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5)
2023(14278)
2022(11581)
2021(10512)
2020(8358)
2019(18469)
2018(18377)
2017(34650)
2016(18641)
2015(20500)
2014(20159)
2013(19473)
2012(17749)
2011(16078)
2010(16160)
2009(14892)
2008(14008)
2007(12351)
2006(11330)
2005(10240)
作者
(51330)
(42734)
(42627)
(40287)
(26888)
(20396)
(19194)
(16350)
(16302)
(15197)
(14509)
(14448)
(13852)
(13271)
(13121)
(12926)
(12584)
(12472)
(12328)
(12326)
(10734)
(10472)
(10285)
(9853)
(9747)
(9561)
(9479)
(9403)
(8586)
(8371)
学科
(79866)
经济(79789)
管理(47711)
(45949)
(34525)
企业(34525)
中国(26565)
地方(26362)
(25840)
方法(22926)
业经(22295)
农业(17964)
数学(17710)
数学方法(17535)
环境(16067)
(15586)
(14988)
产业(14644)
(14589)
地方经济(13953)
(13606)
(13448)
贸易(13435)
(13207)
金融(13204)
(13183)
银行(13166)
理论(12898)
(12870)
(12832)
机构
学院(255104)
大学(247834)
(101794)
经济(99609)
管理(92752)
研究(90850)
理学(78490)
理学院(77498)
管理学(76111)
管理学院(75642)
中国(68876)
科学(55976)
(54063)
(45601)
(44899)
(41843)
中心(41693)
(40679)
研究所(40617)
(38931)
师范(38576)
业大(35565)
财经(35453)
北京(34172)
(33647)
(33215)
农业(32078)
(31903)
师范大学(30878)
经济学(30653)
基金
项目(169556)
科学(134187)
研究(129688)
基金(119462)
(103435)
国家(102496)
科学基金(87963)
社会(82881)
社会科(78488)
社会科学(78474)
(69683)
基金项目(63908)
教育(57674)
(57137)
编号(53886)
自然(53387)
自然科(52004)
自然科学(51994)
自然科学基金(51027)
资助(46202)
(44064)
成果(42803)
重点(38829)
课题(38199)
(36083)
发展(35962)
(35345)
(35198)
国家社会(34151)
创新(33546)
期刊
(126410)
经济(126410)
研究(76440)
中国(55727)
(40518)
科学(35944)
学报(35576)
管理(35059)
(33512)
教育(32548)
农业(28013)
大学(27230)
学学(25335)
(24958)
金融(24958)
业经(24716)
技术(22183)
经济研究(19379)
问题(17049)
财经(16353)
(14981)
(14408)
资源(13980)
图书(13171)
商业(12725)
(12610)
科技(12495)
现代(12484)
(11990)
(11814)
共检索到394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淑新  胡仪元  唐萍萍  
在旅游与生态环境矛盾趋于加剧的背景下,生态化可促进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同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产业生态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具有重要生态战略地位的秦巴汉水区域为例,提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同时指出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以旅游产品与服务供给的生态化为根本形成推力系统,以旅游消费模式的生态化为重点形成拉力系统,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形成支撑系统,以产业生态化发展环境的营造为手段形成保障系统,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汀  鲁波涛  
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指出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并从注重生态规划、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加强生态观念培养以及提高生态旅游科技含量方面对生态旅游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思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齐子鹏  陈斌  陈梅  
"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对我国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进行深刻反省的一种明智选择,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而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观指导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本文在厘清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约束性条件,并对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生态旅游的实践方式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清霞  秦张平  马勇  
鄂西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伴随着构建"两型社会"和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机遇的出现,利用突出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社区生态旅游就成为寻求鄂西跨越发展的突破口。总结了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实践的基本模式,对鄂西圈导入发展社区生态旅游做了相关分析,提出了鄂西圈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舒小林  黄明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贵州省明确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而发展旅游业是贵州省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在分析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省循环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驱动运行机制,为全国欠发达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探索切实可行的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集体验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在衡阳迅速发展,但存在整体规划不够到位,配套服务设施相对滞后;服务项目缺乏特色,旅游产品缺乏包装;旅游经营模式分散,旅游资源整合不力;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档次等问题与不足。笔者认为,在现代生态文明视阈下,衡阳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应该采取以下对策措施:一是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加强项目科学论证;二是突出农耕文化特色,挖掘乡土民俗风情;三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规范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四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乡村生态旅游精品;五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生态旅游环境;六是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拓展乡村生态旅游市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元秀  徐长乐  
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理念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江苏沿海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三市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竞争有余,合作不足,致使三市生态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分析江苏沿海加强生态旅游竞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市应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开展区域生态旅游竞合,具体措施包括:做好统一规划,打造沿海生态旅游区;创新生态旅游产品,联合开发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加强生态旅游合作营销;改善旅游交通和服务;完善合作的制度化机制,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社区参与"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格局;联合加强生态教育,共同治理和改善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海波  李少游  
我国乡村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在推进我国整体经济结构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优化农村传统产业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农民思想文化素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乡村旅游作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旅游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同时,乡村旅游粗放、不计后果的发展方式也引发了许多环境道德伦理问题。文章在生态视角下,研究分析我国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和有效途径,通过对中国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及问题的剖析,本着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一些加强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颜文华  
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了绿色旅游物流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剖析,进而分析了旅游物流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和面临的问题,最后探讨了通过理念革新、现代营销、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措施,促进旅游物流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永海  孙垚  
生态旅游就是将生态文明理念与旅游业相结合,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对第三产业的内涵式增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乡村生态旅游作为我国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内蕴丰富的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它既汲取了我国"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精髓,亦借鉴了国外生态旅游的新经验,是在结合我国地区特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就其乡村生态旅游实际提出了应加强其资源规划与保护、着重挖掘其文化内涵、打造其旅游品牌、实施其管理与引导相结合等对策,从而进一步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繁荣。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苏慧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核心理念,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发展是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只有做到产业振兴,才能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婧  
<正>随着城市旅游业态的出现和蓬勃发展,旅游业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然而,城市旅游本身植根于城市的巨大复合系统中,它作为一种经济业态在承担经济发展使命的同时,也承担着保护城市生态、维系城市健康的职责。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化及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如何促进城市生态与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性研究课题。杨延风所编著的《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发展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便对该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城市旅游的生态可持续框架,并提出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旅游经营和管理路径。
关键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晶  方卫武  阮秀梅  
生态文明是比工业文明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它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江西省旅游业快速发展中,如何处理科学发展与自然和谐的辩证统一关系,积极探索一条既能建设生态文明、保住青山绿水,又能发展和谐旅游的具有江西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江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入手,提出了江西省旅游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杰文  蒋正云  赵月  
环境污染问题的改善与产业发展态势的关系十分密切。文章考察了生态文明视角下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集聚态势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总体偏低,在加入了经济发展水平、外资依存度、产业结构高级化、科技创新能力和能源消费强度等控制变量后,其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曲线关系,旅游产业的科学集聚有利于西部地区环境污染情况的改善,但其目前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西北、西南地区旅游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情况的发展态势及控制变量对二者互动关系的作用形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当前应该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对策,科学引导地区旅游产业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永峰  郑慧  
当前,新兴的农村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旅游模式,农村旅游经济也已成为农村经济中第三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生态文明是农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农村旅游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实现我国农村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制定合理生态规划,提高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提升经营者管理水平,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农村旅游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