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3)
2023(13227)
2022(11288)
2021(10144)
2020(8699)
2019(19457)
2018(19115)
2017(36039)
2016(19527)
2015(21958)
2014(21819)
2013(21523)
2012(19932)
2011(18571)
2010(19006)
2009(17979)
2008(17655)
2007(15949)
2006(14210)
2005(12779)
作者
(58911)
(49494)
(49252)
(46902)
(31356)
(23583)
(22478)
(19113)
(18595)
(17566)
(17094)
(16514)
(15831)
(15532)
(15439)
(15301)
(14898)
(14623)
(14326)
(14041)
(12368)
(12292)
(11970)
(11368)
(11342)
(11087)
(10902)
(10875)
(10020)
(9847)
学科
(100751)
经济(100677)
管理(52895)
(46142)
方法(37617)
(36474)
企业(36474)
数学(32967)
数学方法(32587)
地方(25334)
(23686)
中国(23149)
(21979)
业经(19449)
(18499)
环境(17145)
农业(15946)
地方经济(15824)
(15324)
贸易(15318)
(15095)
(14731)
(14362)
(13397)
金融(13394)
理论(13214)
(12778)
银行(12737)
(12236)
(11753)
机构
学院(290785)
大学(289161)
(124482)
经济(121865)
管理(105379)
研究(104927)
理学(90339)
理学院(89186)
管理学(87398)
管理学院(86843)
中国(77717)
科学(66297)
(61242)
(54925)
(53950)
(50548)
研究所(50091)
中心(46827)
(44731)
业大(43287)
财经(43083)
(40104)
农业(39811)
师范(39713)
经济学(39303)
(38761)
北京(38466)
(37467)
(35408)
经济学院(35186)
基金
项目(191461)
科学(149793)
研究(138570)
基金(137294)
(120538)
国家(119607)
科学基金(100918)
社会(88087)
社会科(83411)
社会科学(83384)
(76329)
基金项目(72237)
(64195)
自然(64018)
教育(63115)
自然科(62394)
自然科学(62371)
自然科学基金(61217)
编号(56042)
资助(55943)
成果(45695)
重点(44596)
(43946)
(41378)
课题(39646)
(39397)
创新(37037)
国家社会(36598)
科研(36598)
计划(35252)
期刊
(145729)
经济(145729)
研究(85285)
中国(55436)
学报(47096)
(46179)
科学(43337)
(41148)
管理(37608)
大学(34529)
学学(32799)
农业(31501)
教育(28602)
技术(25451)
(24531)
金融(24531)
经济研究(23960)
业经(22869)
财经(21472)
问题(18642)
(18577)
(16709)
技术经济(15679)
统计(15382)
资源(14700)
(14676)
(14506)
商业(13869)
(13794)
世界(13092)
共检索到435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松  石宝军  
文章以雄安新区及其周边3个城市为例,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09—2016年所研究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未来研究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指导建议。研究表明:(1)2009—2016年,雄安新区及其周边3个城市耦合度C的平均值在0.7~0.85范围内,整体上属于磨合阶段;而耦合协调度D的均值位于0.4~0.5范围内,总体上属于濒临失调阶段;并且二者在总体上略呈下降趋势;(2)经过8年的演变,雄安新区及其周边3个城市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分布更为集中,基本处于勉强协调阶段,生态经济发展均属于低和谐型,缺乏良好协调型城市和优质协调型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顺元   罗慧莲   梁健杰   张旭阳   严思疑  
以广西域内14市为评价单位,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对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测度它们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水平提升均十分显著,但其协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2010年广西14市均处于拮抗阶段,而2020年则有9个城市处于协调阶段,有5个城市处于磨合阶段。(3)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上滞后于城市化。2010年广西12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超前于城市化,只有2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城市化。而到了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的城市就达到了8个,仅剩1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超前。(4)2010—2020年广西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由2010年的大量Ⅲ型、少量Ⅰ型,演变成2020年的5种类型即Ⅳ、Ⅴ、Ⅶ、Ⅷ、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顺元   罗慧莲   梁健杰   张旭阳   严思疑  
以广西域内14市为评价单位,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对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测度它们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水平提升均十分显著,但其协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2010年广西14市均处于拮抗阶段,而2020年则有9个城市处于协调阶段,有5个城市处于磨合阶段。(3)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上滞后于城市化。2010年广西12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超前于城市化,只有2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城市化。而到了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的城市就达到了8个,仅剩1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超前。(4)2010—2020年广西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由2010年的大量Ⅲ型、少量Ⅰ型,演变成2020年的5种类型即Ⅳ、Ⅴ、Ⅶ、Ⅷ、Ⅸ。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彩霞  孙海清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态势以及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差异。结果表明:2006—2016年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之前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波动,2012年之后耦合协调发展逐渐稳定趋向良好(耦合协调度均大于0.62);云南省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差异显著,普洱市与昆明市耦合协调发展良好,怒江州与迪庆州耦合协调发展较差,其他州(市)都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因此,云南省应注重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合理开发林产品;促进森林生态经济失调衰退的州(市)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姬新龙  王仕琦  
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基础,绿色金融作为支持国民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一种金融创新,能够合理配置且最大限度地引导有限资源向环境保护的方向倾斜。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西部区域生态屏障重要省份甘肃省为例,测算了2013—2018年间绿色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在逐年提升,但整体基础依然薄弱;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逐年向好的增长态势;二者的耦合从拮抗阶段逐渐接近磨合阶段;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水平也从中度失调过渡到勉强协调状态,但绿色金融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程度依然较低。据此结论,笔者从加大金融产品体系创新、实施绿色金融激励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和产业绿色改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尚艳春  
人口负增长给人口—经济耦合协调带来重大挑战。从区域协调发展视角出发,比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哈长城市群2000—2020年人口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考察各城市群两大系统耦合协调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2000年以来,各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虽然均有所改善,但由于资源禀赋、社会基础、驱动因素不同,各城市群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的地域差异仍然明显。应尊重区域特点,做好区域发展的超前布局,制定与人口负增长相适应的经济发展策略;深化城市群的一体化合作,提高城市群整体发展能力;尊重各城市群区域禀赋和发展基础,合理规划城市群发展的未来方向;找准区域发展重点,实现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共振,以有效应对人口负增长,实现人口-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祁鹏卫  张贤  
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评价单元,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全面评价重庆市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水平,并测度其当前耦合协调状态。研究发现:(1)2006—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由低水平阶段整体提升至较高水平,空间格局呈“东高西低”;城镇化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空间格局呈“西高东低”。(2)2006—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状态整体由拮抗阶段转向磨合阶段和协调阶段,并形成了处于协调阶段的主城高质量发展区和处于磨合阶段的其他较大区域。(3)2006—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超前于城镇化,但各区县形成原因差异较大。(4)2006—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整体由Ⅲ型转向Ⅵ型和Ⅸ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祁鹏卫  张贤  
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评价单元,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全面评价重庆市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水平,并测度其当前耦合协调状态。研究发现:(1)2006—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由低水平阶段整体提升至较高水平,空间格局呈“东高西低”;城镇化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空间格局呈“西高东低”。(2)2006—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状态整体由拮抗阶段转向磨合阶段和协调阶段,并形成了处于协调阶段的主城高质量发展区和处于磨合阶段的其他较大区域。(3)2006—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超前于城镇化,但各区县形成原因差异较大。(4)2006—2016年,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整体由Ⅲ型转向Ⅵ型和Ⅸ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竣  张煜  
采用2009—2018年海南省数据构建科技创新环境和经济子系统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评测海南省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的综合水平,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测算二者的宏观耦合关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考察经济系统各指标对创新环境的影响,借以揭示指标层面的微观耦合机制。研究发现:海南省整体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水平均在不断提升,两系统经历了由劣质高耦合、中等高耦合到优质高耦合三阶段,从极度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经济因素中,地区生产总值等一般经济环境因素对创新环境影响最强,高技术产业对创新环境的影响最弱。提出海南省值得引起海内外创新人才的关注,要进一步提升创新环境水平,应首先致力于发展区域经济,给高技术产业以更多支持、促使其发挥更大的创新影响,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王伊斌  李金晓  郝智娟  
基于2010—2018年黄河流域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探究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联动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发现:(1)黄河流域内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动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时序变化上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度以2014年为分界点,之前略微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临界值0.5以上。(3)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明显的网络关系,下游及部分中游地级市在网络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形成主受益、经纪人、净溢出及双向溢出等四大板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王伊斌  李金晓  郝智娟  
基于2010—2018年黄河流域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探究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联动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发现:(1)黄河流域内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动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时序变化上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度以2014年为分界点,之前略微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临界值0.5以上。(3)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明显的网络关系,下游及部分中游地级市在网络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形成主受益、经纪人、净溢出及双向溢出等四大板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霍小龙  崔民选  胡长松  
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十八大以来河北区域协调发展进展,结合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新形势剖析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河北应充分发挥雄安新区对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各市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目标同向、路径多元、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姚石  刘盼  位贺杰  
[目的]黄河流域构成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农业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研究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黄河流域6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该文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机制。[结果]2008—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值呈上升变化态势,两者的对比关系由“经济滞后型”演变为“生态滞后型”。耦合协调水平总体随时间增长,由轻度失调转为濒临失调,空间上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格局。驱动因素的作用强度按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本底条件、人类活动强度、政策管理决策的次序递减,并共同推动生成了驱动机制。[结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仍有待提升,今后将针对典型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协调的内在机制、实现路径开展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靓  李晓梅  姚若羲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19年的数据,测算了数字物流、生态环境治理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并对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三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差异较大;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表现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在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表明其对总体耦合协调度起到重要作用,其他驱动因素依次为物流产业增加值、区域GDP、R&D经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及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