式等不同视角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范式,但这些理论范式在助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中国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在文明形态、发展维度、生态向度和实践深度各方面都有所创新。展望后2020时代,生态文明在宏观上引领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新路径,在中观上引领可持续发展实践行动新路径,在微观上引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岳建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乡村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能够推动乡村地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但是,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之下,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建立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乡村生态建设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能够有效的提升该地区的生态建设水平,以及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倪慧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在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制度指导下的农业发展目标是实现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哈尼稻作梯田农业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典范,在上千年的耕种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耕文明智慧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实践原则。这些都是哈尼梯田农业的精粹,应当充分汲取。但它也正面临着向现代农业转型,以及申遗成功之后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的考验。依据中央政策,尊重地域实际,哈尼梯田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小规模持续农业、生态安全农业,并以此为契机开发生态农业旅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敏  
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崛起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出台后,新型城镇化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让乡村旅游倍受瞩目。可我国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之路尚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在保持乡村生态文明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议题。本文在生态文明视角下,研究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本着集约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重点指出了若要保持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生态文明"与"旅游开发"的全面平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段禄峰  张鸿  
在当今世界"生存和发展"的主题下,生态资源由过去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演变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人地关系日益失调,资源与环境压力空前加剧。只有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在生态建设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海波  李少游  
我国乡村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在推进我国整体经济结构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优化农村传统产业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农民思想文化素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乡村旅游作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旅游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同时,乡村旅游粗放、不计后果的发展方式也引发了许多环境道德伦理问题。文章在生态视角下,研究分析我国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和有效途径,通过对中国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及问题的剖析,本着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一些加强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钱莹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实现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重要跨越,生态经济伦理观应运而生。生态经济伦理观内容广泛,涵盖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方方面面。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经济伦理观是人类探索出的一种长效发展机制,生产领域具有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特点而消费领域则以适度、节约、简朴作为基本原则。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尹昌斌  程磊磊  杨晓梅  赵俊伟  
该文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农产品数量与质量需求双重提升、农业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挑战,基于"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阐述了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农业主要表现为生产效益型的集约农业、资源节约型的循环农业、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产品安全型的绿色农业等四个特征,探讨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生态文明型农业新型生产模式的路径选择,指出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农业建设重点为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推进农业资源节约利用、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实施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工程等,并提出加强生态补偿等制度安排,对于探索生态文明型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定有针对性的推进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小颍  
生态文明与旅游的融合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当前乡村旅游主要存在规模小,基础设施与交通不完善,生态环境质量低,生态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要从集约化经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交流平台,提高从业者和村民的素质,发挥地方优势等方面进行改善,以促进生态文明理念下的中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萍  
近年来,随着流域旅游和城市旅游不断升温,沿江城市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旅游开发给城市经济注入了活力,但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实现沿江城市旅游产业的绿色转型和提质增效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生态文明理论,从"均衡、低碳、高效、集约、和谐"五大理念出发,探讨我国沿江旅游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分析制约沿江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从"圈层式"布局模式、"低碳化"产业模式、"梯度式"分区模式、"补偿式"臝利模式、"快行慢游"交通模式五个方面入手,共同构建沿江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本研究对于促进沿江旅游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完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维波  
分析了现代城市发展背后掩盖的各种问题、矛盾及其生态学实质 ,指出建立生态文明观是现代城市摆脱困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最后 ,提出实施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方法和途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战飚  
一、生态文明是未来人类社会的文明形态文明是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是文化中进取、积极、合理成分的总和.标志着文化的进步程度。文明是社会处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定发展阶段的体现,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传统的农业文明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依靠农耕牧渔而发展。其自然观是天人合一的,对大自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旭霞  
面对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正确认识生态文明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反思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之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