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82)
2023(2293)
2022(1926)
2021(1946)
2020(1503)
2019(3317)
2018(3424)
2017(4230)
2016(2874)
2015(3391)
2014(3276)
2013(2684)
2012(2326)
2011(2340)
2010(2571)
2009(2088)
2008(1999)
2007(1877)
2006(1746)
2005(1537)
作者
(7139)
(5934)
(5921)
(5765)
(3711)
(2854)
(2732)
(2285)
(2261)
(2183)
(2139)
(2001)
(1894)
(1844)
(1815)
(1765)
(1750)
(1731)
(1715)
(1684)
(1549)
(1513)
(1471)
(1383)
(1371)
(1359)
(1342)
(1314)
(1243)
(1221)
学科
管理(7289)
环境(6561)
(5669)
经济(5667)
教育(5454)
生态(4808)
中国(3855)
(3212)
教学(2977)
理论(2952)
资源(2906)
(2838)
(2764)
(2685)
政治(2646)
思想(2589)
思想政治(2555)
政治教育(2555)
治教(2555)
德育(2526)
(2513)
规划(2439)
环境规划(2408)
(2253)
地方(2164)
(1987)
企业(1987)
(1965)
区域(1964)
业经(1926)
机构
大学(38104)
学院(33583)
研究(13272)
管理(9919)
科学(9144)
(8741)
(8700)
理学(8377)
经济(8340)
理学院(8188)
(8154)
师范(8121)
中国(7953)
管理学(7817)
管理学院(7764)
教育(7512)
师范大学(6557)
(6174)
北京(5984)
研究所(5773)
(5767)
业大(5687)
中心(5527)
(5525)
(5404)
(4551)
研究院(4090)
农业(4088)
技术(3990)
(3852)
基金
项目(23706)
研究(19943)
科学(18395)
基金(14885)
(12647)
国家(12512)
社会(11601)
社会科(10804)
社会科学(10799)
(10562)
教育(10533)
科学基金(10411)
(9088)
编号(8559)
基金项目(8016)
成果(7920)
课题(7135)
大学(6908)
(6367)
重点(5971)
自然(5876)
自然科(5596)
自然科学(5595)
规划(5544)
(5523)
自然科学基金(5458)
(5285)
资助(5269)
项目编号(4845)
(4834)
期刊
教育(15952)
研究(12915)
(12598)
经济(12598)
中国(11638)
学报(6469)
大学(6091)
(5057)
科学(4972)
高等(4237)
学学(4103)
农业(3967)
图书(3804)
高等教育(3606)
资源(3392)
生态(3125)
管理(2962)
书馆(2882)
图书馆(2882)
职业(2699)
业经(2597)
科技(2435)
(2393)
(2362)
成人(2337)
成人教育(2337)
林业(2107)
(2104)
(1975)
技术(1973)
共检索到56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苗恩文  
工业文明时代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一切时代的总和,但生态赤字日趋严峻。面对人与自然不断激化的矛盾,人类自身亟须实现从"经纪人"到"社会人"或"生态人"的角色转换,真正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相对于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在生态文明时代,大学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负有引导人类文明新走向、把握生态文明时代新特征、认识大学新使命、共建大学新蓝图的特殊使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鸣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生态文明的时代,新的世界文明要求和呼唤着企业的“绿色革命”,企业不得不跨越古典企业单纯“经济人”时代,直面生态环境危机的挑战,做一个现代“社会人”,勇于承担绿色责任。本文以生态文明为背景,以中国企业绿色责任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绿色责任的构建理由、内涵特征、分类以及实现机制这四个层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孝德  
在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进程中,绵延五千年之久的中国乡村文明,处在何去何从的历史十字路口。处在消亡中的中国乡村文明面临着文明、文化、经济、社会与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危机。从中华民族历史视角看,当今中国乡村的危机,绝不是一个村庄能否存在的危机,其背后表现出的是民族自信不足和主体性迷失危机。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看,乡村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之根、传承之载体,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自信之根、复兴之本。从生态文明的时代高度看,中国乡村文明的命运与生态文明紧密相连。中国乡村文明遇工业文明衰,逢生态文明兴,我们面临着生态文明建设再度从农村起航的历史选择。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的乡村文明,重新设计我们的未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编者按: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为主要功能的大学,应站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增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传播生态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评价等方面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冀萍  
作为会计学科理论与实务的出发点,会计假设总是依存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求以及其给会计学科带来的挑战,进一步说明其对传统会计假设的冲击,最后对会计假设进行重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承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任务和战略目标出发,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十八大确立的生态文明于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地位,阐释了美丽中国与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强  肖劲松  李敏  邵丹丹  王熙然  张诗雯  尚宇辰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驱动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正发生深刻变革,传统"多规"的空间性内容逐步整合为"一张蓝图"。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国土空间区划体系。尝试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各类区划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区划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土空间区划体系总体思路和建构方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敬嵩  
本文以案例形式讨论了壳牌公司布伦特斯帕油轮公司事件。透过油轮事件,文章分析了当今企业实际上面临的生存环境。最后,运用制度经济学、社会学、契约理论分析指出,在当今资讯发达,消费者生态意识、人权意识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企业认真对待其社会责任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强  邵丹丹  张鲸  张伟  刘佳宁  苗晨卉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的规划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土空间规划逐步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的工具。但国土空间规划对象——“国土空间”的内涵、属性、性质等还没有深刻阐释。在系统解析国土空间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对象的内涵、性质与属性,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分析框架、作用与任务,从而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强  肖劲松  杨开忠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土空间规划逐步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工具。以生态文明为基点,从国土空间规划的价值取向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空间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程序性理论、国土空间规划四"部门"治理理论四方面来建构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提出:(1)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价值取向包含生态文明、以人民为中心及公平正义,这就要求国土空间规划以实现美丽中国为目标,以既能满足对自然资源干扰最小、对生态环境最友好,又能公平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基准。(2)国土空间规划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的耦合系统,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是对人与自然的活动在时空上的统筹优化安排。(3)国土空间规划是扩大实质性民主、践行生态文明的过程。(4)国土空间规划要构建"自然—政府—市场—社会"四"部门"相互促进、互补、嵌套的治理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鸣  
如果说农业文明社会是以土地资产为主流的财富观,那么工业文明社会则是以有形和无形资产为主流的财富观,而生态文明时代理应是以绿色财富为主流的财富观。本文以生态文明时代为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绿色财富内涵特征、分类以及构建策略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跨区域补偿的加剧,以及生态补偿地域差异的出现,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利益诉求。主体功能区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证持续有效的发展,并加强跨区域补偿协调机制的构建。重点选取了补偿协调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补偿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跨区域生态补偿的协调路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跨区域补偿的加剧,以及生态补偿地域差异的出现,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利益诉求。主体功能区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证持续有效的发展,并加强跨区域补偿协调机制的构建。重点选取了补偿协调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补偿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跨区域生态补偿的协调路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课题组  张孝德  
基于"互联网+"的分享经济,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21世纪一次深度的覆盖面最大的经济革命。"互联网+"带来社会资源跨界再配置,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范式、消费方式、创新方式以及财富创造方式。"互联网+"给传统市场经济植入一个全新的神经系统,使现代经济系统从机械系统向复杂的生命系统转变成为可能。具有生命机制的未来经济是一个智慧创新财富的经济。目前正在兴起的云计算、大数据背后是一次从知识经济向智慧经济的嬗变。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当代人类迈入分享经济时代,中国在分享经济发展中具有发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成  甘晖  万劲波  
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影响文明进程的两大动力,进而从文明演化的视角出发,把两种关系拓展到四种基本关系。三种生产和四种关系的划分形成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一种理论框架,揭示了环境社会系统中物质流(含能量流)及其以此为基础、并对其存在能动作用的"意识流"(含信息流)。从三种生产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着手,研究了文明的演化,指出文明演化中的两大基本矛盾。分析了三种生产、两种关系、主流价值观等的演化特征或规律,指出两大基本矛盾激发导致工业文明时代的两大社会发展危机,工业文明被环境文明取代是历史的必然。提出今后几个值得深化研究的方向或问题,包括:将三种生产四种关系框架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