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5)
2023(9795)
2022(7501)
2021(6808)
2020(5279)
2019(11401)
2018(11499)
2017(21473)
2016(11471)
2015(12543)
2014(12085)
2013(11175)
2012(9621)
2011(8516)
2010(8571)
2009(8015)
2008(7391)
2007(6721)
2006(6062)
2005(5042)
作者
(29634)
(24795)
(24555)
(23410)
(15536)
(11654)
(11133)
(9433)
(9404)
(8660)
(8369)
(8267)
(7839)
(7637)
(7577)
(7550)
(7218)
(7208)
(7156)
(7004)
(6052)
(5985)
(5926)
(5711)
(5642)
(5519)
(5479)
(5435)
(4992)
(4822)
学科
(40587)
经济(40540)
管理(32362)
(27395)
(21600)
企业(21600)
(16691)
中国(15746)
业经(12878)
方法(11461)
地方(11384)
农业(10813)
环境(10766)
(10006)
(8920)
数学(8869)
数学方法(8762)
(8700)
(8642)
理论(7589)
(7270)
(7105)
发展(7082)
(7071)
(6883)
贸易(6878)
(6765)
银行(6756)
(6665)
产业(6592)
机构
学院(148932)
大学(143833)
(56735)
经济(55418)
管理(54231)
研究(49562)
理学(46095)
理学院(45605)
管理学(44654)
管理学院(44405)
中国(37170)
科学(30277)
(30253)
(26521)
(24066)
(23708)
中心(23538)
(23347)
(21509)
师范(21317)
业大(21165)
研究所(21149)
财经(20755)
(19017)
(18874)
(18743)
北京(18424)
农业(18229)
经济学(17539)
技术(17336)
基金
项目(102976)
科学(81555)
研究(80313)
基金(72341)
(62742)
国家(62194)
科学基金(53710)
社会(51458)
社会科(48552)
社会科学(48542)
(42277)
基金项目(38204)
教育(36479)
(34564)
编号(34215)
自然(32200)
自然科(31356)
自然科学(31349)
自然科学基金(30744)
成果(27158)
资助(26901)
课题(24120)
(23958)
重点(23804)
(22103)
(21424)
国家社会(21407)
(20817)
创新(20547)
(20523)
期刊
(70448)
经济(70448)
研究(42521)
中国(33291)
(24389)
教育(21803)
学报(21212)
管理(20183)
科学(19973)
(19921)
农业(16683)
大学(16558)
学学(15285)
业经(14659)
技术(13300)
(13006)
金融(13006)
经济研究(10779)
财经(9585)
问题(9085)
图书(8911)
(8434)
(8301)
职业(7723)
资源(7495)
现代(7457)
(7343)
科技(7046)
商业(6939)
(6834)
共检索到223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冠军  
立足新时代的要求,以生态文明为重要依托,探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并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深度分析了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全面探究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障碍,以此为据,提出了新时代下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人增加到2013年的7.3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3.73%,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然而,部分城镇为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而牺牲生态环境的现象较为突出,雾霾天气等重度空气污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熊勇清  杨评防  白云  
结合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将欧洲环境局的DPSIR环境管理模型应用到新型城镇化的评价中来,在传统DPSIR模型的基础上融合新型城镇化的四个核心支点,改进的DPSIR模型将生态要素因子作为驱动力对压力作用的衔接桥梁,能更好地描述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建设协调发展关系,DPSIR框架下生态文明视阈的新型城镇化是提高驱动力,缓解压力,改善状态,消除影响和全面响应。选取广西三城市作为分析样本,实例应用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可操作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红霞  赵爽  金益多  
新型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何将生态文明的理论融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生态文明为视角,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CritiC方法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显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处于转型后期阶段。本文依据测度结果,从城镇产业结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等角度提出了提升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春雨  刘英英  李萍  陈秋霞  
[目的]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测度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明确新型城镇化的优缺点,有利于经济与环境、城市与乡村之间协调发展。[方法]文章以泉州市为靶区,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3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确定指标权重,并通过评价模型定量估算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结果](1)在2000—2015年,在社会发展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上晋江市发展最好,洛江区发展最差;在生态环境系统上南安市发展最好,发展最差是惠安县, 3个层面内都有一定的波动。(2)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0.246 5~0.805 0之间,呈现"中间高,边缘低"的空间分布;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中晋江市(0.805 0)最高,洛江区(0.246 5)最低,它们之间差距近2倍,城市差异明显,存在一定的聚集状态。[结论]今后,亟需从社会生活系统、经济发展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3个层面同步发展,推动泉州市新型城镇化永续发展,以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定量研究提供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兰  方兰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水是其他生态稳定的基础,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进程协调发展是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必由之路。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分析水生态文明的内涵,通过规划引导、发展方式变革、水文化培育和水文明制度建设构建了水生态文明视阈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机制,提出基于城镇化质量提升机制的对策建议,从而建立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城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文秀  李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常会遇到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调等问题。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河北省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文明角度对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化规模盲目扩大、工业农业等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环保以及城镇化政策缺失等问题制约了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步伐。在此基础上,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合理规划城镇产业布局,加强环境保护、强化政府引导等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背景下河北省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昌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已势不可挡,然而在生态文明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转变传统粗放式的城镇化模式已迫在眉睫,建构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与生态发展相适应的格局成为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文章主要研究如何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寻找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可行举措,为未来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舜  毋庆刚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必须聚焦于"人的城镇化",优化城镇化的布局和形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体系,基于产业生态、自然生态、居住生态、文化生态、农村生态的综合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洪昉  冯建国  薛正旗  张颖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北京市提出在二道绿隔地区开展新一轮的平原造林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该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该文在空间布局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北京市城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并从现实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包括科学布局城镇体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以及大力整治城镇环境4个方面。同时,该文基于规划、土地利用、资金支持、农民利益、绿色产业等多方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并针对性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即从空间布局入手,优化人口与产业的结构;从规划入手,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从政策入手,确保农民全面、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史茜  
经受了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和2013年多个"雾霾"天气的考验后,以及无锡城镇化率达到72.9%的情况下,要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反思其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生态文明问题。文章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缺乏明确、统一的"生态文明"评价标准等问题。只有通过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的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城镇化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保证无锡经济的新一轮转型高速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瑞  刘婷  张跃胜  
从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三个层次考察了城镇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三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454、-0.107和-0.012,人口城镇化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促进效应,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累计值、偏离度和综合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显著影响;由于经济、产业和国土空间的差异,城镇化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据此,从制定精准城镇化发展规划和促进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小力  
以五大发展观为引领,加快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实现"绿色发展"和"特色城镇化"有效互动,具有重大意义。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探讨西部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推进的战略、发展时序与科学布局。该研究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宏岳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生态文明观指导下,我国走新型工业道路又有新的内涵和路径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仪青  
以独特的视角,全面阐述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并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中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深入挖掘生态经济效益,建设全面协调的生态产业体系;着力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建设低碳清洁型社会;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持续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