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4)
- 2023(9811)
- 2022(8497)
- 2021(7924)
- 2020(6682)
- 2019(15551)
- 2018(15584)
- 2017(28929)
- 2016(16351)
- 2015(18867)
- 2014(19647)
- 2013(19337)
- 2012(18501)
- 2011(16866)
- 2010(17356)
- 2009(16262)
- 2008(16732)
- 2007(15780)
- 2006(13806)
- 2005(12102)
- 学科
- 济(70200)
- 经济(70128)
- 管理(47074)
- 业(42095)
- 企(33539)
- 企业(33539)
- 方法(31298)
- 数学(26892)
- 数学方法(26571)
- 农(24208)
- 中国(19336)
- 财(18449)
- 地方(16814)
- 学(16811)
- 业经(16472)
- 农业(16123)
- 制(13270)
- 环境(12982)
- 贸(12472)
- 贸易(12463)
- 理论(12347)
- 易(12033)
- 和(11965)
- 银(10536)
- 银行(10500)
- 务(10465)
- 财务(10426)
- 财务管理(10383)
- 发(10192)
- 行(9941)
- 机构
- 学院(243524)
- 大学(242067)
- 济(91603)
- 经济(89139)
- 管理(87231)
- 研究(82277)
- 理学(73647)
- 理学院(72708)
- 管理学(71035)
- 管理学院(70608)
- 中国(63144)
- 科学(53842)
- 京(52781)
- 农(46219)
- 财(44180)
- 所(43577)
- 江(40670)
- 研究所(39194)
- 中心(39075)
- 业大(38362)
- 农业(36055)
- 范(34614)
- 师范(34248)
- 财经(34039)
- 北京(33614)
- 州(32591)
- 经(30495)
- 院(29389)
- 省(28705)
- 技术(28398)
- 基金
- 项目(152523)
- 科学(116743)
- 研究(112467)
- 基金(105515)
- 家(92188)
- 国家(91302)
- 科学基金(76126)
- 社会(67337)
- 社会科(63290)
- 社会科学(63267)
- 省(62135)
- 基金项目(56239)
- 教育(52890)
- 划(51520)
- 自然(48868)
- 编号(48025)
- 自然科(47575)
- 自然科学(47559)
- 自然科学基金(46676)
- 资助(43614)
- 成果(40337)
- 重点(35064)
- 课题(34303)
- 发(33409)
- 部(32834)
- 创(30654)
- 科研(29269)
- 大学(28737)
- 创新(28526)
- 性(28022)
- 期刊
- 济(111862)
- 经济(111862)
- 研究(69930)
- 中国(55099)
- 农(43943)
- 学报(42159)
- 科学(36578)
- 财(36496)
- 教育(33270)
- 大学(31198)
- 管理(30261)
- 农业(29539)
- 学学(28893)
- 技术(23139)
- 融(20917)
- 金融(20917)
- 业经(20075)
- 财经(16910)
- 经济研究(15935)
- 图书(15334)
- 业(15333)
- 问题(14774)
- 经(14584)
- 版(13983)
- 技术经济(12322)
- 资源(12236)
- 统计(11674)
- 商业(11351)
- 理论(11286)
- 贸(11226)
共检索到376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文英 戴劲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已融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生态伦理树立、生态文化营造、生态行为调控、生态环境建设四大基本内容,以及生态政治建设、生态科技进步两大基础保障。生态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科学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科学议题,是生态补偿、区域协调的重要科学依据。文章以城乡关系为例,从生态产品供给、生态调节净化、生态文化服务及生态危害影响四个方面,探讨了城乡生态关系基本内容,提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加强生态关系研究,建立生态资产台账;以调控生态关系为核心,科学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与规划;以生态关系为依据,合理构建配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泽义
纵观人类发展史可以发现,人类社会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到现今的生态文明,不同的人类文明彰显着不同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从自然的奴隶演变到自然的统治者、主宰者,现如今则强调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不存在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城市和农村作为人与自然直接发生关系的两大空间载体,各自以自我为中心的二元分治格局,加速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进程,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当前应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为先导、以转变城乡生产、生活方式为落脚点,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雪瑞
当前,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处在深入推进阶段,农村的生活改善,农民的收入提升,但相应的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与城市相比,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影响和破坏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进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制约因素,探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以期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关键词:
新农村 生态文明 建设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明顺 陆琳
推进和提高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在小城镇建设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也成为制约小城镇发展的因素,本文以辽宁省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乔艳洁 邱小明 周清华
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体现负外部性公共设施的建立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心理、荣誉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引起他们的抵制情绪,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这一现象称为邻避效应,它体现了利益结构的失衡,表明经济发展、城市生态及公民心理三者之间的冲突,是构建生态城市的一大障碍。分析了邻避效应存在原因并从一体两翼的角度提出了缓解消除邻避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
生态城市 邻避效应 公民参与 生态补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雪 姜素红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正面临遭受破坏甚至丧失的危险,绿地恢复补偿迫在眉睫。绿地恢复补偿指通过生态恢复的方式和技术,使受到干扰或破坏的绿地资源、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通过自身调节功能或自我修复功能,改善且持续地维持自身的生存状态。遵循IEM理念及其12项基本原则,绿地恢复补偿应坚持遵循生态规律、无害、可持续利用和因地制宜四项主要原则。与绿地货币化补偿不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绿地恢复补偿所产生的效益具有潜在性和发展性以及无法估量性,是货币化补偿所无法取代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忠祥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的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我们应积极探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并将其付诸实践,从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建设 途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海霞 马洪建
人类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和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启迪下,提出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三个层面:生产力层面,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层面,主张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调整并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和谐;社会层面,强调关注生态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都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勇
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富民工程,通过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虽然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迅速且广泛,但在当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和执法、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文章通过对当前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探寻通过建立健全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系、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监管、加大乡村生态旅游执法力度、增强乡村生态旅游法律意识等来完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法律保障途径。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 生态旅游 法律保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施生旭 陈爱丽
文章在阐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3个层面描述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归纳总结出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责任意识不够强烈、参与面不广、参与程度不强、参与动力不足、参与方式有限、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度不高、公众参与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环境宣传教育、培养生态公民,创新参与方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完善公众环境公益诉讼权、提高公众参与的合法性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公众参与 生态公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丹果
生态文明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战略布局,表明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小康社会建成和现代化的实现。生态文明在不限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正视、保障生态利益,实现社会永续发展,这需要跳出传统利益格局,重新协调相关利益。建设生态文明,法律作为利益均衡的"调节器"首当其冲。文章从法律的视角首先分析了法制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进而分析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利益协调实现的秩序、公平法律价值;生态文明建设中,利益协调应遵循的法律原则,最后,提出利益协调中立法理念及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中的制度建构思路。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利益协调 法律价值 法律原则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婧
<正>国家一直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作为经济社会的重心,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投身经济转型领域,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城市发展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一书,立足我国城市生态文明转型的现状,科学分析几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可行度和实施方案并提出参考性较强的对策建议,对研究城市现代化、生态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蒋飞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林业获得蓬勃发展的机会,产业规模逐渐扩大,产业结构日臻完善,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中国林业资源丰富,但存在产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之间联系不紧密、林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鉴于此,应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积极探索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推进林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由王培君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概论》一书,系统分析了生态文明理念和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为中国林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志敏
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但近年来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化肥、农药、残膜等土壤和水污染,面临着秸秆焚烧等大气污染,面临着地下水资源严重短缺等问题,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农业生态治理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原因的分析,探索通过完善地方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建立均衡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科学配置化肥农药和地膜等农用物资、循环使用农业废弃物、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等途径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农业生态 生态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群元 宋玉祥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由于见效慢,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内容,但又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概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生态植被的破坏等五个突出问题之后,指出了生存压力、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监管不力是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三个主导因素,并提出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应该从强化农村生态环境监管、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高农民的科学发展观意识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 新农村建设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