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7)
- 2023(11724)
- 2022(9372)
- 2021(8750)
- 2020(6805)
- 2019(14845)
- 2018(14936)
- 2017(26302)
- 2016(14710)
- 2015(16190)
- 2014(15986)
- 2013(14920)
- 2012(13759)
- 2011(12565)
- 2010(12921)
- 2009(12031)
- 2008(11778)
- 2007(10887)
- 2006(9629)
- 2005(8330)
- 学科
- 济(53128)
- 经济(53057)
- 管理(38422)
- 业(28562)
- 企(23305)
- 企业(23305)
- 学(17664)
- 地方(17529)
- 农(17295)
- 中国(17005)
- 方法(15999)
- 业经(13933)
- 理论(13333)
- 环境(13162)
- 数学(11906)
- 数学方法(11696)
- 财(11575)
- 农业(11497)
- 和(11014)
- 制(10836)
- 教育(9867)
- 地方经济(9409)
- 融(9348)
- 金融(9340)
- 银(8846)
- 银行(8822)
- 体(8709)
- 发(8618)
- 划(8586)
- 行(8563)
- 机构
- 学院(199658)
- 大学(195548)
- 研究(72641)
- 济(69405)
- 管理(67998)
- 经济(67503)
- 理学(57120)
- 理学院(56331)
- 管理学(54974)
- 管理学院(54637)
- 中国(53818)
- 科学(48977)
- 京(43224)
- 农(37779)
- 所(37399)
- 研究所(34235)
- 财(33187)
- 中心(32963)
- 江(32871)
- 业大(32489)
- 范(30972)
- 师范(30592)
- 农业(29278)
- 院(27862)
- 北京(27452)
- 技术(26586)
- 州(26421)
- 省(25526)
- 财经(25115)
- 师范大学(24187)
- 基金
- 项目(136103)
- 科学(104692)
- 研究(101390)
- 基金(92560)
- 家(83082)
- 国家(82388)
- 科学基金(68372)
- 社会(60451)
- 省(56951)
- 社会科(56837)
- 社会科学(56827)
- 基金项目(48358)
- 划(47309)
- 教育(47210)
- 自然(43470)
- 编号(43164)
- 自然科(42093)
- 自然科学(42075)
- 自然科学基金(41252)
- 资助(36325)
- 成果(35375)
- 重点(32632)
- 课题(32125)
- 发(31150)
- 创(28186)
- 部(27484)
- 年(26816)
- 创新(26333)
- 科研(25783)
- 计划(25327)
共检索到310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达净 张时煌 刘兵 张红旗 王辉民 颜放民
[目的]山水林田湖草—人生命共同体的整体保护和综合治理是提高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明确人在生命共同体中的核心地位,对于保证生命共同体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梳理了山水林田湖草—人生命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并重点探讨了生命共同体中与人紧密相关的关键问题,包括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多部门、多区域合作和联动,时空格局与多尺度效应等。[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文献分析与近期研究成果,该研究提出了以人的认知—人的决策为主线的山水林田湖草—人生命共同体功能提升的6个优先导向。[结论]从以往文献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拓展为山水林田湖草—人,旨在更好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为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2035目标"和"2050愿景"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提出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本文从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溯源、农田在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中的地位以及从流域尺度认识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三个角度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解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辛顺杰 连华 梁浩东 肖凯文 李若飏
甘南洮河流域作为青藏高原主体功能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精准识别其生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修复策略,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野外调研和相关资料,本研究对甘南洮河流域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识别与诊断,并对其生态问题成因进行剖析,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研究显示,水土流失、矿山环境破坏、草地退化沙化、湿地萎缩、森林资源破坏以及耕地质量较低等是甘南洮河流域目前主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早期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水土流失和矿山环境破坏成为该流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基于“修山扩林、调田节水、护草固沙、育林补水、治湖保水”并重的一体化生态修复思路,划分了5个生态修复单元,确立了4种生态修复模式,即自然恢复、保护保育、辅助再生、生态重塑。同时,结合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布设工程,提出了以水源涵养为核心的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该研究可为甘南洮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提供借鉴与参考,旨在推动甘南州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有效实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思思 苏维词 赵卫权 贾敏
了解、掌握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健康情况能为共同体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以红枫湖所在地为研究区,借鉴VOR生态模型建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的SC模型。评价体系中27个指标等级设定参考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相关文献,未有明确标准的指标采取标准化或者自然断点发划定等级,权重采用AHP确定。结果表明:(1)研究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健康整体属于亚健康状态;(2)因2010年百年一遇大旱,生命共同体健康(H)指数在2010年最低;(3)山的基本状态指数与评价其他子系统基本状态的多个指标存在相关性;(4)生命共同体基本状态(S)指数与林、湖强度相关;(5)2005~2015年H指数增加得益于湖的基本状态得到改善。以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实地实施的方针政策相结合,确定影响生命共同体健康的主要因子有地形地貌、极端雨量、水利工程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最后,从重点湖泊区保护、水库生态环境优化、抗旱防汛水利工程实施、重点工业区、土地开发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5个方面提出生命共同体健康维护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艳华 赖庆标
福建省为统筹资金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村"综合整治工作,选择长汀县南山下村和半坑村作为试点,以山、水、林、田、湖、村和产业共同体作为规划对象,以"统筹财政资金、创新建设机制"为规划理念,以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生态美丽新农村为目标,研究编制了村级"山水林田湖村"生命共同体综合整治创新规划,努力实现村一级的多规合一,为进一步深化村级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艳华 赖庆标
福建省为统筹资金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村"综合整治工作,选择长汀县南山下村和半坑村作为试点,以山、水、林、田、湖、村和产业共同体作为规划对象,以"统筹财政资金、创新建设机制"为规划理念,以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生态美丽新农村为目标,研究编制了村级"山水林田湖村"生命共同体综合整治创新规划,努力实现村一级的多规合一,为进一步深化村级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妹珍 刘淑兰
文章首先概述了生命共同体的概念、构成与特征,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生命共同体观。然后从生命共同体视角分析了长汀县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从增强人们的生命共同体意识和生态自觉性,以生命共同体理念规划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各部门各地区的协同治理,建立生命共同体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综合考评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长汀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生态文明建设 长汀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妍 周旭 张丽佳 陈妍
核心提示山水工程是按照生命共同体理念,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引领下,利用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的撬动作用,在生态安全屏障关键节点布局的大尺度、多要素、综合性、系统性生态保护修复行动。其目的是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各地整合全社会力量,在大尺度上统筹各类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生态产品供应能力的全面增强,从而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保护和修复 实践与成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毕云龙 罗晓琳 蒙达
本文总结分析了云南省抚仙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的实践做法与实际问题,提出了流域空间优化、破解用地矛盾、拓宽生态修复资金渠道等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娜 赵金科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在中国传统生态哲学与自然智慧的思想精华与文化根脉基础上,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为理论支撑与理念基因,着眼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人类面临的共同生态危机等现实逻辑,所提出的更为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与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人与自然关系处理新范式。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准则主要表现在尊重自然——秉承尊崇自然的理念前提,顺应自然——深耕因地制宜的自然准则,保护自然——演绎和谐共生的生态实践等方面。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对以往生态思想的理论延伸与思想升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选择与科学实践,是为解决全球生态难题、谋求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可以从夯实经济基础、加强制度支撑与厚植思想根基三方面探讨践行路径与架构举措,进而为解决全球人类共同的生态危机、维系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德生 王垚芝
"民族互嵌"视域是以党中央"民族互嵌"理论为依据确立的多民族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方法论,其基本内涵包括立足空间互嵌、促进思想交融、实现文化相美、达成生存相依。在此视域下,多民族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目标为:满足成员归属感,培养民族精神;建设学习型社区,促进终身学习;继承发展民族文化,提升社区软实力;优化社区治理路径,促进民族和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培育多元化的核心成员,凝练特色化的发展愿景,形成民主型的交流格局,丰富共享型的学习资源,营造支持型的学习氛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彦兵
类型教育视域下,构建教学组织共同体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价值指向和必然选择。如何实现教学组织共同体的共建、共享、共治,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治理创新发展的关键。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共同体应从治理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认同共同体等维度达成建设共识,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重构主体关系,动态更新学科知识,强化技术赋能,创新教学模式,关注育人成效,从而有效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治理路径创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剑波
区域劳动教育共同体是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推进劳动教育的利益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利益共享三类核心要素构建出的责任共同体、实践共同体、育人共同体。以区域劳动教育“1+1+N”实践模式为例,借助多主体共商,构建区域劳动教育责任共同体;依托项目共建,打造区域劳动教育实践共同体;贯彻利益共享,铸就区域劳动教育育人共同体,为区域推进劳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