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32)
2023(17654)
2022(15090)
2021(14016)
2020(11826)
2019(26564)
2018(26306)
2017(50192)
2016(27690)
2015(31040)
2014(30721)
2013(30112)
2012(27228)
2011(24357)
2010(24611)
2009(23207)
2008(22827)
2007(20267)
2006(17980)
2005(16178)
作者
(78810)
(65308)
(65301)
(61940)
(41790)
(31197)
(29520)
(25543)
(24785)
(23495)
(22289)
(22217)
(20818)
(20792)
(20275)
(19948)
(19514)
(19487)
(18841)
(18516)
(16321)
(16235)
(15735)
(14972)
(14778)
(14694)
(14558)
(14434)
(13151)
(12911)
学科
(112051)
经济(111890)
(100154)
管理(95820)
(90281)
企业(90281)
方法(47127)
数学(37029)
数学方法(36616)
(35309)
业经(34486)
(34376)
中国(27660)
(25220)
(25011)
财务(24940)
财务管理(24907)
农业(23764)
企业财务(23574)
地方(23155)
理论(22305)
(21757)
技术(21405)
(21215)
环境(19891)
(19833)
(18966)
(18259)
贸易(18247)
(17685)
机构
学院(392890)
大学(387353)
管理(155758)
(153288)
经济(149883)
理学(133850)
理学院(132391)
管理学(130278)
管理学院(129564)
研究(126404)
中国(96415)
(82531)
科学(78597)
(74438)
(64196)
(63361)
(59949)
财经(58646)
业大(57699)
研究所(57209)
中心(56983)
(53080)
北京(51799)
(50712)
师范(50247)
农业(50118)
(48024)
(46425)
经济学(45007)
财经大学(43165)
基金
项目(262912)
科学(207408)
研究(195845)
基金(189191)
(163671)
国家(162243)
科学基金(140566)
社会(122549)
社会科(115977)
社会科学(115950)
(104932)
基金项目(100468)
自然(90839)
教育(89844)
自然科(88623)
自然科学(88602)
自然科学基金(86994)
(86869)
编号(81210)
资助(76873)
成果(65196)
重点(58937)
(57097)
(56602)
(56414)
课题(55851)
创新(52264)
(50950)
项目编号(49876)
国家社会(49745)
期刊
(177316)
经济(177316)
研究(115173)
中国(77682)
管理(61270)
(60429)
(59830)
学报(58776)
科学(55166)
教育(46765)
大学(44930)
学学(42454)
农业(41421)
技术(35899)
(33263)
金融(33263)
业经(31877)
财经(28847)
经济研究(26721)
(24666)
(23185)
问题(22560)
技术经济(19738)
现代(18910)
科技(18825)
(18078)
理论(17898)
财会(17863)
商业(17859)
图书(17537)
共检索到582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爱华  
工业文明的兴盛直接开启了人类社会对生态文明的反思,在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企业发展与其生态责任之间难以磨合的冲突成为了人们争论的焦点。在生态文明的大战略中,如何促使企业从被动需要承担到主动自觉承担其生态责任成为了整个战略部署中的核心环节。企业生态责任的培育机制包涵企业生态责任披露机制、政府税收与行政打击手段以及媒体报导与市场教育,该机制有助于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与承担生态责任之间的博弈中,更加理性和主动地承担起生态责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艳萍  
本文紧跟"绿水青山"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与环保推进要求,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指引炭企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阐明生态文明推动炭企环境成本控制的理论基础,进而推导了炭企环境成本模型的控制机理;通过质量成本模型、拉格朗日函数与泰勒公式展开,进一步改进炭企环境成本控制模型,并采用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应用要注意不同行业具有不同制造生产过程,环境影响的方式及程度亦不同,会产生构建环境成本控制模型中存在变量增减及函数关系微调等方面的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满文  李敏  
低碳并购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新型并购模式,文章首次分析了低碳并购的生态效率改善状况及优化策略。实证发现:总体上大部分低碳并购公司的生态效率有了较大改善,少量低碳并购样本甚至达到了DEA有效,但小部分低碳并购样本的生态效率反而下降。低碳并购生态效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体现为先由小变大,后由大变小的趋势。企业低碳并购的短期生态绩效改善力度较大,长期生态绩效改善甚微,企业低碳并购的生态效率缺乏持续推动力。对于非有效低碳并购样本,提出了生态效率的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丽  
面对日益严峻的农村生态文明现状,农民生态伦理素质必须尽快得到有效加强与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从生态文明视野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切实培育新时期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因此,本文将首先解释下生态伦理的内涵及特征,然后指出了当前农民生态伦理问题,最后提出了当前我们应该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加强对于农民生态伦理意识的培育工作,让他们能够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具备较高的生态伦理意识,促进他们更为积极主动的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青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把新时代生态文明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生态文明素养、培养大学生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重任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彭秀兰和孙晴著、华中师范大学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丽霞  
生态文明的建设不只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而是将其融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中,从而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机制进行深入探究。文章以生态文明为视角,选取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的内蒙古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PRA法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30家外资企业进行调查,运用SPSS将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 :(1)外资企业承担的基本企业环境责任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外资企业承担的中级企业环境责任的主要原因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3)外资企业承担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亚飞  程远贝  周琳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被提出以后,党中央对其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将其进一步纳入"五位一体"建设进程中来,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四川省自身的实际,四川省的生态农业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明显的进展,但仍存在着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草地沙化退化、生活垃圾污染严重等问题。对此,应着重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投入、抓好示范工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深化综合改革等几个着力点来实现四川省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祝杨军  
绿色创业本质上就是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在创业领域的具象化,离不开运行良好的绿色创业生态系统。当前,绿色创业生态系统存在理论认知不足、培育策略实效性不佳、社会主体协同配合自觉性和机制欠缺等问题,需要从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四个层面对其进行理论认知,并以此为基础探索高质量培育策略。绿色创业生态系统培育必须依靠政府、社会、企业和创业领导者协同努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祝杨军  
绿色创业本质上就是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在创业领域的具象化,离不开运行良好的绿色创业生态系统。当前,绿色创业生态系统存在理论认知不足、培育策略实效性不佳、社会主体协同配合自觉性和机制欠缺等问题,需要从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四个层面对其进行理论认知,并以此为基础探索高质量培育策略。绿色创业生态系统培育必须依靠政府、社会、企业和创业领导者协同努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传喜  张俊飚  
农业科技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农业生态文明的建设又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文章探讨农业科技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轨迹,同时挖掘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农业科技选择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清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文章提出两型社区内涵,并在生态文明视域下进一步提出两型社区建设体系、理论逻辑框架以及两型社区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策略。提出两型社区的物理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制度环境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重要保障,人文环境是两型社区建设的最终归宿,其最终目标是培育社区居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谭小雄  
"毛特概论"课程通过不断吸纳消化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而凝练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其拥有丰富的关于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诸如政治生态、人际生态、社会和谐等生态文明思想。文章从政治生态观、生态自然观、生态和谐观的角度对该课程中所涵盖的生态文明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并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专题拓展法、案例分析法、集体讨论法、情境体验法、实践体验法、启发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尚蒲  罗必良  李琴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有助于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以各地区的生态文明实施方案为例,指出地方政府需要统筹高等教育等多部门的协作与配合。通过对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展开问卷调查,发现强化生态文明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建议强化高等院校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发挥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完善高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翔   成辉  
制度性生态民俗是指以制度规则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民俗,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相对于普通生态民俗而言,具有规范性、补充性和调整性等典型特征。以调整对象和规制目的为依据,可将湘西的制度性生态民俗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主要调整“人-神”关系的自然禁忌型生态民俗,如苗族的枫树禁忌民俗;二是主要调整“民-民”关系的村民公约型生态民俗,如禁止越界砍伐林木的苗族榔规;三是主要调整“人-天(自然)”关系的技术规则型生态民俗,如侗族的“林粮间作”民俗。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增强对制度性生态民俗的文化自觉,推进湘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翔   成辉  
制度性生态民俗是指以制度规则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民俗,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相对于普通生态民俗而言,具有规范性、补充性和调整性等典型特征。以调整对象和规制目的为依据,可将湘西的制度性生态民俗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主要调整“人-神”关系的自然禁忌型生态民俗,如苗族的枫树禁忌民俗;二是主要调整“民-民”关系的村民公约型生态民俗,如禁止越界砍伐林木的苗族榔规;三是主要调整“人-天(自然)”关系的技术规则型生态民俗,如侗族的“林粮间作”民俗。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增强对制度性生态民俗的文化自觉,推进湘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