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9)
2023(13022)
2022(10947)
2021(10269)
2020(8561)
2019(19534)
2018(19574)
2017(37371)
2016(20481)
2015(23265)
2014(23277)
2013(22949)
2012(21090)
2011(18981)
2010(18900)
2009(17341)
2008(17009)
2007(15146)
2006(13318)
2005(11305)
作者
(58896)
(48702)
(48378)
(46295)
(31056)
(23373)
(22136)
(19330)
(18516)
(17591)
(16896)
(16342)
(15320)
(15208)
(14935)
(14845)
(14607)
(14523)
(13952)
(13722)
(12127)
(12009)
(11800)
(11128)
(10945)
(10940)
(10808)
(10774)
(9777)
(9613)
学科
(79566)
经济(79482)
管理(61093)
(54172)
(45682)
企业(45682)
方法(36271)
数学(30608)
数学方法(30198)
(22095)
中国(21426)
(19517)
业经(19316)
(19112)
地方(17438)
环境(15699)
理论(15027)
农业(14761)
(14609)
(13741)
贸易(13733)
(13540)
(13278)
教育(12667)
(12420)
(12408)
财务(12346)
财务管理(12325)
技术(12188)
企业财务(11653)
机构
大学(287954)
学院(287413)
管理(114387)
(106871)
经济(104280)
理学(98993)
理学院(97887)
管理学(96055)
管理学院(95560)
研究(93776)
中国(69184)
(62349)
科学(60499)
(48835)
(46641)
(44893)
业大(43543)
中心(42870)
研究所(42601)
(41901)
(40301)
师范(39953)
北京(39557)
财经(39199)
(35492)
农业(34926)
(34795)
(34703)
师范大学(32191)
技术(31658)
基金
项目(198153)
科学(154689)
研究(146897)
基金(141195)
(122452)
国家(121364)
科学基金(104136)
社会(90252)
社会科(85192)
社会科学(85167)
(78202)
基金项目(75530)
自然(67830)
教育(67675)
自然科(66148)
自然科学(66134)
(65459)
自然科学基金(64902)
编号(61639)
资助(57548)
成果(49825)
重点(43914)
(42850)
课题(42268)
(41905)
(40831)
创新(37895)
项目编号(37877)
科研(37614)
大学(36921)
期刊
(121781)
经济(121781)
研究(83624)
中国(55715)
学报(46508)
科学(42031)
管理(41676)
(40657)
教育(38310)
(36253)
大学(35127)
学学(32523)
农业(28753)
技术(25732)
(21700)
金融(21700)
业经(21333)
图书(18855)
经济研究(18784)
财经(18317)
(15519)
问题(15000)
(14733)
理论(14393)
科技(14309)
(13647)
资源(13530)
实践(13452)
(13452)
技术经济(13443)
共检索到419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宋成鑫  王方舟  
目前我国面临着一些严重的消费危机,资源粗放式利用和极端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高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屡见不鲜,从而导致高消耗和高污染,加重环境的生态危机。所以,消费危机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而遵循可持续、低碳、生态、适度、绿色等原则的消费转型是解决消费危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文章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消费转型在经济、社会、生态、人文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华章琳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过程中,"正人心论"是一种主导的理论观点与措施方法。生态伦理学是"正人心论"的集中体现与核心精神。生态伦理学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但因生态伦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自身的困境,因此只是实行价值观的大转折,即"正人心论",并不能完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只有"正人心论"与"正制度论"的有机结合才能建成生态文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施生旭  陈爱丽  
文章在阐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3个层面描述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归纳总结出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责任意识不够强烈、参与面不广、参与程度不强、参与动力不足、参与方式有限、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度不高、公众参与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环境宣传教育、培养生态公民,创新参与方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完善公众环境公益诉讼权、提高公众参与的合法性等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樊宏法  邹成效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面对着环境社会技术主体的绿色规制和市场上绿色产品和非绿色产品并存的状况,消费者进行"绿色表达"的方式主要有绿色购买、绿色创新、绿色处置和绿色传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培   汤灿  
零碳社区在低碳社区建设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是对基层社区建设、管理、运营和发展理念的一场变革,核心是实现“产碳”和“消碳”之间的平衡,形成新的低碳社区生态系统,论文在总结以零碳项目建设为代表的零碳典型案例、以企业为代表的零碳典型案例基础上,阐述了推进社区建设的实施路径在于:树立零碳社区建设理念,明确零碳社区建设的逻辑架构;建立社区“碳汇”核算方法和综合评价体系,发布详细的零碳社区建设方案;规划不同领域的零碳应用场景,鼓励零碳场景的建设与应用。零碳社区建设行动对实现居民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以及推动地区能源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居民生活低碳化、城市生态保护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培   汤灿  
零碳社区在低碳社区建设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是对基层社区建设、管理、运营和发展理念的一场变革,核心是实现“产碳”和“消碳”之间的平衡,形成新的低碳社区生态系统,论文在总结以零碳项目建设为代表的零碳典型案例、以企业为代表的零碳典型案例基础上,阐述了推进社区建设的实施路径在于:树立零碳社区建设理念,明确零碳社区建设的逻辑架构;建立社区“碳汇”核算方法和综合评价体系,发布详细的零碳社区建设方案;规划不同领域的零碳应用场景,鼓励零碳场景的建设与应用。零碳社区建设行动对实现居民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以及推动地区能源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居民生活低碳化、城市生态保护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余源  
长江经济带不仅发挥着经济主驱动轴的战略作用,而且还具有维系国家、团结民族的重要政治社会文化功能。随着发展方式转型,内需拉动作用增强,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条件下,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影响力将与日俱增,其作为后起支撑带的战略重要性不断凸显。一、长江经济带缘起长江经济带早在3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肇军  
生态文明建设对贵州有着特殊的意义,绿色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贵州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在加快,但城镇数量和规模总体仍然落后,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选择适宜的绿色城镇化路径成为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绿色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扬弃与创新,它一方面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能促进污染治理的空间集中、减少治理成本。贵州应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探索一条适合贵州省情和发展需要的绿色城镇化道路。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加猛  叶佳蓉  王虹  张智光  刘璨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首先基于委托-代理模型,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双方利益博弈,分别模拟了监督和不监督条件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最优激励以及地方政府的努力水平;其次,构建了"地方政府-企业-公众"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影响三方决策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内生化综合激励模型,为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静  杨俊辉  
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繁重、农村基层行政力量薄弱、生态文明建设决策能力提升、民主政治要求四个方面看,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由于多种原因,公众参与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农村现状看,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优化公众参与行为和效果,需要在健全公众参与法律法规、形成政府和公众的良性互动、加强公众参与组织建设和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上下功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湘云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思想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国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生态观念淡薄、生态法治缺失和生态技术落后这三个方面。我国应继续深入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加快生态立法,支持鼓励生态技术引进和创新,这样才能顺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天蓝水美的美丽中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航  李君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正面临着资源环境破坏严重等诸多问题和城乡差距较大等现实制约。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多措并举,金融支持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需要明确思路,明确重点领域,通过精准发力确保取得实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都新英  
我国对政府审计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关系的研究刚刚起步,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架构,与审计实践的联系也不够紧密。本文结合河南省政府审计工作的实际,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对政府审计的需求,系统阐述了政府审计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分析了政府审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樊杰  周侃  孙威  陈东  
人文—经济地理学对自然圈层和人文圈层的相互作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在地球表层分布及演变规律的前瞻性研究成果,在支撑国家科学决策、促进国土有序开发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为人文—经济地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地理学重视机理和过程研究而可能导致学科微观分化和人文化倾向的偏差,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对综合学科支撑体系建设的要求,阐释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综合价值,并对因素与机制、界面及过程、功能与结构、尺度及转换等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范畴进行了再认识。本文还重点讨论了基于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和生产—分配—消费立体系统的空间均衡模型,阐述了面向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探讨了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技术,以及将面状的功能地域纳入空间结构理论框架的学术创新要点。最后,结合近年来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区域发展基础理论与方法方面的主要进展,针对学科相互替代所带来的挑战,提出坚持思想性和学术性并举、计算机方法与实验方法兼备、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交叉研究创新与经典路径依赖相融的学科发展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道林  
历史证明,自由教育是大学的一颗童心。自由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古典先驱,是通识教育的灵魂。自由教育对大学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然而,中国缺乏自由教育的传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