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87)
2023(2592)
2022(1990)
2021(1872)
2020(1462)
2019(3237)
2018(3258)
2017(5568)
2016(3169)
2015(3523)
2014(3463)
2013(3360)
2012(3203)
2011(2902)
2010(3101)
2009(2758)
2008(2787)
2007(2763)
2006(2586)
2005(1960)
作者
(9194)
(7666)
(7638)
(7266)
(4784)
(3718)
(3442)
(2904)
(2887)
(2859)
(2668)
(2594)
(2585)
(2404)
(2389)
(2358)
(2294)
(2092)
(2072)
(2062)
(1958)
(1944)
(1855)
(1789)
(1781)
(1758)
(1752)
(1749)
(1604)
(1600)
学科
(10940)
经济(10936)
管理(9083)
环境(7084)
地方(5597)
(5455)
生态(5058)
中国(4527)
(4369)
(3912)
农业(3624)
资源(3599)
业经(3466)
(3274)
(3197)
(3149)
(2812)
企业(2812)
规划(2646)
环境规划(2569)
教育(2434)
建设(2222)
理论(2219)
地方经济(2141)
发展(2108)
(2108)
(2103)
区域(2102)
方法(1990)
区域环境(1952)
机构
学院(40305)
大学(38588)
研究(16034)
管理(13330)
(12794)
经济(12361)
中国(11771)
科学(11054)
理学(10622)
理学院(10449)
管理学(10177)
管理学院(10108)
(9250)
(8485)
(8090)
中心(7643)
(7536)
研究所(7290)
业大(7036)
(6973)
师范(6911)
(6883)
(6356)
农业(6312)
北京(6128)
(6118)
(6107)
技术(5906)
师范大学(5389)
科学院(5194)
基金
项目(27711)
研究(22189)
科学(20797)
基金(17341)
(15479)
国家(15327)
(12681)
社会(12571)
科学基金(12443)
社会科(11726)
社会科学(11723)
(10054)
教育(9892)
编号(9671)
基金项目(9497)
成果(7902)
课题(7675)
自然(7453)
自然科(7107)
自然科学(7106)
(7054)
重点(6973)
自然科学基金(6938)
(6458)
资助(6231)
建设(5972)
发展(5625)
(5618)
规划(5617)
(5504)
期刊
(20326)
经济(20326)
中国(13588)
研究(11237)
教育(9035)
(8375)
学报(6935)
科学(6074)
农业(5773)
大学(4995)
管理(4793)
图书(4500)
技术(4465)
学学(4332)
资源(4283)
(4207)
业经(3997)
书馆(3583)
图书馆(3583)
(3404)
生态(3359)
职业(3343)
(3193)
金融(3193)
林业(2520)
(2478)
论坛(2478)
科技(2439)
问题(2239)
(2224)
共检索到70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杜受祜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国力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建设生态文明要实现从"经济人"到"生态人"的转变,从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正确处理建设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变"两难"为"双赢"。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光学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十八大报告从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文章从四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解读:首先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纬度,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其次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纬度,即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再次从技术纬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解读,强调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促进自然生态修复;最后探讨了生态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俊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的概念及目标的分析,本文从建设所需的资金从何而来、钱用到哪里、农村富余劳动力往哪里去、农村自身怎么办等4点出发,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甘晖  叶文虎  
文章主要以中国古代文明为例,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文明演化中存在分裂的现象,并初步论证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被分解成两种关系,即人与天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从系统的整体角度考虑,将涉及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称为人与天的关系;从自然中一个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角度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人与物的关系。此种分解亦可以作为理解"李约瑟问题"的一种视角。本文将这两种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共四种关系,统一在三种生产理论的框架内。这样的划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环境管理学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勤  
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是四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其实现的途径:一是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二是完善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强化约束监督;三是加强生态技术、绿色技术研发,完善生态产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四是健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甘晖  叶文虎  
首先,在总结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中西学者对中西文明特征的看法的基础上,论证了在东西方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分化的现象。又考虑到"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特质并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进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分解为人与天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人与天的关系是以整体性的视角对待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知识和观念的总和。人与物的关系是指以分析性的思路处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知识与观念的总和。其次,论证了四种关系是基本关系。环境社会系统中的基本关系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必要的;二是基本关系之间可以是相关的,但不能是完全相关的;三是在所研究的系统中,所有的基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燚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美学的提出及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理论贡献。首先是生态审美生存的界定。它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中心,以生态平衡为途径,以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万物的发展为旨归,形成一个鸢飞鱼跃的生态审美之境。这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目标。其次是生态审美观的形成。它借鉴了中西哲学和美学中的审美范畴,形成具有生态意味的审美观,并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态思想观念。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再次是生态审美意识的养成。它是人对自然在生态思维前提下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识,也是深入到人类日常生活之中的生态智慧。这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实质上,生态美学通过改变人的审美方式和行为方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于维民  
文章从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意义;从学理上界定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外延;从操作层面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亚飞  程远贝  周琳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被提出以后,党中央对其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将其进一步纳入"五位一体"建设进程中来,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四川省自身的实际,四川省的生态农业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明显的进展,但仍存在着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草地沙化退化、生活垃圾污染严重等问题。对此,应着重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投入、抓好示范工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深化综合改革等几个着力点来实现四川省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娟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建设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好的新社会。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是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我们深入认识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导与全新思路。其中,建成生态小康和全面小康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目标,引领绿色增长、绿色产业、绿色科技、绿色消费新常态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深化改革、完善法治、从严治党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明  董仁才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扬弃和超越,旨在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有效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作保障。现代科技文明已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等技术对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了有力支撑。通过深入剖析环境物联网理论与技术,阐述了以传感器网络、数字城市为核心的新技术对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对传统城市环境监测、试验、分析、模拟和管理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革新,总结了现代高新技术与城市人居环境管理的相互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前程  王慧芬  
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理论贡献,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等一系列科学论断,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并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流行等导致的生态环境失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的安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前程  王慧芬  
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理论贡献,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等一系列科学论断,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并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流行等导致的生态环境失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的安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海东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