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0)
- 2023(9460)
- 2022(7765)
- 2021(7135)
- 2020(5725)
- 2019(13003)
- 2018(13045)
- 2017(23532)
- 2016(12960)
- 2015(13691)
- 2014(13418)
- 2013(12640)
- 2012(11513)
- 2011(10428)
- 2010(10516)
- 2009(9834)
- 2008(9937)
- 2007(8623)
- 2006(7933)
- 2005(6763)
- 学科
- 济(48368)
- 经济(48304)
- 管理(39197)
- 业(31002)
- 企(26196)
- 企业(26196)
- 方法(18688)
- 环境(16119)
- 数学(15087)
- 数学方法(14944)
- 农(14847)
- 中国(14130)
- 财(13404)
- 学(13084)
- 业经(12956)
- 制(11702)
- 地方(10331)
- 划(10240)
- 农业(9730)
- 理论(9561)
- 和(8997)
- 贸(8904)
- 贸易(8902)
- 体(8832)
- 易(8643)
- 银(8200)
- 银行(8167)
- 融(8122)
- 金融(8122)
- 行(7823)
- 机构
- 大学(177554)
- 学院(177255)
- 济(71196)
- 经济(69793)
- 管理(65853)
- 研究(63597)
- 理学(56943)
- 理学院(56282)
- 管理学(55331)
- 管理学院(55024)
- 中国(47071)
- 科学(40877)
- 京(37962)
- 农(35522)
- 财(33697)
- 所(32195)
- 业大(30022)
- 研究所(29572)
- 中心(28292)
- 农业(27817)
- 江(26882)
- 财经(26006)
- 范(24153)
- 北京(23820)
- 师范(23810)
- 经(23713)
- 院(23394)
- 经济学(21975)
- 州(21084)
- 省(20252)
- 基金
- 项目(123212)
- 科学(96148)
- 基金(88622)
- 研究(87227)
- 家(80116)
- 国家(79392)
- 科学基金(66862)
- 社会(56764)
- 社会科(53627)
- 社会科学(53611)
- 省(48786)
- 基金项目(47545)
- 自然(43518)
- 自然科(42347)
- 自然科学(42331)
- 自然科学基金(41576)
- 划(41300)
- 教育(39810)
- 资助(33987)
- 编号(33908)
- 重点(28660)
- 发(26897)
- 成果(26617)
- 部(26485)
- 创(26185)
- 创新(24465)
- 课题(24310)
- 国家社会(24017)
- 科研(23896)
- 计划(23131)
共检索到264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爱军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环境法理论也随之发生着变革。近年来,众多学者对环境法理论的变革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生态文明的法律观,承认自然界及其生物具有内在价值,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学理论支持。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法理论 变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健芸
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当中崇高的价值追求,传统的法律制度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服务生态文明观,应该积极反思基于生态文明观下的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当前中国基于生态文明视野的环境法律制度建设,应该从立法、执法、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权利与义务等角度进行完善,形成科学的生态环境法律保护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法律 制度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伯飞 白冰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文章强调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一种新型发展方式。还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和重要条件,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进步,也是继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社会之后,人类进入的新的文明样态。生态文明的出现,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自觉,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事业。所以,加快发展方式变革,就是要进行广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并以创新驱动战略真正做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发展方式 自然环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盛航
生态环境法典要对环境法律责任做出合理安排。比较环境刑事责任不同的立法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当前环境刑事责任立法存在的不足,在借鉴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法典刑事责任编纂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在生态环境法典中设置环境刑事责任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屈振辉
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看,我国以往环境法治问题很多,迫切需要通过改革进行完善。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之间,通过合作形成三螺旋型结构,是较为理想的环境治理模式,并成为环境法治变革的基础。未来我国环境法治在立法上,将向协同、协商的方向发展,环境软法的数量将越来越多;在执法上除传统行政手段外,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法的执行,及市场化的环境法执行工具,将构成环境执法的另外两元;在司法上将不断实现现代化,环境司法的回应性、恢复性,以及协商对话性将显著增强;在守法上将既治民、更治官,通过督察法治化和公益诉讼,督促政府履行环境管理职责。这场变革就是要用法律形式,构建环境治理中的三元关系,发挥三者协同效应实现共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瑞玲
文章在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法治的现状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立法存在立法有待完善、地方本位主义、公众参与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提升生态环境法治地位、加强生态环境立法工作、严格生态环境执法、培养公众的环境法制意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
关键词:
法律制度 生态环境立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宏春
生态文明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文章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理论基础与理论演化,回顾了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及其演变过程,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抽象和实践探索,从经济发展、人居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从制定并实施最严格的制度、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加强部门集成和协调、创建生态社会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若干保障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宏春
生态文明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文章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理论基础与理论演化,回顾了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及其演变过程,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抽象和实践探索,从经济发展、人居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从制定并实施最严格的制度、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加强部门集成和协调、创建生态社会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若干保障措施。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爱国 张志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新时代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承担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经济工作和社会事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环境审计监督与评价。环境审计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审计发展的应然趋势和实然选择,是检查和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公共权力运行、公共政策执行和公共资源配置的必然需求。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理论上应该重构环境审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系统回答"为何审""谁来审""谁被审""审什么""据何审""怎么审"和"为谁审"等基本审计理论与方法问题;在实践中应该加快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审计立法工作、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审计专业能力和制定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审计标准体系。
关键词: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审计 理论探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前程 王慧芬
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理论贡献,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等一系列科学论断,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并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流行等导致的生态环境失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的安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前程 王慧芬
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理论贡献,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等一系列科学论断,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并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流行等导致的生态环境失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的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志芳
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环境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理论指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山西,不仅凸显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在当代的理论价值,而且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代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效的阐释力和解决力,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发展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长秋
法律信用是法律通过立法、司法、执法等活动而建立起来的,能够得到人们认同和信任的能力。执法是影响法律信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环境法律信用是我国践行环境法治的重要基础。但当前,我国环境法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的环境法治建设。这已成为我国践行环境法治所必须予以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从法理上来说,依法执法是法律信用存续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环境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病已经成为贬损我国环境法信用的最重要根源之一。具体而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等问题损害了环境法本身的应有信用,而违反法定程序执法的突出现象则使环境法的信用受到严重减损。以此为立足点...
关键词:
环境执法 环境法 信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权典
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然选择 ,建立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环境法治系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法制的基础理论和实践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 ,环境法制创新的目标领域涉及立法基本原则与调整理念更新、立法体系重构、基本对策及管理机制完善等诸方面。
关键词:
小康目标 持续发展 环境法制 制度创新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米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关系在新高度上的辩证统一关系,让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生态文明”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写进了宪法,标志着“生态法治”成为我国法治一项新的重要内容。“生态法治”已经成为我国法治的一个重要价值理念,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升级进步。它把此前“保护环境”的制度规范上升到“法理价值”的哲学层面,从而将对我国整个法律体系带来根本性的影响。从法理学的角度阐释“生态法治”,可以丰富我国法学理论的内容,还能为“生态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法理学 生态文明 生态法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