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30)
2023(14145)
2022(12270)
2021(11433)
2020(9471)
2019(21652)
2018(21660)
2017(40672)
2016(22236)
2015(24875)
2014(24844)
2013(24397)
2012(22119)
2011(20062)
2010(20061)
2009(18424)
2008(18052)
2007(15744)
2006(13920)
2005(12551)
作者
(63484)
(52643)
(52267)
(49816)
(33480)
(25260)
(23817)
(20615)
(19997)
(18787)
(18142)
(17795)
(16740)
(16599)
(16235)
(16171)
(15661)
(15641)
(14975)
(14953)
(12995)
(12970)
(12627)
(11960)
(11686)
(11675)
(11665)
(11594)
(10503)
(10318)
学科
(88598)
经济(88478)
管理(69236)
(61018)
(52072)
企业(52072)
方法(37989)
数学(32489)
数学方法(32137)
(23523)
(22780)
中国(22688)
地方(21091)
业经(20510)
(19908)
(19640)
环境(17622)
(15334)
(15167)
贸易(15160)
农业(15022)
理论(14792)
(14693)
(14509)
财务(14441)
财务管理(14413)
(14016)
(13772)
(13718)
银行(13679)
机构
大学(315827)
学院(313594)
管理(125260)
(122458)
经济(119657)
理学(108643)
理学院(107408)
管理学(105650)
管理学院(105081)
研究(104306)
中国(77018)
(67260)
科学(64935)
(58128)
(51591)
研究所(46943)
中心(46689)
(46537)
财经(46189)
(45680)
业大(45648)
北京(42501)
(42412)
师范(42073)
(41851)
(38508)
(37089)
经济学(36355)
农业(36117)
财经大学(34404)
基金
项目(218226)
科学(172199)
研究(161939)
基金(158095)
(137017)
国家(135910)
科学基金(117212)
社会(102100)
社会科(96681)
社会科学(96656)
(85322)
基金项目(84468)
自然(75484)
教育(73718)
自然科(73598)
自然科学(73584)
自然科学基金(72222)
(71787)
编号(66417)
资助(63886)
成果(53966)
重点(48949)
(47919)
(46744)
课题(45759)
(45498)
(42810)
创新(42489)
国家社会(41715)
科研(41296)
期刊
(136955)
经济(136955)
研究(92975)
中国(60686)
学报(48191)
管理(46033)
科学(45093)
(43597)
(42259)
大学(36686)
教育(36287)
学学(34424)
农业(29360)
技术(26235)
(25662)
金融(25662)
业经(22526)
财经(22090)
经济研究(20876)
(18755)
问题(17650)
图书(16302)
科技(15825)
理论(15625)
资源(14931)
(14578)
实践(14366)
(14366)
(14300)
现代(14237)
共检索到457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跨区域补偿的加剧,以及生态补偿地域差异的出现,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利益诉求。主体功能区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证持续有效的发展,并加强跨区域补偿协调机制的构建。重点选取了补偿协调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补偿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跨区域生态补偿的协调路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跨区域补偿的加剧,以及生态补偿地域差异的出现,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利益诉求。主体功能区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证持续有效的发展,并加强跨区域补偿协调机制的构建。重点选取了补偿协调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补偿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跨区域生态补偿的协调路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永喜  
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跨区域公共工程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在重塑着区域间的利益关系与经济联系。通过探讨建立区域性公共工程区域协调机制的理论依据及其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其经济效率实现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了在"区域投入与受益具有比例对称性"条件下建立区域协调与补偿机制既可以发挥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率又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使得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结论,并依此而提出区域间协调与补偿的量化标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  
我国生态补偿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努力,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总体而言,生态补偿制度尚不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尚未形成。随着区域开放程度的提高,跨区生态补偿近年日益得到重视,如,流域生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国家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的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出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跨区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逐渐关注。如何建立合理的生态功能区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博弈视角研究黑龙江省跨区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探求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寻找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路径,以推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的更好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国家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的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出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跨区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逐渐关注。如何建立合理的生态功能区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博弈视角研究黑龙江省跨区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探求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寻找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路径,以推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的更好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诗宇  张雪娇  
生态补偿是基于生态环境的外部性而采取的内部化手段;生态经济化是生态资源转化成为生态资本的过程,是生态资源的市场化表现。在中国,(行政)区域内的生态补偿通常容易在行政力量干预下通过市场机制解决;(行政)区域间的生态补偿由于经济利益、社会诉求等因素造成博弈复杂化。本文试图通过生态经济化的视角,以低碳经济模式(碳交易市场)为手段,以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调节为主线,研究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晓青  洪尚群  段昌群  曾广权  夏丰  陈国谦  叶文虎  
环境问题环境资源关系已成为重要的区际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极大的影响和抑制区域协调发展。本文首先探讨区际环境问题和环境关系的成因、类型、数量动态、时空演变格局;独创性的剖析区际环境关系、区际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的深刻根源。深入研究区际生态补偿作用和影响,指明缺乏补偿是江河上游与下游地区间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指出区际生态补偿体系应由政策法律制订机构、补偿计算机构、补偿征收管理机构等组成;同时着重研究计算策略思路、计算方法、计算过程、计算结果表达等区际生态补偿计算有关问题;分析建立区际生态补偿机制在环境资源管理体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转移支付制度)、环境影响数量技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大伟  荣金芳  李斌  
本文应用生态环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我国构建流域生态补偿逐级协商机制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实施过程、补偿标准、运作框架、基本类型以及方法。以辽河为例,从纵向科层型协商机制、横向府际型协商机制和内部市场型协商机制三个维度建立了流域生态补偿的逐级协商机制,并提出了构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逐级协商机制的建议。本文认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的重点是上下游地方政府间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其难点是生态补偿目标的实现,落脚点则是如何有效地构建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商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博文  
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计划在2030年设定碳排放总量最大限值,为此我国将逐步扩大碳交易市场版图,进行跨区域碳交易。然而由于全国性碳交易立法缺失和地方性立法差异性较大,导致跨区域碳交易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在借鉴欧盟、美国较为成熟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立法协调机制,对碳配额"适区"分配,跨区交易,集中监管,联动执法,为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立法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倪琪  张思阳  刘霁瑶  赵敏娟  
基于纳入风险偏好和消费习惯的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公众参与跨区域生态补偿行为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发现:①公众的意愿对其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其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③风险偏好型公众参与意愿更低、行为态度更消极、参与补偿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更大、行为控制程度的感知更强。④公众消费习惯变量对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永喜  陆文聪  
当前我国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当地水利工程随之改变其原有功能和服务范围,在优化工程资源配置的同时也改变了区域间的利益关系。文章探讨了建立跨区水利工程区域协调机制的理论依据及其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经济效率实现条件的分析,得出了在"区域投入与受益具有比例对称性"条件下建立区域协调与补偿机制既可以发挥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率,又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使得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结论;同时本文也依此而提出了量化的区域间协调与补偿计算公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段宜宏  
跨区域生态补偿,正成为国内外用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虽然我国各地对跨区域生态补偿进行了诸多实践和探索,但效果常为人所诟病,一方面是因为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不完善,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理论研究界,对跨区域生态补偿概念、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缺乏统一的认识,尚处在摸索阶段。为此,对国内主流期刊的相关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段宜宏  
跨区域生态补偿,正成为国内外用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虽然我国各地对跨区域生态补偿进行了诸多实践和探索,但效果常为人所诟病,一方面是因为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不完善,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理论研究界,对跨区域生态补偿概念、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缺乏统一的认识,尚处在摸索阶段。为此,对国内主流期刊的相关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国华  蒋丹璐  
本文尝试用博弈论的方法设计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减少跨区污染。通过引入新的"生态补偿系数K"——需要通过各地区运用改进最终出价仲裁法来讨价还价确定其值,建立这个流域各地区政府参加的博弈模型;并具体分析在既定的补偿机制下,补偿主体与对象进行决策的行为过程。在既定补偿机制约束下,流域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支付函数建立优化模型,计算排污及污染转移量对本流域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调整自身的排污量及污染转移量实现本地区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