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5)
- 2023(11629)
- 2022(9493)
- 2021(8974)
- 2020(7126)
- 2019(16070)
- 2018(15988)
- 2017(30298)
- 2016(16185)
- 2015(17996)
- 2014(17472)
- 2013(16606)
- 2012(14494)
- 2011(13126)
- 2010(13405)
- 2009(12464)
- 2008(11695)
- 2007(10285)
- 2006(9027)
- 2005(7465)
- 学科
- 济(60655)
- 经济(60606)
- 管理(47012)
- 业(37607)
- 企(31124)
- 企业(31124)
- 方法(24713)
- 数学(21399)
- 数学方法(20798)
- 农(18997)
- 中国(17625)
- 业经(14916)
- 学(13930)
- 环境(13736)
- 地方(13409)
- 财(13165)
- 农业(12481)
- 理论(11978)
- 和(10984)
- 制(10491)
- 资源(9996)
- 发(9979)
- 土地(9828)
- 划(9819)
- 贸(9602)
- 贸易(9594)
- 易(9329)
- 技术(8767)
- 银(8293)
- 银行(8284)
- 机构
- 学院(214336)
- 大学(207677)
- 管理(82216)
- 济(78158)
- 经济(76178)
- 理学(70480)
- 理学院(69719)
- 研究(68070)
- 管理学(68053)
- 管理学院(67687)
- 中国(52369)
- 京(44676)
- 科学(43681)
- 财(36094)
- 江(32610)
- 中心(32565)
- 所(32565)
- 农(32550)
- 业大(31420)
- 范(29731)
- 研究所(29572)
- 师范(29488)
- 财经(28501)
- 北京(27741)
- 州(26748)
- 院(26385)
- 经(25872)
- 技术(25621)
- 农业(25164)
- 师范大学(23064)
- 基金
- 项目(148991)
- 科学(117143)
- 研究(112126)
- 基金(104601)
- 家(91222)
- 国家(90492)
- 科学基金(78105)
- 社会(69466)
- 社会科(65747)
- 社会科学(65725)
- 省(60750)
- 基金项目(54608)
- 教育(52425)
- 划(50766)
- 自然(50000)
- 自然科(48628)
- 自然科学(48617)
- 编号(48204)
- 自然科学基金(47652)
- 资助(42086)
- 成果(37655)
- 重点(34036)
- 课题(33626)
- 发(33117)
- 创(31399)
- 部(31204)
- 创新(29204)
- 项目编号(28529)
- 年(28366)
- 国家社会(28197)
共检索到314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珍子
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优化土地资源规划模式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关系,提出生态文明建设途径之一是优化土地资源规划模式;并从技术和战略层面总结现有土地资源规划模式,分析诸如理性开发欠缺、布局方式结构不合理、城乡土地开发缺乏统筹等影响其优化的相关因素,提出坚持城乡土地规划统筹,完善土地制度,统一城乡土地市场,提升土地规划水平等方面的优化途径。旨在为实现城乡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绿色城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辉 王良健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模型探讨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效率损失测算与优化途径选择,为加强与改善土地宏观调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数理分析与计量方法。研究结果:(1)2004年以后土地资源部门收益差距比规模配置欠优导致的配置效率损失更大;(2)部门收益差距效率损失增大导致了土地资源部门配置效率损失增大;(3)中、西部建设用地边际收益小于东部导致了建设用地空间效率损失。研究结论:(1)通过测算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能够找到最佳的优化配置途径;(2)当前提升农用地边际收益和重点提升中、西部建设用地边际收益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最佳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彦随,倪绍祥
本文在对不同时期我国城市土地配置模式与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关键在于推行土地配置市场化.提出了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
城市,土地配置,市场化模式,土地市场化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晔
剖析生态乡村的层次内涵及建设体系,明确生态乡村类型和模式,提出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具体途径,为切实提高生态乡村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乡村 体系 模式 途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季昆森
"提高资源产出率"的重要战略意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把提高资源产出率写进了"十二五"规划纲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反复强调"资源节约"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资源产出率不仅是建设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嘉 李雄
【目的】日本的花城建设运动在人居景观环境改善提升的需求背景下,以大阪国际花绿博览会为契机,于1991年开始由民间非营利组织日本花之会主办推广。运动秉承"自然与人类共生"的基本理念,呼吁社会各界自发参与身边的环境建设活动。本文从多方参与的研究视角,对日本花城建设运动的发展模式进行梳理,分析建设过程中的多方参与途经及多方主体的合作方式。希望能够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人居景观环境提升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在梳理多方参与途经下花城建设的运营、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对2003年起的279个花城建设活动样本进行信息收集,将整理得出的22项环境、社会、经济方面的活动内容转换为0-1变量导入SPSS软件,使用Ward法和平方欧式距离聚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以组间距离最大、分组大于3组为基准切割树状图,得到3个分组,分别为个人与企业为主体的社会贡献型、民间组织和行政单位的公共活动型,以及学校团体的环境教育型。【结论】花城建设运动以城市事件为契机由民间非营利组织创设,在政府、居民、其他组织和企业社会贡献的支持下得以持续开展。居民、民间组织、行政单位和企业4类主体以社会贡献、公共活动,环境教育等方式参与其中,活动方式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形成多方参与的合作体系。
关键词:
多方参与 花卉城镇 建设模式 日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玉安 孙琪 刘虔
把民生思想贯彻于低碳景观设计之中,试图通过民生的视角寻找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低碳景观建设的创新途径。文章指出了当前低碳景观建设的紧迫性,阐述了民生视角的低碳景观的相关概念,明确了低碳景观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进而从人性化需求、材料的综合运用、景观施工和养护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
民生 低碳景观 规划建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衍毓 刘彦随 王业侨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建设占用耕地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亟需寻求有效的耕地占补途径。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农村经济需要更加有力的投资拉动,新农村建设也需要找到更加高效的着力点。村庄整治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村庄整治建设及其后续的土地整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格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城乡一体化理念指导下开展村庄整治建设,有利于高效配置城乡土地资源,缓解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矛盾,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区域)间的高效流动,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探索总结村庄整治建设的优化模式和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三亚市为例,提出了统筹城乡视角下村庄整治建设需要遵循的8项原则:依据村庄发展演变的主导驱动力差异,提出三亚市村庄整治建设的4种模式,即城镇扩展模式、项目带动模式、中心村集聚模式和移民拆建模式。为推动各种模式顺利实施,从农村产业培育和农民就业、多元融资渠道以及土地利用机制创新3个方面探讨了村庄整治建设的长效机制,旨在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村庄整治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和途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因此,作为黄河流域终端的黄河三角洲,是关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但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利用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滨州相关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保护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涤湘
经历了漫长的农业文明、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后,我国正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社会转型。《城乡规划法》的出台,意味着城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未来区域规划建设发展的方向。从发展生态文明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城乡规划应改革的一些方面和应重点强调的几个问题,包括在规划编制中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统筹城乡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城乡规划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龙花楼 卓玛措
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7月22—23日在夏都西宁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7个省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树平 程从坤 项思可 张红梅 侯长莉
将皖江城市带按照区县划分为46个评价单元,围绕土地产出效益,选择评价指标及模型,采用历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测定土地产值密度及比较值,构建土地资源利用优化模式,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表明:农业土地产值密度比较值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于沿江山地丘陵区、皖中耕地集中连片区,各市区普遍较低,总体区域差异性不大;非农业土地产值密度比较值区域差异性较大,但各市区普遍较高,沿江、紧邻江浙、省会都市圈等处于县域范围较高区域。在分析结果基础上,从土地资源转化、土地产品交换、区域平衡补偿机制等3个方面,构建皖江城市带土地资源利用优化模式,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产值密度 土地资源 利用模式 皖江城市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益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它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有助于民生工程实现,更利于美丽中国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遵循绿色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的前提下,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农村相关主体生态文明的主人公意识,加强农村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环境保护 农村生态文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蕾
农业物流的良好运行,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和保障。而现在农村建设的基础,是现代农村物流。农业物流又是农村物流的重点,农业物流是否良好的运行,与农村建设息息相关,本文重点研究的是低碳视角下农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农业物流的低碳化,需要立足于流通体系的优化。而当前形势下,我国农业物流的运作模式,不能与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相符合。因此,在低碳视角下,应努力构建一种崭新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既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以真正实现流通环节的低碳化,完成城乡生产的融合和开放。
关键词:
农业物流 低碳视角 运作模式 途径 构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雪
党的十八大把建立新型农村经济环境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重点和主要目标。同时强调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创造生态环境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有关会议上强调"今后一个时期工作重点是改造治理城乡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创造一个净化的、良好的城乡一体化的自然环境"。农村土地资源环境规划建设是发展农村绿色、生态、新型农村经济的基础,它关系到中国几亿农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大问题,因此今后在农村土地资源环境规划建设方面提倡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实现新农村的新型经济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