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3)
- 2023(10196)
- 2022(8489)
- 2021(7511)
- 2020(6125)
- 2019(13302)
- 2018(12922)
- 2017(24892)
- 2016(12868)
- 2015(13767)
- 2014(13306)
- 2013(13119)
- 2012(11955)
- 2011(10930)
- 2010(11168)
- 2009(10619)
- 2008(9705)
- 2007(8550)
- 2006(7751)
- 2005(6900)
- 学科
- 济(78148)
- 经济(78106)
- 管理(37434)
- 业(32156)
- 企(26529)
- 企业(26529)
- 方法(23343)
- 地方(21146)
- 数学(20117)
- 数学方法(19914)
- 业经(16436)
- 中国(16329)
- 农(16266)
- 地方经济(14702)
- 学(14115)
- 环境(13731)
- 产业(12533)
- 财(12433)
- 制(10857)
- 农业(10833)
- 贸(9621)
- 贸易(9616)
- 体(9445)
- 和(9351)
- 易(9209)
- 融(9095)
- 金融(9094)
- 发(9082)
- 划(8774)
- 经济学(8546)
- 机构
- 学院(187835)
- 大学(182246)
- 济(90466)
- 经济(88995)
- 管理(70030)
- 研究(65787)
- 理学(60531)
- 理学院(59869)
- 管理学(58954)
- 管理学院(58616)
- 中国(47863)
- 科学(37844)
- 财(37337)
- 京(36416)
- 所(31783)
- 财经(30157)
- 经济学(29535)
- 中心(28942)
- 研究所(28813)
- 江(27295)
- 经(27218)
- 经济学院(26330)
- 农(25466)
- 业大(24155)
- 院(23944)
- 范(23700)
- 师范(23497)
- 北京(22626)
- 财经大学(22173)
- 州(21876)
- 基金
- 项目(125264)
- 科学(100097)
- 研究(93814)
- 基金(91093)
- 家(78394)
- 国家(77814)
- 科学基金(67553)
- 社会(63544)
- 社会科(60528)
- 社会科学(60515)
- 省(50426)
- 基金项目(47828)
- 教育(41040)
- 划(40715)
- 自然(40494)
- 自然科(39444)
- 自然科学(39437)
- 自然科学基金(38736)
- 编号(36544)
- 资助(36238)
- 发(30456)
- 重点(28689)
- 成果(28151)
- 国家社会(27032)
- 部(26752)
- 创(26704)
- 课题(25475)
- 发展(25437)
- 展(25072)
- 创新(24954)
共检索到277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徐方
文章认为,在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从根本上转变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成为首要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契机,推动现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以区域协作、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和产业转移为优化思路,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生态文明 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渠立权 骆华松 陈建波
文章提出了区域职能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讨论了综合型、内敛型、外向型和松散型等四种区域职能和产业结构的对应关系。以淮海经济区为例,利用2012年的经济数据,计算了区域职能及其它相关指标,发现该地区区域职能较小,区域职能系数仅为19.02%,判定区域经济类型为松散型。据此设定了"松散型—内敛型—综合型"转变的发展目标,并基于区域产业结构问题分析,提出区域优势引导产业分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接受产业转移、壮大地方主导产业、发现培育新型产业等产业结构调整途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营周
中原经济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其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要求,也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同步协调和发展成果共享等要求,并将贯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需要创新思维,探寻新路。一、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唐
外商投资对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的形成有一定贡献。我国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特点说明,"污染避难所"假说在我国成立。在外商投资的重点产业领域制造业中,污染密集型产业又是外商投资比例较大的领域。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必须进行外商投资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在外商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加强对外商投资的产业方向的引导、完善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标准、严格外商投资产业的环境监管等方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唐
外商投资对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的形成有一定贡献。我国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特点说明,"污染避难所"假说在我国成立。在外商投资的重点产业领域制造业中,污染密集型产业又是外商投资比例较大的领域。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必须进行外商投资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在外商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加强对外商投资的产业方向的引导、完善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标准、严格外商投资产业的环境监管等方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西三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拓展了传统产业结构理论,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加速工业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两难选择,需要从发展阶段、要素禀赋、产业基础等维度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全面考察,明确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实现产业结构在发展路径、资源路径、技术路径、环保路径、政策路径上的逐步转型,在生态文明框架下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产业结构。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蕾 周瑞琴
空港地区产业演变研究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依据,对长三角六大主要空港经济区产业发育现状以及1999—2013年各区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分析表明:总体上,制造业比重持续最高,但已逐步下降,运输业对制造业挤占效应明显。服务业比重稳定在20%左右,商务服务业普遍较弱。行业上,一是零售业、设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制造业临空指向有所增强;二是物流业明显受制于机场规模;三是各区大部分行业相同,亦存在区域特色。在归纳世界知名空港经济区模式的基础上,将实证空港经济区与之进行相似度分析,选择各区适宜的发展模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鹤 刘洋 许旭
优化、高效的产业结构及布局是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借用区位商的指标设计理念,尝试性地提出了产业环境商和区域环境商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以此为基础对成渝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为基于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竞争力等经济社会指标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传统范式加入了新视角和新方法,也为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从缓解酸雨问题入手,基于各行业SO2排放的区域环境商和产业环境商测算结果,对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以造纸业为例,基于各地市SO2排放的区域环境商的测算结果,结合各地市SO2的可增排量和造纸业的产业发展现状,对成渝经济区造纸业的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建林 徐君
以呼包银榆经济区为例,采用2000—2012年呼包银榆经济区的统计数据,运用典型相关法、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法,在分析呼包银榆经济区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和分析了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环境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1经济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生态环境相关性较高,且二者和固体环境、大气环境相关性最大。2经济区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其中,第二、三产业与水环境质量呈正协整关系,第一产业与其呈负协整关系;第一、三产业与大气环境呈负协整关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固体环境质量呈正协整关系,第一产业与其存在负协整关系。3经济区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产生动态效应。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增加会引起生态环境较小幅度污染,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逐步减弱;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会引起生态环境较大幅度污染,其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影响最大,工业废气排放量次之,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相对稳定态势;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生态环境 呼包银榆经济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安翠娟 侯华丽 周璞 刘天科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分析提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统一于我国的永续发展,二者密不可分,但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还存在综合分区结果实用性不强、环境单要素承载力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资源单要素承载力对资源节约集约指导不足、承载力研究缺少制度支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增强综合分区结果的实用价值、拓展单要素承载力研究方法思路、科学建立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承载力制度体系框架设计的建议,并以广西北部湾为例加以佐证。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资源 环境 承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涂妍
南贵昆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该经济区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关系着西部滇黔桂三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南贵昆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的实证研究表明,南贵昆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总体上不合理,各产业内部结构也存在不协调状况;经济区产业结构质量较低,表现在产业非农化程度低、工业化程度低且资本密集型产业弱。“十一五”期间,南贵昆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应着力在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上。
关键词:
南贵昆经济区 产业结构 调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段禄峰 张鸿
在当今世界"生存和发展"的主题下,生态资源由过去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演变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人地关系日益失调,资源与环境压力空前加剧。只有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在生态建设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 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姜保雨
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集群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走"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同时,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品牌建设.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立足于中原,树立产业集群品牌的新理念。通过"政府支持-科研院所引导-行业协会指导-集群内企业主导"的联动机制,发挥地方经济的特色优势,整合产业集群资源和现有品牌,形成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受益的产业集群品牌。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产业集群品牌 新型工业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雄浪 朱旭光
利用1991~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成渝经济区形成前后的产业结构对川渝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就成渝经济区对川渝经济的影响而言,第二产业的影响较大,第一产业的影响呈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影响有上升的趋势,川渝经济正向工业型经济转型。成渝经济区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促进成渝经济区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实现大发展,大赶超。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保伟
文章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分析了农业生态文明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进而阐述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提出包括建立健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农村环境教育体系,积极发展农民组织、提升农民素质,培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支持系统,协调"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等在内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策略,并进行了系统阐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