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1)
2023(5441)
2022(4310)
2021(4148)
2020(3297)
2019(7035)
2018(6962)
2017(12219)
2016(7090)
2015(8093)
2014(8367)
2013(7846)
2012(7424)
2011(6636)
2010(6957)
2009(6447)
2008(6559)
2007(6085)
2006(5449)
2005(5084)
作者
(22292)
(18853)
(18641)
(17686)
(11723)
(9376)
(8449)
(7241)
(7148)
(6757)
(6495)
(6414)
(5940)
(5937)
(5839)
(5835)
(5623)
(5598)
(5216)
(5175)
(4832)
(4814)
(4510)
(4246)
(4190)
(4155)
(4106)
(4104)
(3842)
(3800)
学科
(31615)
经济(31585)
管理(19558)
(14385)
地方(13056)
(10665)
企业(10665)
(9997)
方法(9649)
环境(9338)
(9093)
中国(8548)
地方经济(7866)
数学(7796)
数学方法(7577)
业经(7095)
农业(7031)
生态(6001)
(5921)
理论(5798)
(5409)
(5148)
资源(5063)
(4856)
(4785)
教育(4296)
教学(4295)
(4222)
金融(4218)
(4051)
机构
学院(105038)
大学(102770)
研究(38789)
(35345)
经济(34286)
管理(33881)
理学(28485)
中国(28052)
理学院(28003)
科学(27471)
管理学(27116)
管理学院(26940)
(22674)
(20742)
(19433)
研究所(19010)
中心(17778)
(17470)
师范(17268)
业大(16880)
(16537)
(15841)
农业(15336)
北京(14619)
(14359)
(14323)
(13996)
(13993)
师范大学(13686)
技术(13445)
基金
项目(71021)
科学(54754)
研究(51137)
基金(48555)
(43658)
国家(43303)
科学基金(35827)
社会(30878)
(30088)
社会科(29081)
社会科学(29070)
基金项目(25784)
(24586)
教育(23708)
自然(22979)
自然科(22282)
自然科学(22274)
自然科学基金(21802)
编号(21095)
资助(19177)
成果(17437)
重点(17134)
(16845)
课题(15793)
(14104)
(13786)
计划(13494)
发展(13175)
科研(13134)
(13056)
期刊
(47190)
经济(47190)
研究(30013)
中国(23460)
学报(20347)
(18636)
科学(17503)
教育(16327)
大学(15026)
学学(14107)
农业(13507)
管理(13353)
(11729)
技术(10977)
资源(8025)
业经(7926)
(7156)
金融(7156)
(6989)
(6818)
图书(6028)
问题(5923)
科技(5902)
财经(5884)
经济研究(5855)
业大(5636)
(5316)
(5123)
(4897)
林业(4880)
共检索到162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颖  
生态文明的内核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在艺术设计中体现为环境为本理念的坚持和对"人—自然"整体价值观的关注。在生态文明指导下的云南现代民族漆器设计,从涂料到胎骨都坚持选用生态环保材质,在装饰图案和髹饰色彩等形式设计中贯穿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执着追求。艺术匠师与自然建立了和谐的审美关系,实现了与自然的生命共振,产生了热爱自然的审美情怀,收获了多维度的自然价值判断,云南现代民族漆器在自然观照中实现了生态设计的人文追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黎敏   钱思慧   刘林林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转变农业生产模式、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契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必由之路,其在农业生产绿色集约、农村社会焕然一新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案例嵌入分析发现,我国土地流转实践因政府行政职能越位、农民对土地依赖强烈、土地价值追求目标分歧、主体参与身份错配等原因,诱发农民、地方政府、村委会及承包企业四大主体围绕各自的利益诉求发生利益冲突,阻碍了土地的平稳顺利流转。对此,通过划清职能边界、增加资源供给、调和价值观念、重配参与身份等路径来化解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冲突,实现农村生产模式由粗放污染向集约绿色转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黎敏   钱思慧   刘林林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转变农业生产模式、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契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必由之路,其在农业生产绿色集约、农村社会焕然一新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案例嵌入分析发现,我国土地流转实践因政府行政职能越位、农民对土地依赖强烈、土地价值追求目标分歧、主体参与身份错配等原因,诱发农民、地方政府、村委会及承包企业四大主体围绕各自的利益诉求发生利益冲突,阻碍了土地的平稳顺利流转。对此,通过划清职能边界、增加资源供给、调和价值观念、重配参与身份等路径来化解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冲突,实现农村生产模式由粗放污染向集约绿色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波  
环境政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文章在回顾自新中国建国以来环境政策发展、演进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环境政策在经济、环境安全和法制等方面的"不足"。为此,需要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科技,进一步加强国际环境合作以及深化环境法律体系改革,从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应元  靳丹丹  万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逐步向多元化、健康化方向发展,而对农产品的需求也逐步从数量向质量方向转变。为了顺应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高质量要求,应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农业生态绿色发展。由林卿所著的《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农业绿色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一书从生态文明的含义,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理论以及发达国家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先进经验、实践启示等方面分析了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同时,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政策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新军  杨娟  邵超峰  黄磊  
实施生态移民,特别是将位于生态脆弱区的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地迁移至环境宜居新区,是摆脱生态贫困和人口贫困恶性循环的必要举措,是我国西部落后地区新时期移民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探索。通过对国内外生态移民研究与实践进展分析,探讨了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移民的定位和内涵。围绕生态移民新区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生态移民三个环节,即原住地的生态修复、安置区的开发与移民的安置以及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探讨了迁出区的生态修复和安置区的扶贫开发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犹建  
生态文明理念是环境保护概念下促进制造业和产品生产向更大规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生态文明警醒于后工业时代给人类带来的诸多环境困境,在生态文明的视域中提出的产品生态设计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种生态观念所包含的绿色设计领域,是在结合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条件下提出的绿色产品概念诉求,它在更高意义上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协调,逐步成为生态观念下生产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翔   成辉  
制度性生态民俗是指以制度规则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民俗,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相对于普通生态民俗而言,具有规范性、补充性和调整性等典型特征。以调整对象和规制目的为依据,可将湘西的制度性生态民俗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主要调整“人-神”关系的自然禁忌型生态民俗,如苗族的枫树禁忌民俗;二是主要调整“民-民”关系的村民公约型生态民俗,如禁止越界砍伐林木的苗族榔规;三是主要调整“人-天(自然)”关系的技术规则型生态民俗,如侗族的“林粮间作”民俗。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增强对制度性生态民俗的文化自觉,推进湘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翔   成辉  
制度性生态民俗是指以制度规则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民俗,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相对于普通生态民俗而言,具有规范性、补充性和调整性等典型特征。以调整对象和规制目的为依据,可将湘西的制度性生态民俗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主要调整“人-神”关系的自然禁忌型生态民俗,如苗族的枫树禁忌民俗;二是主要调整“民-民”关系的村民公约型生态民俗,如禁止越界砍伐林木的苗族榔规;三是主要调整“人-天(自然)”关系的技术规则型生态民俗,如侗族的“林粮间作”民俗。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增强对制度性生态民俗的文化自觉,推进湘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昱岿  
应用教育人类学方法考察分析云南彝族阿细中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结果发现:阿细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且两种认同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可以和谐共生;他们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具有同构性、差异性和层次性;两种认同的基础既有共性也有差异。阿细中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国土意识、共同血缘、共同历史记忆、共同的英雄人物、共同的国家象征符号等共同基础之上,而学校教育场域是构筑这些共同性基础的重要场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乔永平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加强对西方国家生态治理理论成果的吸收与借鉴,将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现代化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盛行的现代环境治理理论,其成功的经验在于利用现有成熟的市场机制、实施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依靠技术革新和实现渐进式变革。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如执行赤字、无力解决持久性环境难题、"N"型曲线困境、地域局限性和缺乏全球正义等缺陷。它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启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需要强势的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和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君  高厚宾  王育红  
本文从转型的指导思想、转型目标、参与主体、支撑体系4个方面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战略框架,并对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低碳转型路径进行了设计。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彩霞  孙海清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态势以及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差异。结果表明:2006—2016年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之前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波动,2012年之后耦合协调发展逐渐稳定趋向良好(耦合协调度均大于0.62);云南省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差异显著,普洱市与昆明市耦合协调发展良好,怒江州与迪庆州耦合协调发展较差,其他州(市)都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因此,云南省应注重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合理开发林产品;促进森林生态经济失调衰退的州(市)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家寿  唐华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弄岗自然保护区是祖国西南边陲重要的热带亚热带自然保护区,是物种资源最丰富、生态环境保存比较完整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世居壮民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在长期的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中,形成了独特的、五彩缤纷的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态环境的执著卫护,对祖国秀美山川的热爱与保护的真情。梳理、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于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将有极大的裨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小力  
以五大发展观为引领,加快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实现"绿色发展"和"特色城镇化"有效互动,具有重大意义。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探讨西部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推进的战略、发展时序与科学布局。该研究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