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39)
- 2023(7307)
- 2022(5985)
- 2021(5233)
- 2020(4183)
- 2019(8840)
- 2018(8583)
- 2017(16413)
- 2016(8469)
- 2015(9095)
- 2014(8903)
- 2013(9057)
- 2012(8547)
- 2011(7914)
- 2010(8301)
- 2009(7701)
- 2008(7150)
- 2007(6495)
- 2006(6077)
- 2005(5694)
- 学科
- 济(62642)
- 经济(62618)
- 管理(22246)
- 地方(19765)
- 方法(16187)
- 业(15963)
- 数学(14421)
- 数学方法(14345)
- 地方经济(14025)
- 环境(12628)
- 中国(12575)
- 学(12139)
- 农(12034)
- 业经(10724)
- 企(10650)
- 企业(10650)
- 农业(8917)
- 发(7879)
- 生态(7798)
- 经济学(7776)
- 资源(7586)
- 和(7326)
- 财(7039)
- 融(6941)
- 金融(6940)
- 划(6612)
- 制(6547)
- 贸(6434)
- 贸易(6430)
- 产业(6400)
- 机构
- 学院(130183)
- 大学(127328)
- 济(66044)
- 经济(64886)
- 研究(52138)
- 管理(44760)
- 中国(38188)
- 理学(37907)
- 理学院(37375)
- 管理学(36791)
- 管理学院(36542)
- 科学(30536)
- 京(26798)
- 财(26515)
- 所(26464)
- 研究所(23986)
- 中心(22245)
- 经济学(21965)
- 财经(21044)
- 江(20013)
- 经济学院(19426)
- 院(19064)
- 经(18958)
- 农(18681)
- 范(18137)
- 师范(18028)
- 北京(17166)
- 科学院(16856)
- 业大(16491)
- 州(15718)
- 基金
- 项目(84698)
- 科学(67386)
- 研究(62883)
- 基金(61313)
- 家(53638)
- 国家(53268)
- 科学基金(45200)
- 社会(43008)
- 社会科(40884)
- 社会科学(40876)
- 省(33334)
- 基金项目(32104)
- 划(27481)
- 教育(26762)
- 自然(26506)
- 自然科(25715)
- 自然科学(25709)
- 自然科学基金(25199)
- 编号(24072)
- 资助(23926)
- 发(21789)
- 重点(20050)
- 国家社会(18835)
- 成果(18640)
- 发展(18264)
- 展(18012)
- 部(17936)
- 课题(17341)
- 创(16914)
- 济(16172)
共检索到204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方发龙
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成本,控制经济增长于合理规模,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系统总收益持续为正,是生态文明背景下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其途径是:第一,通过科技进步带动区域要素结构调整,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促进管理创新;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带动区域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变;第三,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区域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江 方发龙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要求全社会对经济发展的追求,必须与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区域作为区域经济子系统和自然生态子系统构成的复合多维系统,不仅在空间上承载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支撑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人造资本与自然资本的反向增长,其引发区域经济子系统扩张的同时也造成了区域自然资本的减少,并可能进一步引发区域自然生态子系统在空间或功能上的损失,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成本。在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区域的发展不能单纯考虑经济子系统产出的量的增加,而应关注区域系统的整体收益,控制经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合理规模 生态文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志全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以区域自然生态承载能力为基础,尊重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在考虑物质财富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财富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最终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区域经济系统,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从而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区域经济的生态化定向——突破粗放型区域经济发展观》(黄桦著,山西经济出版社)为一本聚焦于"区域经济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生态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作培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区域经济政策选择姜作培一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的旨在促进资源在空间的优化配置,控制地区间差距过分扩大,以协调区域关系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区域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中央政府的区域经济政策和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翁启伟 杨方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投融资结构和优化流通结构等多个视角,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释放经济活力。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流通产业的重要性程度不断提升,其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作用越来越明显,并且从供应链优化的视角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进而带来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本文以区域GDP总量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以区域流通产业产值增量为解释变量,并以山东省2017-2021五年间流通产业的相关面板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项,构建一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区域经济增长和流通产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流通产业产值增量与区域GDP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两者之间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协同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炫圻
在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企业家创新精神主导下的创新型生产活动通过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中介作用,能够把基础知识和想法转化为市场化商品,进而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在实证部分构建两个递进关系的计量模型,基于2011—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发现无论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在各个经济区域范围内,企业家创新精神都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但在不同经济区域内企业家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不同,即东北地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具有巨大的潜力,东部地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发挥着引领作用,中部地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处于成长期,而西部地区还处于挖掘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阶段。总体来看,需进一步完善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体制和环境,切实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可依赖的路径支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翔 邓峰
将区域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者纳入区域经济研究框架下,把创新分为本地创新和周边地区创新,利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地区创新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进而使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创新能力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优化是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间传导环节,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贡献更大;同时区域经济增长的集约化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关系。打破区域壁垒,加强区域间尤其是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艳 刘治国 刘培林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1978~2005年中国省区、三大地区间经济增长源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要素投入和TFP对经济增长效应年际、省际变化比较大,要素投入的贡献高于TFP的贡献,但在不同的时期内,要素投入和TFP对经济增长效应不一;1990~1995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最高,而技术效率的贡献自1978年以来一直比较低;1978~2005年要素投入和TFP对三大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顺序都是东部、中部、西部,并且年际变化不大,技术进步的贡献高于技术效率的贡献,并且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军
金融发展是决定东道国吸收FDI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文章梳理了FDI通过金融市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并以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回归模型,既实证考察了FDI对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影响的门槛效应,也检验了FDI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国内投资和人力资本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FDI对人均实际GDP的拉动作用会逐渐增加;在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地区,FDI主要通过促进国内投资及增加物质资本积累来实现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中等地区,FDI可以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两种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地区,FDI既可以通过提高...
关键词:
FDI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积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家廷 冉茂盛 罗富碧
借鉴Martin β收敛模型的构建思路,文章建立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收敛度的实证检验模型,并以此模型为依据,运用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技术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收敛度进行实证检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迟福林
在我国,全面、深入地讨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最近一二年的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开始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某些认识方面并不一致。 到目前为止,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我认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锦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目前正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在低碳经济转型的趋势下,面临着自身区域经济的制约因素。在此背景下,应当优化我国的区域经济结构,建设性的提出应对策略,积极应对低碳经济的转型,优化区域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世界经济 技术创新 区域经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巍,张屹山
本文采用非参数生产率指数方法对转轨时期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程度进行定量研究。文中采用分区域的工业统计数据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和技术水平的变化两个方面测算了工业生产率的演化,并对生产率增长的内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判据、区域性工业经济增长的特征等问题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生产率指数 非参数方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璟 沈坤荣
本文运用中国1991—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省际TFP增长率的提高,并有效抑制了资本的"粗放式"积累,这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出于自身财政压力和政治晋升压力等原因,地方政府会直接或间接干预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这会固化中国目前依靠资本投入和积累速度提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因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金融发展和财政压力的地区差异,也会造成落后地区以更为"粗放"的方式实现增长。这会加剧落后地区金融风险的积累,不利于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安静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区域内经济体系对空间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将经济增长引入拓展模型可知,空间位置对区域内经济体制的影响非常大,且其经济类型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目前,空间计量经济在我国发展速度很快,我国各省市行政区纷纷引入了这种经济管理分析模式。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数据处理、意义参考、结合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讨各种经济增长模型对空间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视角,系统分析区域内经济增长的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