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06)
2023(7125)
2022(5969)
2021(5426)
2020(4200)
2019(9113)
2018(8961)
2017(16908)
2016(8837)
2015(9401)
2014(8765)
2013(8211)
2012(7096)
2011(6245)
2010(6236)
2009(5928)
2008(5328)
2007(4351)
2006(3721)
2005(3017)
作者
(21933)
(18091)
(17907)
(17092)
(11467)
(8651)
(8197)
(6883)
(6850)
(6192)
(6113)
(6052)
(5596)
(5551)
(5414)
(5354)
(5321)
(5176)
(5165)
(5039)
(4341)
(4171)
(4134)
(4132)
(4077)
(3914)
(3854)
(3822)
(3621)
(3519)
学科
(31105)
经济(31070)
管理(25094)
(18787)
(16209)
企业(16209)
中国(12739)
方法(10614)
环境(10550)
地方(9154)
(9089)
业经(8710)
数学(7683)
数学方法(7579)
理论(7008)
(6850)
(6810)
(6540)
城市(6328)
(6108)
农业(6018)
生态(5873)
(5834)
产业(5462)
(5443)
贸易(5441)
(5232)
资源(4897)
(4753)
城市经济(4587)
机构
学院(114546)
大学(109986)
管理(42846)
(42506)
经济(41417)
理学(37291)
理学院(36794)
研究(36291)
管理学(36113)
管理学院(35893)
中国(25847)
科学(22908)
(22753)
(18960)
(17548)
师范(17447)
中心(16927)
(16307)
(16189)
财经(15666)
业大(15015)
研究所(14933)
(14264)
(14206)
(13987)
师范大学(13923)
(13638)
北京(13589)
经济学(13301)
经济学院(12044)
基金
项目(83249)
科学(67055)
研究(63346)
基金(60150)
(51834)
国家(51401)
科学基金(45323)
社会(42241)
社会科(40044)
社会科学(40037)
(33289)
基金项目(32509)
教育(28215)
(27872)
自然(27842)
自然科(27134)
自然科学(27130)
自然科学基金(26582)
编号(26129)
资助(21892)
成果(19797)
(19118)
重点(18917)
(17929)
课题(17744)
国家社会(17621)
(17079)
创新(16526)
(16092)
规划(15676)
期刊
(49339)
经济(49339)
研究(31825)
中国(18793)
科学(15209)
学报(14749)
管理(14642)
(13774)
教育(13323)
(13310)
大学(11436)
学学(10871)
业经(10344)
农业(9387)
技术(7966)
问题(7790)
经济研究(7586)
城市(7398)
(7280)
金融(7280)
财经(7047)
(6997)
资源(6654)
(6257)
现代(6214)
商业(5750)
科技(5334)
(5322)
图书(5128)
(4770)
共检索到157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迅  张爱华  
在揭示生态文明与城市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城市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关联性;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重视的众多城市文化现象,包括:城市生活方式的选择、城市建筑形态的崇尚、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城市价值理念的取舍等。试图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从现象到本质给予探讨与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文明  
认为一味追求城市机动化交通,忽视慢行交通,会助长车辆消费的攀比之风,会加速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幸福。因此,应当对交通方式进行理性的思考与选择,重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涤湘  
经历了漫长的农业文明、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后,我国正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社会转型。《城乡规划法》的出台,意味着城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未来区域规划建设发展的方向。从发展生态文明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城乡规划应改革的一些方面和应重点强调的几个问题,包括在规划编制中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统筹城乡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敬  张忠潮  
不同的文明形态下形成不同的消费观念。适度消费观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消费观。它克服了工业社会单纯的立足于经济发展,毫无节制的牺牲环境与过度消耗资源的缺陷。适度消费观倡导:生态消费,即人类的消费应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为上限;均衡消费,即代际以及空间分布均衡的消费;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综合型消费,反对"纵欲"的物质消费,提倡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要将适度消费观推向实践,应该从教育、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法律等方面做好工作。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吴迪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需要把自然生态环境自觉地纳入到生产实践活动的规划之中,将自然融入到人、经济、文化、科技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中;需要我们在价值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而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正是在消费领域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体现。可持续消费是对传统高消费、高污染的消费模式的变革,是对消费异化现象的修正。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是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转变消费观念、优化消费结构等途径来实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充  程磊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文化产业正在发挥着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发展质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而文化产业集聚区则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把生态文明建设与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走"双赢"路子,对实现区域经济的永续发展,建设美丽景德镇、美丽中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生态文明视角下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探讨了集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表明,只有实现生态文明与集聚区规划、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相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齐子鹏  陈斌  陈梅  
"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对我国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进行深刻反省的一种明智选择,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而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观指导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本文在厘清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约束性条件,并对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生态旅游的实践方式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淑新  胡仪元  杨名  
以具有重要地理区位与战略地位的汉江流域为例,基于当前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突出矛盾的分析,深入探讨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流域发展问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汉江流域解决当前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显的资源环境问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汉江流域发展应通过促进流域产业生态化、形成消费生态化模式、实现流域内部协同、推动流域内外共生途径,形成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构建科技创新驱动、法律制度保障和生态安全监控三大支撑体系,从而有效推动汉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冠军  
立足新时代的要求,以生态文明为重要依托,探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并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深度分析了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全面探究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障碍,以此为据,提出了新时代下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人增加到2013年的7.3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3.73%,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然而,部分城镇为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而牺牲生态环境的现象较为突出,雾霾天气等重度空气污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段禄峰  张鸿  
在当今世界"生存和发展"的主题下,生态资源由过去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演变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人地关系日益失调,资源与环境压力空前加剧。只有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在生态建设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闫祥林  王美卿  许承保  杨博  沈振国  
生态文明观念的提出,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必须站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和高度,对研究生的科技伦理教育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并不断开拓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彪  李健毅  
通过构建非期望产出模型,并选择全国30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从时空的角度对其环境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角度上看,2003—2012年环境效率水平总体在平稳进步,东南部地区领先于中部、西南部和北部地区。从效率分解变化上看,整体上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呈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从空间角度上看,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环境效率已呈现两极化趋势,中部和西南部地区环境效率的集聚型由"低-高"进入"高-低",并与东南部地区的集聚特征日趋接近,使得原有的三类型集聚空间格局分布正逐渐转变为二类型格局分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晶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开宗明义地指出,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是当前的核心任务,这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与方向的战略调整。在环境事务与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境下,总结与提炼环境善治的方案与路径成为学术界不容推辞的历史任务。文章通过分析环境治理的可持续性与复杂性、主体的多元性与自组织性以及治理过程的"去中心化"与"合作化"倾向等特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经验性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伟  冷天玉  杨丽  
随着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绿色消费则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和化解环境危机的有效措施。在由传统消费模式到绿色消费模式变迁过程中存在着外部性、消费观和绿色政策等路径依赖问题,论文以他留文化中的绿色农产品和绿色服装作为案例,分析形成路径依赖问题的原因,提出政府层面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和质量认证机制,消费者层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对策,实现绿色消费的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