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9)
2023(12374)
2022(9711)
2021(8609)
2020(7138)
2019(15685)
2018(15445)
2017(29294)
2016(15889)
2015(17867)
2014(17575)
2013(17077)
2012(15496)
2011(13831)
2010(14322)
2009(14137)
2008(12942)
2007(11958)
2006(10932)
2005(10467)
作者
(46728)
(38866)
(38541)
(37011)
(24574)
(18681)
(17512)
(15162)
(14756)
(13862)
(13495)
(13144)
(12779)
(12587)
(12578)
(12290)
(11451)
(11450)
(11197)
(11127)
(9857)
(9642)
(9629)
(8960)
(8940)
(8816)
(8728)
(8686)
(8001)
(7782)
学科
(60267)
经济(60166)
管理(50709)
(46633)
(39063)
企业(39063)
(27358)
金融(27355)
中国(26338)
(25150)
银行(25115)
(24313)
(20908)
(20799)
(19996)
方法(19955)
业经(17440)
数学(16664)
数学方法(16488)
地方(15106)
(14117)
(13715)
环境(13517)
农业(13335)
(13027)
财务(12989)
财务管理(12959)
企业财务(12419)
体制(11572)
中国金融(11212)
机构
学院(223871)
大学(223757)
(92441)
经济(90311)
研究(81252)
管理(79418)
中国(68168)
理学(66803)
理学院(66057)
管理学(64851)
管理学院(64481)
科学(48602)
(48095)
(47748)
(41432)
(41154)
中心(38655)
研究所(37229)
(36545)
财经(36432)
业大(33366)
(32994)
农业(31846)
北京(30319)
经济学(30022)
(29664)
(28969)
(27990)
师范(27594)
财经大学(27111)
基金
项目(147682)
科学(116089)
研究(107668)
基金(107226)
(94635)
国家(93845)
科学基金(79586)
社会(69960)
社会科(66289)
社会科学(66273)
(58380)
基金项目(55751)
自然(50031)
(48960)
自然科(48779)
自然科学(48762)
教育(48176)
自然科学基金(47915)
资助(43171)
编号(42280)
成果(35367)
重点(34477)
(33024)
(32314)
(32139)
(31402)
课题(30732)
国家社会(29849)
创新(29546)
科研(27994)
期刊
(109478)
经济(109478)
研究(70290)
中国(52682)
(39868)
(38234)
(38094)
金融(38094)
学报(38040)
科学(34202)
管理(31891)
大学(29332)
学学(27857)
农业(25631)
教育(23225)
财经(19004)
业经(17525)
技术(17414)
经济研究(16758)
(16316)
问题(14216)
(12866)
(11551)
理论(10497)
现代(10471)
(10400)
科技(10237)
国际(9983)
世界(9910)
业大(9785)
共检索到358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军  
要破解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城镇化的质量,需要生态文明理念和思想的指导。只有将生态文明融入到城镇化的过程中,才能使城镇化过程向着健康城镇化、生态城镇化以及可持续城镇化发展。城镇化过程牢固树立生态保护意识、优先规划空间格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健康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融入新型城镇化过程的重要实现形式。同时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形成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过程的长效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伟民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对此,首先应该在推进城镇化中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其中三项具体要求之一就是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在推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小刚  李丽清  李晓辉  
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积极响应者,是拉动内需的最有潜力的群体。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代际转换五大特征:价值观念转型、发展定位转型、择业特征转型、流动趋势转型和生活方式转型。并根据统计调研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分析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结构化特点,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半城市化"困境和主要症结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推动城市化、促进职业化、推进市民化、化解社会心理失衡等城市融入长效机制的设计和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胜武   韩日   李小胜   宋马林   刘海猛  
新型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通过新型城镇化来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淮河生态经济带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论文在解析城镇化影响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2006—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淮河生态经济带综合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均呈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城镇化先抑制、达到一定阈值后转为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的人口城镇化在2014年皆达到拐点值,而综合城镇化水平尚未达到拐点值,需要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切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3)淮河生态经济带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显著的倒“U”型溢出效应,同时,在当前研究期内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负向外溢效应。论文为深入解析城镇化与水资源互动关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也为深化新型城镇化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经验证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立  
人类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给大自然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过去100多年的现代主义理念认为"功能城市"是解决城市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方式。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也没能摆脱这种发展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因此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通过研究分析,作者认为"生态文明"作为战略,明确了新发展模式的目标。这是一个过程、一种进步,是为了转变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方式,而新型城镇化则是"生态文明"的具体载体。推动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转型和创新,特别是各不同系统在转型过程中的整体的运作和相互配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纪明  曾曦昊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与马尔科夫链对民族地区城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进行机理阐明与测算,同时进行动态演进预测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稳中有进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波动下降,这决定了二者协调度的波动增长;其中北部地区缓慢下降,南部地区呈现增长态势,省会城市远高于非省会城市。(2)大部分城市实现了协调发展,但仍有1/4的城市未达到初步协调,形成了高度协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协调状态以大概率保持原状态以及向相邻状态转移为主。(3)驱动因素存在结构性变化门槛,当人口城镇化率高于56.29%,技术投入和工业化驱动效果明显;低于56.29%时,土地规划和经济集聚具有显著驱动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纪明  曾曦昊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与马尔科夫链对民族地区城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进行机理阐明与测算,同时进行动态演进预测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稳中有进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波动下降,这决定了二者协调度的波动增长;其中北部地区缓慢下降,南部地区呈现增长态势,省会城市远高于非省会城市。(2)大部分城市实现了协调发展,但仍有1/4的城市未达到初步协调,形成了高度协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协调状态以大概率保持原状态以及向相邻状态转移为主。(3)驱动因素存在结构性变化门槛,当人口城镇化率高于56.29%,技术投入和工业化驱动效果明显;低于56.29%时,土地规划和经济集聚具有显著驱动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柯福艳  
建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的长效机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与城镇化"三化"同步推进的基石,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与制度等障碍性因素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认为要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在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与农业发展在农业劳动力减量提质、农业土地转用增值、农业基础建设、农产品生产、三次产业合作等方面建立起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围绕这些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与公共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安立军  王明忠  王曙光  吴二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还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阶段,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过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成为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主要从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意义及困境出发,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的破解之道进行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梁海峰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意味着新增城镇人口的市民化。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他们的城市融入问题开始凸显。融入城市不仅需要物质条件的改善,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新增城镇人口除了通过自身努力改变旧有观念积极融入之外,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及措施的引导和推动也是他们在思想上融入城市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辛宝英  
本研究从农民工社会融入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约束条件下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是否与农民工的社会融入诉求相匹配,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社会融入需求。通过对农民工职业教育与社会融入的问卷调查,对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构建提升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昌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已势不可挡,然而在生态文明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转变传统粗放式的城镇化模式已迫在眉睫,建构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与生态发展相适应的格局成为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文章主要研究如何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寻找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可行举措,为未来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冠军  
立足新时代的要求,以生态文明为重要依托,探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并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深度分析了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全面探究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障碍,以此为据,提出了新时代下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人增加到2013年的7.3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3.73%,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然而,部分城镇为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而牺牲生态环境的现象较为突出,雾霾天气等重度空气污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洪昉  冯建国  薛正旗  张颖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北京市提出在二道绿隔地区开展新一轮的平原造林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该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该文在空间布局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北京市城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并从现实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包括科学布局城镇体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以及大力整治城镇环境4个方面。同时,该文基于规划、土地利用、资金支持、农民利益、绿色产业等多方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并针对性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即从空间布局入手,优化人口与产业的结构;从规划入手,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从政策入手,确保农民全面、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