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27)
- 2023(17169)
- 2022(14772)
- 2021(13685)
- 2020(11328)
- 2019(25587)
- 2018(25551)
- 2017(48378)
- 2016(26146)
- 2015(29336)
- 2014(29158)
- 2013(28736)
- 2012(26588)
- 2011(24341)
- 2010(24745)
- 2009(22842)
- 2008(22036)
- 2007(19530)
- 2006(17537)
- 2005(15804)
- 学科
- 济(120470)
- 经济(120358)
- 管理(73346)
- 业(68587)
- 企(55591)
- 企业(55591)
- 方法(43787)
- 数学(37006)
- 数学方法(36592)
- 中国(32828)
- 地方(31414)
- 农(30970)
- 业经(26617)
- 学(26386)
- 财(23417)
- 农业(21104)
- 环境(20186)
- 贸(19708)
- 贸易(19692)
- 制(19609)
- 易(18952)
- 和(18325)
- 理论(18165)
- 银(17721)
- 地方经济(17686)
- 银行(17677)
- 融(17534)
- 金融(17532)
- 行(17080)
- 技术(16477)
- 机构
- 学院(373503)
- 大学(372261)
- 济(153021)
- 经济(149613)
- 管理(143517)
- 研究(133788)
- 理学(122677)
- 理学院(121217)
- 管理学(119130)
- 管理学院(118461)
- 中国(99101)
- 科学(82563)
- 京(80717)
- 所(68089)
- 财(67528)
- 研究所(61824)
- 农(60139)
- 中心(59070)
- 江(56186)
- 业大(54286)
- 财经(53332)
- 范(52220)
- 北京(51794)
- 师范(51754)
- 院(48784)
- 经(48250)
- 农业(46552)
- 州(45869)
- 经济学(45325)
- 师范大学(41639)
- 基金
- 项目(248872)
- 科学(194663)
- 研究(183885)
- 基金(177779)
- 家(154866)
- 国家(153449)
- 科学基金(130847)
- 社会(114983)
- 社会科(108783)
- 社会科学(108753)
- 省(97998)
- 基金项目(93972)
- 教育(83868)
- 自然(83823)
- 划(82090)
- 自然科(81716)
- 自然科学(81697)
- 自然科学基金(80173)
- 编号(75864)
- 资助(72909)
- 成果(61855)
- 发(57169)
- 重点(56303)
- 部(53614)
- 课题(53095)
- 创(51075)
- 创新(47590)
- 科研(46693)
- 国家社会(46651)
- 项目编号(45894)
- 期刊
- 济(182081)
- 经济(182081)
- 研究(115070)
- 中国(75758)
- 学报(57580)
- 农(55729)
- 管理(55089)
- 科学(54483)
- 财(49459)
- 教育(44791)
- 大学(43348)
- 学学(40728)
- 农业(38831)
- 融(34039)
- 金融(34039)
- 技术(33017)
- 业经(30034)
- 经济研究(29023)
- 财经(25932)
- 问题(22857)
- 经(22277)
- 图书(20523)
- 业(20075)
- 技术经济(18806)
- 资源(18245)
- 科技(18102)
- 现代(17729)
- 理论(17475)
- 商业(17288)
- 贸(17215)
共检索到571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渊基
生态文明突破了"人类中心论",把"人—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实现了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和谐"和"三个可持续"。这种文明指导下的发展是一种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发展生态经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应紧扣"生态"二字,运用生态文明的理论和方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真正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在战略上,重点是坚持修防并举维护生态环境,突出生态示范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提振绿色工业,利用"一带一部一港"打造两型物流业,融合人文自然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业,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全国发展生态经济的代表性名片。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经济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玉
建构环洞庭湖特色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对环洞庭湖区特色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与聚类分析。为改变该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提出要充分发挥本地特色资源、特色产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专业市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建议,从而推动环洞庭湖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环洞庭湖区 特色经济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泽棋
生态经济区指的是该区域内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且各领域均满足当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对生态经济区而言,其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健全的民主与法制、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等。2014年,国务院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请示进行批复,有力地推动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进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琦 汤放华
构建了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函数,测算了2000—2013年洞庭湖区的耦合度、协调度和综合发展值,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序的动态演变上看,2000—2004年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为中度失调,2005年开始转入基本协调,2009年实现中度协调。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岳阳于2008年最早实现中度协调状态,常德和益阳则分别于2009年、2010年达到中度协调。虽然近14年来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离高度协调状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经济社会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整体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
[期刊] 求索
[作者]
邝奕轩
多元主体参与绿色经济发展是突破传统一元生态治理模式的现实需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面临生态环境治理压力和经济实力难以全面支撑污染治理双重困境,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要回应多元主体利益诉求,构建多元合作参与框架,明确绿色发展是一种市场选择。为此,要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绿色发展的市场机制,优化社区参与绿色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健全政府引导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建民
洞庭湖区农业发展论略张建民一洞庭湖区拥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土地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足,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本区有悠久的农业开发历史,长期以“鱼米之乡”享誉全国。明清时期流传成颂的“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熟天下足”之谚,对湖南的粮食生产地位给予充分的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运来 陈运国
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湖南省洞庭湖区近些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湖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与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的改善密切相关的。以工代赈作为国家对湖区排涝设施建设的一种主要投入方式,为湖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以工代赈已经成为湖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一、以工代赈是湖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洞庭湖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赛 帅红 李荣荣
以洞庭湖33个区市县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量图分析法,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本底、经济发展政策、市场活跃程度,进而提出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融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与建议,以期为统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空间差异 产业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新荣 吴忠才
湿地保护与生态农业发展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众人关注的问题。那么,既要保护好湿地,又要合理开发湿地生态资源,就必须科学设计合理的湿地保护生态农业模式,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洞庭湖区为例,按照种植型、养殖型和综合型研究基于湿地保护的生态农业模式。
关键词:
湿地保护 生态农业 模式 洞庭湖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董力三 熊鹰
本文对人口和劳力、城镇、交通运输几个与洞庭湖农业经济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了历史分析,认为:①湖区历史人口和劳动力的变迁,受外来人口机械变动影响较大,大体外来人口移入多,人口就发展;反之,则下降。人口数量几度起落,变化较大,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进程。②湖区的村落和城镇发展较早,其变迁与湖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部分居民点由于农业经济条件特别优越,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有的因为水运便利,成为附近农副产品的集散地,进而发展成为较大的城市。③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的盛衰、人口和劳动力的多寡、城镇发展的快慢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洞庭湖区 人口 城镇 交通运输 历史演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月 佘济云 肖默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15项指标构成的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5个层面在内的生态经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生态经济指数差异较小,其中桃源县的生态经济指数最高,为0.48,表明桃源县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能力较强。公安县的生态经济指数最低,为0.31,表明公安县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能力较弱。从整体上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指数得分为0.41,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主要是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两方面入手。
关键词: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经济指数 生态建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姣 张灿明 罗佳
基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影响因素,概述了湖区基本状况,并主要分析了近些年该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出现的新变化。提出湖区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湖区生态系统空间特征、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关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律法规等,分析了湖区生态功能区划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湖区生态系统自然属性和主导服务功能类型,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区;根据一级生态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亟待保护的内容和程度、生态需求与修复目标的区域差异性等,将一级生态区划分为10个生态亚区和32个生态功能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置法,绘制了生态功能区划图,阐明了不同生态区的区划范围、功能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守真 李仁东 朱超洪
为了定量分析和比较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变化,运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洞庭湖流域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以及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的TM遥感影像所得到的土地利用情况,对洞庭湖区17个县市不同年代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20年间的变化进行了估算和比较。采用变异系数来测度区域之间的差异,并初步分析了各县市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达到了934亿元,但区域变异系数较大,各县市之间差异明显;湖区各县市20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08.27%。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华容县,超过了2....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二华 盛乃玉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江苏沿海地区高新区已经发展成为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主要基地,成为集聚科技和智力资源、体现自主创新成果的综合载体和战略先导区。随着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分析高新区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探讨、研究高新区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