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06)
- 2023(15951)
- 2022(13003)
- 2021(11946)
- 2020(9507)
- 2019(20950)
- 2018(20530)
- 2017(39084)
- 2016(20887)
- 2015(22928)
- 2014(22362)
- 2013(22065)
- 2012(20155)
- 2011(18153)
- 2010(18539)
- 2009(17662)
- 2008(17354)
- 2007(15789)
- 2006(14388)
- 2005(13055)
- 学科
- 济(91924)
- 经济(91815)
- 业(90801)
- 企(72496)
- 企业(72496)
- 管理(70770)
- 农(48116)
- 业经(33138)
- 农业(32452)
- 方法(30115)
- 中国(27551)
- 财(26514)
- 地方(23401)
- 数学(21581)
- 数学方法(21381)
- 制(19670)
- 技术(19060)
- 务(18765)
- 财务(18741)
- 财务管理(18719)
- 企业财务(17691)
- 环境(17184)
- 和(16726)
- 策(16659)
- 贸(16388)
- 贸易(16373)
- 划(16177)
- 理论(16004)
- 发(15909)
- 易(15872)
- 机构
- 学院(300045)
- 大学(287063)
- 济(127083)
- 经济(124622)
- 管理(118371)
- 理学(100879)
- 理学院(99864)
- 研究(99449)
- 管理学(98567)
- 管理学院(98016)
- 中国(79472)
- 农(60691)
- 京(60134)
- 科学(58076)
- 财(58049)
- 所(49126)
- 江(48442)
- 中心(46657)
- 农业(45916)
- 业大(45468)
- 财经(45101)
- 研究所(43871)
- 经(40805)
- 范(38744)
- 师范(38442)
- 州(38306)
- 北京(37482)
- 经济学(36802)
- 院(35583)
- 经济管理(34051)
- 基金
- 项目(193766)
- 科学(155009)
- 研究(149746)
- 基金(139105)
- 家(119226)
- 国家(117969)
- 科学基金(102993)
- 社会(98064)
- 社会科(92616)
- 社会科学(92592)
- 省(79664)
- 基金项目(73548)
- 教育(66396)
- 划(64159)
- 编号(62886)
- 自然(62377)
- 自然科(60843)
- 自然科学(60832)
- 自然科学基金(59743)
- 资助(53561)
- 成果(49234)
- 发(48237)
- 创(43692)
- 重点(43274)
- 课题(42828)
- 部(42030)
- 业(41539)
- 国家社会(40362)
- 创新(39961)
- 发展(39791)
- 期刊
- 济(159634)
- 经济(159634)
- 研究(87751)
- 中国(65215)
- 农(63037)
- 管理(46639)
- 财(46112)
- 农业(42403)
- 科学(40976)
- 学报(39737)
- 业经(33853)
- 教育(32345)
- 融(32111)
- 金融(32111)
- 大学(31662)
- 学学(30223)
- 技术(27464)
- 经济研究(22602)
- 业(22379)
- 财经(21799)
- 问题(21043)
- 经(18948)
- 技术经济(16427)
- 世界(15735)
- 农村(15413)
- 村(15413)
- 现代(15352)
- 商业(15314)
- 农业经济(15188)
- 版(14887)
共检索到465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倪慧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在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制度指导下的农业发展目标是实现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哈尼稻作梯田农业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典范,在上千年的耕种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耕文明智慧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实践原则。这些都是哈尼梯田农业的精粹,应当充分汲取。但它也正面临着向现代农业转型,以及申遗成功之后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的考验。依据中央政策,尊重地域实际,哈尼梯田农业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小规模持续农业、生态安全农业,并以此为契机开发生态农业旅游。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可持续农业 哈尼梯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岳建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乡村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能够推动乡村地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但是,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之下,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建立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乡村生态建设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能够有效的提升该地区的生态建设水平,以及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丹阳 张强 周美华
从联合国通过“千年发展目标”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全球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是世界各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目前存在着以强弱可持续为特征的生态经济范式,以浅绿、深绿和红绿为代表的政治哲学范式,不同学科与境下的交叉融通范式等不同视角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范式,但这些理论范式在助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中国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在文明形态、发展维度、生态向度和实践深度各方面都有所创新。展望后2020时代,生态文明在宏观上引领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新路径,在中观上引领可持续发展实践行动新路径,在微观上引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丹阳 张强 周美华
从联合国通过“千年发展目标”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全球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是世界各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目前存在着以强弱可持续为特征的生态经济范式,以浅绿、深绿和红绿为代表的政治哲学范式,不同学科与境下的交叉融通范式等不同视角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范式,但这些理论范式在助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中国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在文明形态、发展维度、生态向度和实践深度各方面都有所创新。展望后2020时代,生态文明在宏观上引领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新路径,在中观上引领可持续发展实践行动新路径,在微观上引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灿强 闵庆文 田密
农户是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关键要素,农户感知是相关保护与发展措施的信息反馈,也是政策制定和改进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文章基于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的调查,通过构建感知指数体系,评价了农户的遗产保护感知、生态问题感知和旅游发展感知,分析了农户对不同问题感知的相关性以及个人与家庭特征对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保护和传承遗产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发展梯田旅游总体上持支持态度,然而农户也感知到梯田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对旅游发展总体满意度一般。农户对遗产系统的认知与保护意愿越强,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对生态保护的意愿越强烈,旅游发展可以加强农户对梯田的保护意愿。农户年龄和家庭土地经营规模越大,对梯田系统的认知程度越高,而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愿越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要加强宣传教育,生态保护优先,发展规划先行,逐步消除农户的消极感知,实现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灿强 闵庆文 田密
农户是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关键要素,农户感知是相关保护与发展措施的信息反馈,也是政策制定和改进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文章基于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的调查,通过构建感知指数体系,评价了农户的遗产保护感知、生态问题感知和旅游发展感知,分析了农户对不同问题感知的相关性以及个人与家庭特征对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保护和传承遗产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发展梯田旅游总体上持支持态度,然而农户也感知到梯田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对旅游发展总体满意度一般。农户对遗产系统的认知与保护意愿越强,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尹昌斌 程磊磊 杨晓梅 赵俊伟
该文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农产品数量与质量需求双重提升、农业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挑战,基于"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阐述了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农业主要表现为生产效益型的集约农业、资源节约型的循环农业、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产品安全型的绿色农业等四个特征,探讨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生态文明型农业新型生产模式的路径选择,指出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农业建设重点为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推进农业资源节约利用、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实施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工程等,并提出加强生态补偿等制度安排,对于探索生态文明型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定有针对性的推进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 循环农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敏
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崛起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出台后,新型城镇化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让乡村旅游倍受瞩目。可我国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之路尚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在保持乡村生态文明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议题。本文在生态文明视角下,研究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本着集约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重点指出了若要保持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生态文明"与"旅游开发"的全面平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段禄峰 张鸿
在当今世界"生存和发展"的主题下,生态资源由过去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演变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人地关系日益失调,资源与环境压力空前加剧。只有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在生态建设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 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亮 余千 贺正楚 李进生 张涛
农业遗产产业发展是一种对农业遗产地进行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政府和社会不断加大对农业遗产产业开发的投入。运用DEA模型,借助MAtlAb和DEAP 2.1软件平台对1999—2015年广西龙胜县龙脊梯田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5年期间,该梯田投入产出效率总体状况不佳,按时间序列可分为低迷期、波动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针对广西龙胜县龙脊梯田盲目扩大投资和投资结构不合理等影响效率的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及改进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海波 李少游
我国乡村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在推进我国整体经济结构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优化农村传统产业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农民思想文化素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乡村旅游作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旅游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同时,乡村旅游粗放、不计后果的发展方式也引发了许多环境道德伦理问题。文章在生态视角下,研究分析我国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和有效途径,通过对中国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及问题的剖析,本着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一些加强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生态 乡村旅游 集约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贾文哲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支出结构失衡既过度干预了市场、分散了财力,也影响了财政自身职能的实现。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财政支农必须实现转型,即实现财政支农由主体地位向主导作用、政府包办向多方参与、注重财力支持向注重政策支持的转变。财政支农转型的实施路径应是把握农村、农业的发展规律,把握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把握财政支农支出的方向及力度。
关键词:
财政 支农资金 转型 市场调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Geoffrey Wall 孙业红 吴平
经过世代演化,稻作梯田已成为代表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文化景观。作为一种生产性景观,其存在的永久性取决于其农业利用(农业生产活动)的可持续性。然而,梯田景观也会因其本身的特征成为基本的旅游吸引物,一些特殊案例已引起联合国注意。文章对比分析巴厘南部中心地区(Parawisata Budaya)对文化旅游的重视和红河丰富的梯田景观与文化,从资源与可进入性、市场和营销、规划等方面提出红河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措施建议,并且探讨了梯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此外,提出要增强当地居民的旅游参与度,不仅能确保他们从中获益,更重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奉宪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其基本目标之一。而我国的农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现状差强人意,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极大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鉴此,必须从深层次上来认识农业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从而探索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钱莹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实现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重要跨越,生态经济伦理观应运而生。生态经济伦理观内容广泛,涵盖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方方面面。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经济伦理观是人类探索出的一种长效发展机制,生产领域具有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特点而消费领域则以适度、节约、简朴作为基本原则。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经济伦理 绿色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