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11)
2023(14246)
2022(11206)
2021(10077)
2020(7683)
2019(16730)
2018(16354)
2017(30263)
2016(16253)
2015(17786)
2014(17878)
2013(17487)
2012(16405)
2011(15223)
2010(15655)
2009(14434)
2008(13903)
2007(12572)
2006(11763)
2005(11263)
作者
(48344)
(40370)
(40155)
(38234)
(25709)
(19157)
(18042)
(15521)
(15404)
(14320)
(14024)
(13436)
(13105)
(13029)
(12517)
(12428)
(11908)
(11626)
(11580)
(11276)
(10414)
(9961)
(9808)
(9267)
(9244)
(9103)
(8896)
(8808)
(8188)
(7872)
学科
(90284)
经济(90216)
管理(41387)
(36531)
地方(28913)
中国(28059)
(26020)
企业(26020)
(23984)
方法(22330)
业经(21161)
数学(18507)
数学方法(18348)
(18270)
地方经济(17022)
农业(16928)
环境(16616)
(15733)
(14267)
金融(14265)
(13949)
(13441)
银行(13424)
(13161)
(12655)
(11977)
贸易(11965)
产业(11897)
(11848)
发展(11829)
机构
学院(239937)
大学(235380)
(106169)
经济(103921)
研究(94298)
管理(82526)
中国(70980)
理学(68796)
理学院(67849)
管理学(66690)
管理学院(66233)
科学(56163)
(51862)
(48350)
(46251)
研究所(43540)
中心(41176)
(38855)
(38757)
(36074)
师范(35764)
财经(35557)
(34508)
北京(33714)
经济学(33455)
(32080)
业大(31884)
(31107)
经济学院(29631)
农业(29445)
基金
项目(152232)
科学(120052)
研究(116191)
基金(106990)
(93226)
国家(92412)
科学基金(77986)
社会(75515)
社会科(71516)
社会科学(71501)
(61185)
基金项目(55679)
教育(51340)
(50860)
编号(47374)
自然(45586)
自然科(44342)
自然科学(44333)
自然科学基金(43499)
资助(41365)
(41074)
成果(38723)
重点(35847)
课题(34711)
发展(33742)
(33189)
(32062)
国家社会(31757)
(31391)
创新(29424)
期刊
(138816)
经济(138816)
研究(80684)
中国(55791)
(38330)
学报(34839)
科学(33978)
管理(33962)
(33115)
教育(30688)
大学(26763)
农业(26300)
(26055)
金融(26055)
学学(25107)
业经(22769)
经济研究(22509)
技术(21831)
财经(18185)
问题(17640)
(15983)
(13515)
资源(13341)
(12989)
技术经济(12594)
世界(12481)
国际(11950)
商业(11728)
现代(11717)
科技(11592)
共检索到391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志全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以区域自然生态承载能力为基础,尊重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在考虑物质财富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财富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最终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区域经济系统,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从而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区域经济的生态化定向——突破粗放型区域经济发展观》(黄桦著,山西经济出版社)为一本聚焦于"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方发龙  
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成本,控制经济增长于合理规模,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系统总收益持续为正,是生态文明背景下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其途径是:第一,通过科技进步带动区域要素结构调整,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促进管理创新;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带动区域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变;第三,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江  方发龙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要求全社会对经济发展的追求,必须与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区域作为区域经济子系统和自然生态子系统构成的复合多维系统,不仅在空间上承载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支撑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人造资本与自然资本的反向增长,其引发区域经济子系统扩张的同时也造成了区域自然资本的减少,并可能进一步引发区域自然生态子系统在空间或功能上的损失,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成本。在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区域的发展不能单纯考虑经济子系统产出的量的增加,而应关注区域系统的整体收益,控制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孔翔  杨宏玲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区域这一空间尺度上以一定的价值理念为指导,为实现一定的发展目标,适应区域发展条件和特点,主要依靠特定生产要素,并在相关保障措施的支持下,谋求区域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区域尺度的生态文明则是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发展到特殊阶段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要求以新的发展路径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这就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论文以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区域尺度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分析为基础,初步探索了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优化思路。论文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发展理念的更新、全方位的创新以及通过统筹兼顾协调利益关系等乃是基于生态文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秦兴方  王新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跃胜  
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完善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产品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但由于我国生态产品的产权归属不清晰,造成生态保护区提供生态产品积极性不高,生态受益区选择"搭便车"行为,致使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急剧恶化、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且可持续性较差。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型跨区生态补偿体系,是解决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失衡、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岩  房伟  
中国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矛盾,就是贷款相关比率等金融发展指标明显有悖于区域经济增长由东至西由高到低的梯度分布,而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应结合我国的金融生态现状,探索出一条改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具体路径,以此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志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抑制我国中部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及经济开放度低;资金、人才流失严重等。中部经济结构整体优化应充分利用紧邻“长、珠、闽”的区位,充分发挥经济成本低、生产环境好、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主动对接经济发达地带,加强区域合作,大力推进大城市经济圈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宗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致力探索出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公平和效率的高度统一,使"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完美结合,构建起以企业为主的区域经济主体,带动区域经济效率的整体提升,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三中全会彪炳史册的又一巨大贡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剑峰  
本文利用数据模式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对我国四大经济区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同推动作用,从而为其发展策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发挥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应该规划先行提升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度,加强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建设,挖掘区域特色文化打造特色商贸经济,探索"互联网+商贸流通业"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敏  
来自于环境政策的管控会直接影响经济生产总量,最终对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其主要路径包括:通过环保压力,实现对技术效率的影响;通过具体的环境政策,实现对人力部门技术效率的影响;通过具体的环境政策引导,实现对社会公众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的绿色引导;通过具体的环境政策规制,实现对居民绿色认知水平的提升。文章认为,应进一步实现动态累进的环境税收政策;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场+行政""源头+末端"的综合环境规制政策;调动社会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并确保企业必要的教育和技术创新投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浩  
作为一个空间概念,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区域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首先阐述了区域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地域文化、地方文化等相关概念的界定,然后分析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意识、发展动力、发展特征的影响,最后,从区域文化的视角,给出了基于区域经济价值观念、区域文化比较优势、区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和特色产业培育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鲍琳  张贵炜  郭彩云  
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我国建国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当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从观念、组织、制度三个方面逐一分析了政府职能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政府职能的路径:更新政府观念体系,树立协作、全局、市场意识;完善政府管理体系,建立组织协调机构和信息互动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形成政府间合作的基本规范和利益补偿机制;转变职能方式,进一步构建服务型政府。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巧素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态环境的差异造就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分化,如平原地带和高原丘陵地带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可行性战略路径进行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