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8)
- 2023(14922)
- 2022(12951)
- 2021(12072)
- 2020(10060)
- 2019(22654)
- 2018(22610)
- 2017(43287)
- 2016(23126)
- 2015(25954)
- 2014(25596)
- 2013(25079)
- 2012(22742)
- 2011(20702)
- 2010(20812)
- 2009(19471)
- 2008(18203)
- 2007(15925)
- 2006(14108)
- 2005(12244)
- 学科
- 济(106977)
- 经济(106876)
- 管理(67456)
- 业(58408)
- 企(49285)
- 企业(49285)
- 方法(41723)
- 数学(35663)
- 数学方法(35262)
- 中国(24803)
- 地方(24337)
- 农(23955)
- 学(23119)
- 业经(22124)
- 财(21542)
- 环境(18144)
- 理论(16606)
- 和(16193)
- 农业(16109)
- 制(16058)
- 贸(15609)
- 贸易(15599)
- 易(15037)
- 地方经济(14826)
- 划(13985)
- 银(13683)
- 融(13650)
- 金融(13647)
- 银行(13644)
- 技术(13508)
- 机构
- 学院(327039)
- 大学(325799)
- 济(133111)
- 经济(130247)
- 管理(128363)
- 理学(111274)
- 理学院(110028)
- 研究(109802)
- 管理学(108035)
- 管理学院(107464)
- 中国(80355)
- 京(68739)
- 科学(68483)
- 财(58509)
- 所(54388)
- 研究所(49756)
- 中心(49295)
- 农(48601)
- 业大(47670)
- 财经(47364)
- 江(46606)
- 范(43666)
- 北京(43373)
- 师范(43269)
- 经(42920)
- 院(40262)
- 经济学(40148)
- 州(38490)
- 农业(37849)
- 经济学院(35860)
- 基金
- 项目(225304)
- 科学(176577)
- 研究(166375)
- 基金(161803)
- 家(140242)
- 国家(139090)
- 科学基金(119569)
- 社会(104540)
- 社会科(98970)
- 社会科学(98944)
- 省(88705)
- 基金项目(85998)
- 自然(76889)
- 教育(76119)
- 自然科(74963)
- 自然科学(74949)
- 划(73987)
- 自然科学基金(73542)
- 编号(68492)
- 资助(66125)
- 成果(54978)
- 重点(50276)
- 部(48583)
- 发(48562)
- 课题(46966)
- 创(46526)
- 创新(43311)
- 国家社会(42515)
- 科研(42446)
- 项目编号(42236)
- 期刊
- 济(151370)
- 经济(151370)
- 研究(96085)
- 中国(58677)
- 学报(50403)
- 管理(47828)
- 科学(46192)
- 农(44224)
- 财(43638)
- 大学(37974)
- 教育(36116)
- 学学(35831)
- 农业(31040)
- 技术(29575)
- 融(25356)
- 金融(25356)
- 经济研究(24907)
- 业经(24449)
- 财经(22880)
- 经(19664)
- 问题(18775)
- 图书(17375)
- 技术经济(16557)
- 理论(15619)
- 科技(15558)
- 业(15359)
- 现代(14903)
- 商业(14679)
- 资源(14429)
- 版(14248)
共检索到474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薛伟贤 郑玉雯
生态文明是由生态环境、经济效率和社会发展构成的复合体系,在现有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界定。基于此,运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选取的42个主要国家,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率、社会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生态文明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的分析结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发展现状的现实考量,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提出构建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的复合生态系统,力求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间基于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理念互学互鉴,在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薛伟贤 郑玉雯
生态文明是由生态环境、经济效率和社会发展构成的复合体系,在现有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界定。基于此,运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选取的42个主要国家,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率、社会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生态文明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的分析结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发展现状的现实考量,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提出构建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的复合生态系统,力求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间基于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理念互学互鉴,在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进生态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芳 刘晓宁
人力资源生态系统是影响区域发展和人才环境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将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研究与生态位适宜度相关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生态适宜度模型,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城市人力资源生态模型与需求生态位联合起来研究,得出城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并绘制其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沿线城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脆弱性总体处于中度脆弱状态,西南地区城市脆弱性略高于西北地区,三大经济区城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脆弱度相差不大,总体处于中度脆弱性,综合型城市型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脆弱性低于资源型城市。
关键词:
人力资源生态系统 生态位 适宜度 脆弱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芳 刘晓宁
人力资源生态系统是影响区域发展和人才环境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将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研究与生态位适宜度相关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生态适宜度模型,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城市人力资源生态模型与需求生态位联合起来研究,得出城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并绘制其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沿线城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脆弱性总体处于中度脆弱状态,西南地区城市脆弱性略高于西北地区,三大经济区城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脆弱度相差不大,总体处于中度脆弱性,综合型城市型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脆弱性低于资源型城市。
关键词:
人力资源生态系统 生态位 适宜度 脆弱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泽红 王卷乐 赵中平 董锁成 李宇 诸云强 程昊
弘扬古丝路文明先进文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生态文明,是协调丝路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的基础上,总结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提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跨国共建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土壤、植被等重要生态要素存在明显的地带性梯度变化规律,生态背景总体较为脆弱,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存在跨界传输的通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实施,沿线地区人类活动将明显加剧,工业化、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将明显增强,部分地区脆弱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不容忽视,需要各国积极行动,共同构建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玉雯 薛伟贤 顾菁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对丝绸之路经济带2009—2018年的生态文明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水平呈拓展区最高、重要区次之、核心区最低的分布格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水平得以整体提高,核心区最为显著;生态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环境治理的不均衡发展是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星明 覃小华 陈伟 方世巧
通过构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测算2009、2012、2015和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模型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①研究期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区域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东部、南部高于其他地区的差异特征,不平衡问题突出;②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总体水平还处于濒临失调阶段,旅游业发展还需要更长时间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磨合;③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处于边缘省区的协调发展水平易出现极化的现象,未来应重视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质量的提高,促进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优质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启发我们对丝绸之路进行重新审视。从战略价值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远远高于丝绸之路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丝绸之路的升华,体现了我国战略方面的全新思维,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部署,是经济领域事关我国世界地位的重要战略考虑,可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前沿,是影响未来世界的一件大事,探讨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没有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任何地区的发展和对外沟通都会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必须物流先行,要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奠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物流"桥头堡"的建设;注重当...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 物流先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滕飞 杨玉文
以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丰富但破坏日趋严重的生态现实与发展趋缓疑似陷入"资源诅咒"的经济窘状为背景,引入系统观点,在发展现状、耦合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机理,并以此构建发展的战略思路。研究表明:草原经济-生态"二元"耦合系统的演变过程是经济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的耦合与相悖的矛盾运动过程,耦合通过供给-补偿机制与分配-交易机制实现,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能力与耦合意愿决定了"二元"耦合水平与方向。因此,以提升经济-生态耦合能力与耦合意愿为目标,"二元"耦合系统螺旋式发展是解决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与生态之间相悖的战略路径,是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摆脱"资源诅咒"的有效途径,应借由形成并发展草原生态产业体系、建设草原生态资本体系等举措来实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朝辉 刘文佳 耿玉德
通过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北、中、南通道地理区位、灾害因子、环境容量、系统活度与林业资源的分析,构建覆盖三条关键通道及其辐射区域的新疆现代林业生态布局,以推进新疆生态脆弱区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增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效能,切实维持新疆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供生态依托、环境保障与支撑力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秦国伟 李宇涵 赵菁奇 李本和
文章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出发,指出"缺水"和"少绿"是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关键,论述了建设生态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意义。结合实际从尽快谋划"引水入疆",坚持一体化开发保护与修复,传播与弘扬"两山"价值理念,发展绿色城镇化和城市林业,建设丝绸之路新型智库联盟等方面,提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尤其是核心区新疆的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生态 绿色 引水入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磊
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线路及辐射区与能源合作线路对比分析,概述了能源合作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经贸合作产业合作、互联互通、区域经济合作、金融合作四个方面的关联。并从国际地缘政治、经贸合作、强化国际能源合作机制等维度,归纳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的重大战略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晓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贯穿欧亚的广阔经济带,同时也是跨国、跨区域的合作平台,被誉为当今世界里程最长、途经国家最多、辐射区域最广的陆路经济"大动脉"。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陆上通道将重新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交通线,从而提高欧亚内陆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打破海洋垄断的传统经济格局,形成平衡制约、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新局面。在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意义,并阐明产业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带内各区域的产业优势,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师晓华
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探讨了经济带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基础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文斌 杨蓬勃
在各国积极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环境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一体化建设至关重要,而物联网技术则在区域物流建设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本文在分析物联网在物流运输方面应用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现状,提出物联网技术在跨境物流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联网体系构建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物联网 区域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