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8)
- 2023(7757)
- 2022(6308)
- 2021(5818)
- 2020(4366)
- 2019(9146)
- 2018(8977)
- 2017(16535)
- 2016(8840)
- 2015(9317)
- 2014(8645)
- 2013(8060)
- 2012(6887)
- 2011(6425)
- 2010(6475)
- 2009(6041)
- 2008(5254)
- 2007(4624)
- 2006(4084)
- 2005(3495)
- 学科
- 济(33871)
- 经济(33849)
- 管理(24018)
- 业(17090)
- 地方(13049)
- 企(12888)
- 企业(12888)
- 农(11623)
- 环境(11205)
- 中国(9858)
- 方法(9128)
- 业经(8872)
- 农业(8078)
- 地方经济(7898)
- 学(7773)
- 数学(7590)
- 数学方法(7472)
- 生态(6448)
- 和(6307)
- 发(6293)
- 资源(6238)
- 划(6230)
- 财(5922)
- 贸(5627)
- 贸易(5623)
- 制(5443)
- 易(5398)
- 融(5068)
- 金融(5066)
- 理论(5015)
- 机构
- 学院(113774)
- 大学(107074)
- 济(41691)
- 经济(40669)
- 管理(40450)
- 研究(38911)
- 理学(34752)
- 理学院(34305)
- 管理学(33599)
- 管理学院(33403)
- 中国(28851)
- 科学(25774)
- 京(22215)
- 所(18909)
- 财(18454)
- 中心(18117)
- 农(17497)
- 江(17442)
- 研究所(17390)
- 范(17285)
- 师范(17148)
- 业大(16463)
- 院(15301)
- 州(14395)
- 财经(14273)
- 北京(13594)
- 技术(13475)
- 师范大学(13446)
- 农业(13435)
- 经(12802)
- 基金
- 项目(82395)
- 科学(65388)
- 研究(63364)
- 基金(57423)
- 家(50213)
- 国家(49804)
- 科学基金(42581)
- 社会(40431)
- 社会科(38282)
- 社会科学(38275)
- 省(34823)
- 基金项目(30335)
- 划(28649)
- 教育(28177)
- 编号(27223)
- 自然(25604)
- 自然科(24780)
- 自然科学(24772)
- 自然科学基金(24249)
- 资助(21100)
- 成果(20794)
- 发(20614)
- 重点(19526)
- 课题(19156)
- 创(17738)
- 年(16876)
- 发展(16789)
- 国家社会(16744)
- 创新(16528)
- 展(16498)
共检索到164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丽丽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系统梳理了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设路径。当前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的良好成效,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增加,荒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原生态稳定,生物多样性增加,整体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依然面临自我修复能力较差、保护修复难度较大以及生态产品短缺等问题。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须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坚持保护优先,加强综合统筹谋划;坚持绿色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进 雷浩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实现其精准脱贫对于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和脱贫攻坚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文明视阈入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外驱动力,以激发思想活力为内生动力,以政策制度为保障,加快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政策的落实、完善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筑牢生态理念,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扶志、扶智的方式转变其发展理念与思路;实施金融扶持政策、严格法律制度、厉行生态恢复保护制度以及探索建立加速机制,不断加大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治理力度,使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以破解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双重压力,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精准扶贫脱贫路径进行深度探析,以期为2020年实现该地区精准脱贫提供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传喜 张俊飚
农业科技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农业生态文明的建设又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文章探讨农业科技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轨迹,同时挖掘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农业科技选择路径。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农业生态文明 农业循环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泉
巍峨挺拔、连绵起伏的西部名山祁连山,是我国版图上最著名的十二大山系之一,为黄河与内陆水系的分水岭。它长达1000多公里,东西向横卧于青藏高原与西北平原之间,为青海与甘肃两省划界,也是“西北绿色通道”——河西走廊的南部屏障和“冰源水库”。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任继周
因我视力和听力都已失去参加视频会议的能力,也失去到会学习,特别失去与许多老朋友见面的机会,深感遗憾。会议日程安排我做有关“祁连山生态安全”的发言。我就对祁连山生态问题说一点粗浅想法。河西走廊是亚欧两大洲之间链接锁钥地段。古人用双脚踏出了丝绸之路,现代更用高铁和航空强化了它的“一带一路”历史使命。1950年解放初期我一到兰州就参加西北军政委员会考察团,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祁连山 相关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卞观宇
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课程建设,建立适应生态文明发展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我国高职生态教育在课程建设方面面临缺乏统筹管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的开发缺乏开放性、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文章提出了明确生态教育课程的统筹方向、开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践、组织与开发课程网络资源、优化课程评价等发展路径,以期推进高职院校生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生态教育 课程建设 跨学科融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静佳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展生态教育。文章在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生态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目前开展生态教育的三大不足,从支撑路径、渗透路径、体验路径、深化路径和隐性路径五个方面构建出高职院校生态教育体系,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生态教育 构建 五维路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君 高厚宾 王育红
本文从转型的指导思想、转型目标、参与主体、支撑体系4个方面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战略框架,并对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低碳转型路径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资源型城市 低碳转型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芳
在农民的各种权利中环境权是基础性权利,其能否顺利实现关系着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但目前实现农民环境权的形势比较严峻,立法方面重视城市而忽视保护农民的环境权,农村环境执法力度不足、公开环境信息的机制不健全、农民维权能力不足。所以我们要运用法律制度对农民正当环境权进行保护。本文以阐述农民环境权概念和内涵为基础,分析农民环境权的特殊性,针对农民环境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和研究生态文明视域下法律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农民环境权 法律保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有奎 贾文雄 刘潮海 陈文 赵成章 王启尤 汪杰
利用1956—2009年祁连山北坡定位观测、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的气象、水文、森林、草原资料及相关文献,采用回归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祁连山北坡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祁连山北坡年气温的年际变化率为0.0334℃·a-1,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后气候明显变暖;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率为0.5702mm·a-1,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太明显,在1976年气候由干旱向湿润转变;1956—2006年,祁连山北坡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党河和哈尔腾6个内流区河流域及大通河流域冰川面积减少17.7%,冰川厚度减薄5~20m,雪线上升100~140m,河西内流...
关键词:
祁连山北坡 生态环境 变化趋势 治理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小力
以五大发展观为引领,加快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实现"绿色发展"和"特色城镇化"有效互动,具有重大意义。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探讨西部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推进的战略、发展时序与科学布局。该研究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西部民族地区 特色城镇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荣长海
人们总是生活在特定的国度或地区,往往忽略人类社会是一个共生共存的整体。自从生态危机发生以来,人们才逐步认识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命个体都共生于一个生态利益共同体中,生态危机的到来使得谁也不能独善其身。事实上,这种生态危机是人类破坏自然规律、违背生态平衡规则所造成的。但我们可以肯定,与人类文明的长久积累和延续相比,生态危机只是近几十年来人类面临的一个挑战,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能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妙旭华 董战峰 郝春旭
政策机制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得定、管得住"的关键所在,生态保护红线政策体系是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研究的重点领域,制定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框架要基于空间管控对象的特征情况。祁连山保护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障着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和黄河径流补给,维护着青藏高原生态平衡,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政策体系是祁连山保护的迫切需要。文章从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全生命周期理论出发,构建了祁连山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234"政策框架,为祁连山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实施提供管理技术支撑。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祁连山 政策框架 管理技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新军 杨娟 邵超峰 黄磊
实施生态移民,特别是将位于生态脆弱区的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地迁移至环境宜居新区,是摆脱生态贫困和人口贫困恶性循环的必要举措,是我国西部落后地区新时期移民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探索。通过对国内外生态移民研究与实践进展分析,探讨了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移民的定位和内涵。围绕生态移民新区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生态移民三个环节,即原住地的生态修复、安置区的开发与移民的安置以及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探讨了迁出区的生态修复和安置区的扶贫开发模式。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移民 可持续发展 生态难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秀芳 苏宝梅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相应的教育理念及实践的支撑,而生态教育将生态的理念融入教育,增强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和深度。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等教育就需要建立多维的生态教育体系,开展生态教育,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合格的生态型人才。目前我国高校的生态教育与世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诸多因素制约着生态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社会多层面、多维度的协调与合作。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教育 教育支撑 高等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